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旬研究员孤死家中 “单位人”养老遇尴尬 |
浏览:11132 回复:0 |
|
|
被发现时,77岁的副研究员邱锦陶,尸体已经发臭并开始流水。 没有普通“单位人”通常享有的遗体告别、生平座谈会,就连殡仪馆都没有去,邱锦陶被运往火葬场,平凡一生草草画上句点。 无独有偶,几年前,邱锦陶的同事,独居的黎姓研究员在家中床上死去,一直到尸体发臭才被发现。 一向被视为体制内幸运儿的“单位人”,曾几何时,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全套福利,如今却出现孤死家中的惨淡一幕,背后折射的是“单位人”养老的尴尬。 现实 1/3个人负责240位老干部 近日,位于海珠区下渡大街1号大院的南海水产研究所宿舍505房,接连几天散发出浓烈恶臭味。 邻居向研究所负责人告知该情况,几经周折,在警察的帮助下打开房门,发现独居屋内的邱锦陶倒卧在门旁,尸体发臭并开始流水。经公安查验证实因病死亡,排除他杀和自杀可能。 今年77岁的邱锦陶,1953年从家乡上海来到广州,他就职的南海水产研究所,是省属厅级单位,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京外科研事业单位。 该单位广州的职工宿舍分散在珠影、下渡、客村和晓岗等多处地方,而老邱居住的下渡宿舍,结构为一室一厅。很多职工将房屋出租,房客更换频繁,邻里几乎不相往来。 老邱10多年前离异,与前妻生有一女,跟母亲生活。记者联系邱先生女儿,她称在外地出差婉拒采访。而据邱锦陶同事透露,女儿和母亲感情更深,每月会给父亲打电话问候,但很少看见她回家。 南海水产研究所人事处下设老干部服务中心,除两个兼任的领导外,专职负责全所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只有谢源源一人,而谢源源还要负责档案管理等工作。 “相当于1/3个人管着我们240多位退休人员。”一位姓杨的退休干部称,发工资、住院时探望、死后办丧事是单位为老干部做的全部工作。 谢源源坦言,对于身体状况较好、又非孤寡老人的退休干部,平时关心并不是特别多。而生前“走路比年轻人还快”的邱锦陶,除了有高血压外,很少生病,自然也没进入老干工作人员的关注范围。 问题 单位照顾老干部有难处 谈起退休后的待遇,水产所多位老干部都表示,除了拿工资,好像和单位失去了联系。 从不组织活动、从没有电话问候,更不用说是上门慰问,中央政策也从未传达……杨姓老干部表示,退休职工往得分散,平日见面机会不多,而单位几乎没有组织过活动,大家想找个相聚的由头都难。 邱锦陶的离世,给水产所领导也带来震撼。昨日,该所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离退休老干部待遇和照顾问题,全天会议直到下午近5时才结束。 该所主管老干工作的陈平南副书记透露,单位并非没有组织活动,去年就组织了全所老年人运动会,也会定期通过党支部生活会,组织退休党员聚在一起,但覆盖面有限。 “即便人手够,240多位老干部,难道天天打电话联系?”陈平南认为,只有亲属才最了解老干部的作息,工作人员照顾老干部生活起居效率非常低,“没人接电话是出事了,还是出去散步了?” 尴尬 单位难管,居委会不管 “老邱为海洋事业付出了一生,走得让人寒心”,水产研究退休职工刘建明,既为老邱不平,也隐隐担心终将属于自己的那一天。 在赤岗街大江涌社区居委会,“社会化退休人员服务指南”贴在醒目位置,该社区退管、孤寡等需要服务的人群具体数量一一标识。 据王姓工作人员介绍,对于社区内的老年人,他们每月定期上门探望。身患疾病或独居的老人,则会选定邻居每天定时去敲门,一旦有特殊情况,会及时反馈。社区内不少老年人安装了“平安钟”,出现问题将能得到最迅速的帮助。 但是,像邱锦陶这样的“单位人”并非居委会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有单位,有干部身份,养老应该是单位的责任。” 陈平南无奈地表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职退休员工,目前还无法加入社保,他们的生老病死全由退休前的单位“承包”,单位压力很大,大多数时候是有心无力。 他介绍,下一步,南海水产所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员制度,为老干部装“平安钟”,再配备一个专职老干工作人员。同时,单位将安排老干部工作过的科室共同负责,最大限度地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 |
|
|
|
|
|
|
1楼 2009-10-31 11:36:50 |
|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0 篇, [<<] [1] [>>] |
精华帖子 | 撤销精华 | 置顶帖子 | 撤销置顶 | 锁定帖子 | 撤销锁定 | 加入收藏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