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贴吧首页 >> 民商事务
户名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导航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1 篇,   [<<] [] [>>]  
新中国的曙光: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历史一幕再现  浏览:11913 回复:1  
游客
123.6.166.*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农历乙丑年八月初十。

  北京。微风。阴间多云转晴。

  这一天,一个旧政权在哀叹里覆灭;这一天,一个新中国在欢呼中诞生。迎着东方黎明的曙光,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菊香书屋内,56岁的毛泽东还在案头紧张地工作……

  前一天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576位有选举权的代表以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名义,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获得575票,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众望所归的掌舵者,此时的毛泽东没有太多可以高兴的时间。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他思考、回答、决策……

  远在南国的广州,此刻却是一片萧瑟——

  通货膨胀如脱缰之马,一支普通毛笔售价万元。无处栖身的人随处可见,国民政府的许多机关已发不出薪金……

  东山梅花村,一幢旧式公馆里。

  62岁的蒋介石深深陷入失败和沮丧的情绪中。尽管早已获悉新中国即将成立,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他还是感到难以面对。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迎来1949年的——

  1949年元旦前两天,毛泽东通过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充满自信地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两天后,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无奈地承认:“个人领导无方,措施失当,有负国民付托之重,实不胜惭惶悚栗……”

  步入1949年的第21天,迫于内外强大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宣告“下野”。

  薄雾如纱。巍巍矗立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挂起了8个大红灯笼,8面巨大的红旗在晨风中猎猎飘扬。护城河边,贵宾席已围上红色布帘。城楼的重檐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会标,宣示着一个神圣的时刻即将到来。

  天安门城楼,准备就绪。

  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就绪——

  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到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新中国的性质;从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筹备,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筹备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北京东厂胡同,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

  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的张澜,起身将所有的衣服一溜摆开,想挑选一件最得体的,出席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新中国开国大典。经过一番筛选,77岁的老人最后挑了件补丁少一些的中式长衫和一顶瓜皮帽。

  为救国救民,张澜奋斗了一生。当国民党特务用手枪逼着他上船去**时,得到的只是这样的厉斥:“可以用枪打死我,但我绝不离开这里!”

  从1948年秋到1949年春,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翦伯赞、柳亚子……一位位民主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分3批从香港抵达解放区。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他们一下船收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准备好的皮帽、棉衣;在政协会上,他们的意见受到高度重视,张元济老先生提出的一条建议未被吸纳,周恩来专门派人向他解释……

  而在国统区,他们受到的却是无休止的恐吓、逮捕、监禁和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等爱国人士的鲜血,“校场口事件”、“七君子事件”等一个个惨案,让他们看清了国民党政权的面目和本质。国学大师梁漱溟曾仰天悲叹:“一觉醒来,发现和平已经死了!”

  5个月前的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镇,凤凰山下蒋家祖坟前。

  精神颓唐的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到这里向先人辞别。两人一步一回望,黯然神伤。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溃败,是以加速度进行的——

  东北全失,47万余人被歼;淮海一战,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平津角力,52万余人或被歼、或改编。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被解放军突破。曾经的南京总统府,留给人民解放军女战士张永春这样的第一印象:“相片、文件、书报等杂物扔得满地都是,有的卫生间水龙头还开着,水流了一地……”

  土崩瓦解的,还有摇摇欲坠的经济。通货膨胀、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掠夺性的币制改革……澳大利亚汉学家菲茨杰拉尔德1949年初看到这样的北平:王府井下水沟和马路上到处可见乱扔的“金圆券”,尽管面额百万,人们却把它们踩在脚下……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细雨霏霏。

  24层的最高建筑国际饭店大楼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霞飞路、南京路、河南路……满眼都是国旗、彩旗、横幅;黄浦江外滩、苏州河畔……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游行的行列川流不息。

  33岁的荣毅仁这一天也激动不已。

  几个月前,解放军开进上海,也是这样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这样的场景让这位民族资本家终生难忘:为了不打扰上海市民的平静生活,蒙蒙细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时隔一周,上海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四楼会见了荣毅仁。这位穿着洗得发白的布军装和布袜、草鞋的共产党高官,平易近人地阐述了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荣毅仁回到公司,对经理只说了4个字:“明天开工!”

  4个多月过去了,荣毅仁越来越觉得留在祖国、跟共产党走,是此生作出的最正确选择。

  黑夜即将驱散,光明正在到来。

  国民党控制下的成都,在平静和压抑中迎来新中国的开国之日。国民政府要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挂起白纸灯笼、写上反共标语。12岁的张秀琼起床后发现,妈妈在灯笼上写下的是4个大字——

  天下太平。

  北京,丁字形的天安门广场。汇成海洋的人流,此刻正为天下太平而欢呼。

  凌晨3点就从郊区出发的22岁小学教师张继亮,置身五颜六色的旗海、载歌载舞的人潮,不禁心潮澎湃。

  3个月前,天安门广场还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到处是垃圾和粪便。现在,经过解放军和北京市民争先恐后的义务劳动,这里已经成为人民欢聚的舞台。

  大喇叭里传来一首首振奋人心的歌曲,翻起人们心中一阵又一阵的激动与感慨,30万人一同起舞、一同高呼、一同歌唱……

  宋庆龄:“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宋美龄:“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健步走到麦克风前,用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

  北京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地方。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真诚邀请下,她再次来到这个曾经的伤心之地,以高涨的热情参与新中国的筹建。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回忆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来,我想起许多同志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得了今日的光荣。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就在宋庆龄为中国人民的胜利激动得流泪的这一刻,比她小4岁的妹妹宋美龄正在万里之遥的美国,为挽救国民党政权没落的命运四处奔走。与她几年前在美国受到的欢迎形成巨大的反差,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充满了冷遇和失落。

  在发给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上,宋美龄无奈地写道——“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此时,远在广州的蒋介石住处,收音机也调到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频率……

  计穷力竭的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还在通过《纽约时报》记者之口,向美国政府求救:“我们需要紧急援助”“我们在财政和军事供给方面的处境都已面临危机”“提供用于保证广东新货币自由兑换的银子也已越来越困难”……

  奏国歌,升国旗……天安门广场上,开国大典的各项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

  离旗杆几十米远的人群中,36岁的北京美术供应社女工赵文瑞,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泪水模糊了双眼。4天前,政协会议通过新中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制作第一批五星红旗的任务,落到了这位旧社会靠给人缝补浆洗度日的普通女工身上。赵文瑞废寝忘食,精心选料,反复琢磨,一针一线地缝,夜以继日地忙,把自己绵长的思绪和无比的感动,缝进这面伟大的旗帜……

  五星红旗,寄托着多少人的梦想和渴望。

  此时的重庆,黑暗如磐。

  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25岁的郭德贤等大批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直到10月3日才悄悄传进牢房。按照自己的想象,革命者自己做了一面五星红旗:中央绣着大星,四角分列小星。放风或上厕间隙,郭德贤和战友们都会偷偷说上一句“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在心中反复默念:“等到重庆解放时,我们打着它,去迎接我们的党!”

  郭德贤幸运地活了下来,看到了飘扬在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溃退前的国民党发起疯狂大屠杀。她的许多战友献身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剩3天。

  “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检阅部队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熬了不知多少通宵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这一刻神情庄重,目光坚毅。

  在兰州,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正通过收音机收听大典盛况。一野位于酒泉的一个指挥所里,挤在一起听广播的指战员们激动得哭了。热烈的欢呼声中,一份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书、挑战书送了上来……

  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等将军也通过收音机,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在广州,蒋介石发出无奈的长叹。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早已越五岭过梅关、直指广州。尽管两天前的《中央日报》还在虚张声势地叫嚷:“我大规模反攻为期不远”,仅仅13天后,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广州。

  天安门城楼上,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曾经让敌人闻名丧胆的将军们,带着微笑与自豪,检阅人民的军队。

  一身戎装的邓小平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是45岁的邓小平第一次来北京。看到全国解放在即,他的心情十分愉快,闲暇之余还带着孩子去了颐和园,在秋水潋滟的昆明湖上泛舟畅游。

  20天后,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风尘仆仆地重回前线。随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横扫残敌、势如破竹——

  11月,贵阳、重庆解放。

  12月,南宁、成都解放。

  第二年3月,西昌解放;4月,海南解放……

  铁流滚滚,蒋介石无法改变覆灭的命运。中国的新生,从这一刻开始——

  东郊民巷,何鲁丽家中。她的父亲何思源凝神谛听着窗外冲天的声浪。在国民党特务用定时炸弹炸死幼女、炸伤妻子和两个儿子之际,这位前北平市长把受伤的家人送进医院,用绷带包扎好自己的伤臂,毅然决然继续出城为北平和平解放奔波。现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终成现实,何思源的内心欣慰而自豪。

  北京女一中。女学生何鲁丽和她的同学在广播传来的欢呼中,激动地不停鼓掌。和这一天的许多中国人一样,何鲁丽在忘情的鼓掌中,把手掌都拍红了…… 北京:胜利者已经开始谋划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台北:失败者却只能接受历史的无情惩罚

  夜色悄悄降临,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30万人参加的提灯游行开始。

  万千红灯,万千火炬,蔽天的红旗下是波涛般的人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发自肺腑的声声呐喊,撼天动地,经久不息。

  广州城内,已是一片黑暗。心情抑郁的蒋介石久久不能入睡。收音机里传来的欢庆之声,如根根尖针让他心痛不已。

  “痛心极矣”——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重重地写下这4个字。尽管这一天宋美龄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他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但他清楚,这种承认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就在不到两个月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落寞地离开中国。几天后,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批评国民党“军队丧失斗志、不为人民支持”。

  对于这样的批评,蒋介石深感气愤,却又在内心不能不暗暗认同。

  **省。台北市。

  国民党将领王楚英在收音机前已呆坐半天,仍在痛苦地咀嚼失败的滋味。

  几个月前的上海战斗,让王楚英刻骨铭心。蒋介石倾力打造的“东方马其诺防线”竟然在十几天里全线崩溃。当残兵败将向**撤退时,码头上一片逃命要紧的混乱,有人被挤得掉进江里,有人干脆跳下江游泳上船,而他自己则是被两个卫士抬起来,从攒动的人头上仓皇地挤上船。

  同一时刻,远在大陆的各个解放区,到处是欢乐的人流——

  1.5万人提着灯笼穿行在沈阳的大街小巷;“贺民主新中国诞生”的斗大金字,映亮了武汉的江汉关大楼;南京街头鞭炮与锣鼓声齐鸣,《新华日报》、《新民报》赶印的号外被一抢而空;福州城的游行队伍连绵数里,尽管来自**的国民党飞机几乎每天都在沿海地区上空盘旋……

  夜色越来越浓。天安门广场上,联欢接近了尾声。

  毛泽东把身子向广场深深一探,他对身边人、又像自言自语地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

  分崩离析的国民党政权,给新中国留下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国民党当局叫嚣,共产党政权维持不了三个月。

  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打100分,经济是0分。

  美国一些政客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将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

  打击黑市投机、加快物资调运、逐步统一货币……重拳之下,全国物价开始回落。开国大典前后的各大报上,这类消息屡见不鲜:“陈粳价格下挫三千元”“花纱布价格普遍下跌”“卷烟肥皂价格续跌”“徐州工业生产飞跃进步”“蚌埠面粉厂产量激增”……

  而在解放区广阔的农村,土地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全面推进。翻身当主人、握了“刀把子”的农民爆发出空前的生产热情。喜获丰收的宣化市沙岭子农民,在新中国诞生这天给毛泽东写信,告诉这位人民的领袖:“我们一定要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建设咱们的新中国。”

  深夜时分,张继亮和同伴们回到宿舍,兴奋地交流起毛泽东呼喊的“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经过一番争论,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万岁”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将代代传下去,当家作主的我们要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北京长安街上。人群中闪过几辆飞快穿梭的自行车。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外交使者,他们正赶往在北京的各国旧驻华机构,递交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刚刚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开国大典两小时后,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

  3个多月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洋彼岸,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正在攻读动力及燃料专业博士学位的王希季,在当天的报纸上看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喜不自禁的他,作出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中止学业,回国报效!

  几经艰苦辗转,29岁的王希季在第二年年初回到祖国怀抱。

  几乎同一时间、同一决定,被视为“抵得上两个美军师”的美国最年轻终身教授钱学森,也开始了回归之旅,尽管他和夫人为此被美国政府扣留5年之久,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国。到1956年,侨居海外的5000多位科学家、留学生中,已有近3000人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参加建设。

  夜已很深,中南海菊香书屋,灯光依然——

  毫无睡意的毛泽东对着卫士连说两遍:“胜利来之不易!”

  6个多月前,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式走进了“考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们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东方曙色初显,屋内寂静无声。在繁忙的工作和深远的思考中,毛泽东迎来新中国开国后的第一个黎明……
    

    1楼 2009-9-19 10:00:32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1 篇,   [<<] [1] [>>]
精华帖子 | 撤销精华 | 置顶帖子 | 撤销置顶 | 锁定帖子 | 撤销锁定 | 加入收藏夹
快速回复  
粗体斜体下划线左对齐居中右对齐超级连接email连接插入图片flash动画插入代码引用内容
内  容: *
图  片:
验证码: *
122.114.192.228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最新民商事务问答
我要咨询
 
  ·物业收费不合理
  ·怎么样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对公帐号不能注销,法人是否要
  ·国家对买房人有何规定
  ·试用期三天没工资合理吗
 最新民商事务帖子
  ·13787632583
  ·个人权力
  ·[原创]
  ·民事纠纷
  ·请帮帮我吧
  ·请帮帮我吧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未提货之前可以退款吗?
  ·为女儿维权
  ·事业单位退休工人,刑满释放后
 
Power by http://www.5law.cn/post   Bbs-Bar V3.1 BEAT 投诉电话:0371-63691829 非法贴子投诉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