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之理、不变铁律。在企业,竞争更是一种常态,有竞争就会有压力,继而产生动力和活力。不过,竞争应讲求原则和手段,遵守“游戏规则”。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之理、不变铁律。在企业,竞争更是一种常态,有竞争就会有压力,继而产生动力和活力。不过,竞争应讲求原则和手段,遵守“游戏规则”。本栏目上期《不做螃蟹式企业》发表后,读者反应热烈,如何让竞争有序、有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而避免出现所谓的“螃蟹效应”?是整个保险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期我们再次邀请了三位省级分公司总经理继续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本期栏目嘉宾分别是:嘉禾人寿辽宁分公司总经理郝红霞、合众人寿江西分公司总经理蔡欣雨、国华人寿河南分公司总经理王秦明。 无“则”竞争是企业发展大忌 要改善“缺”序竞争,政府带头强势规范、企业运营公平守序、管理人员合规守法缺一不可。 ——蔡欣雨 《保险文化》:您怎么看待企业中广泛存在的“螃蟹效应”或无“则”竞争? 王秦明:在某些企业内部出现的“螃蟹效应”式的恶性竞争,其实是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的问题,组织成员只关注眼前的个人利益,相互内斗,内耗企业多年积累的各类资源,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引领企业逐步前进。如果企业不能从自身的特点和战略需求去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员工意识就会短浅,在长期的企业发展中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就会转而进行螃蟹争斗,员工们就会像螃蟹一样每天盯着将要爬上去的人,而每天做的事就是想着如何把他拉下来。这样每一个人都将会是这个团队发展的一种阻碍,当一个企业里出现了一点这样的氛围的时候,就会呈病毒式扩散,阻碍企业发展,最终会导致企业走向衰落。 郝红霞:“螃蟹效应”反映了一种很特殊的职场现象。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如蟹,经常也是互相牵制,互相拉后腿,就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厉害,很多时候采用互相打压和互相排斥的方式。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战斗力的蟹群。其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问题。在一个积极向上、能够带动所有员工发展的企业里,在他们的团队中是很难发现有这种现象出现,所以积极的改造企业文化氛围是杜绝“螃蟹效应”发生的一种根本性解决办法。团队的高层管理者应想方设法避免这种“螃蟹效应”的发生。竞争面前固然不必讲谦让,但竞争的规则却不容践踏,一旦规则遭到破坏,有序将变成无序。 蔡欣雨:相对而言,我更愿意把行业中的所谓恶性竞争称为“缺”序竞争。在激励机制与行业竞争秩序不健全的情况下,基于生存需要,对这样的竞争方式虽然感到遗憾,但不得不承认它是存在的。 必须承认,我们的市场培育时间相对国外而言还不够长,现今正处于从秩序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中。个人认为,要改善“缺”序竞争,政府带头强势规范、企业运营公平守序、管理人员合规守法缺一不可。当然,国外同行历经百年才逐步完善了他们的企业制度,虽然我们吸取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要真正运乎一心,也需要时间去身体力行。所以,请大家都多给一丝宽容,让从业者与执法者协调频率,最终一起呵护好我们的市场。 塑造健康的企业内部竞争文化 如果实现企业有序竞争,取决于两大条件,一是要塑造合理的企业文化,二是要有恰当的企业规则。 ——郝红霞 《保险文化》:企业需要协作,但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分公司管理过程中,您是怎么塑造分公司内部的竞争文化的? 蔡欣雨:一直以来,我就是Y理论的坚实拥护者,我认为人并非天生好逸恶劳,若在适当激励下,人能激励自己而富有创造力,外界控制不是促使人努力的唯一方法。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所以我现在在公司努力营造一种“三讲”文化氛围(讲正气、讲态度、讲标准),从内激发员工良性竞争意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在规范化的管理环境下成长;同时,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制度,让优秀员工在一种“公开、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下实现其个人价值,从来很好的避免了“螃蟹效应”,促成了积极向上的内部竞争文化。 郝红霞:企业组织的管理,如管理螃蟹,如何能产生螃蟹组合效应而不是互相拉腿效应,我认为取决于两大条件: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倡导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共同发展、积极的竞争文化还是什么?还有就是规则,尤其是企业的“绩效”规则。如果一个企业只重视能带来业绩的员工,而不重视那个“叠罗汉”中处于最下端的螃蟹,导致企业中的很多螃蟹没有被企业的绩效规则照顾到,他也会变得争取利益,而终究企业一无所成。 我们十分重视和谐共赢工作氛围的营造。首先,公司通过倡导和弘扬协作的团队文化,引导员工在互帮互助中携手前行,使团队中的所有个体都能从公司的发展中受益,并最终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进而形成能上能下的聘用制度,让企业员工都能感到公平,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是相互牵制而是相互推动。 王秦明:首先要先营造公司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所以我常给员工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内部竞争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竞争没有约束时,就会走向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有意识地约束无序竞争,引入团队竞争的观念,保证竞争在健康的道路上运行。 在公司里,我常常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在肯定个人能力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不断加强成功引导教育,提升员工上进心和树立其竞争意识。在合理竞争机制中,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任免制度;强化公司的执行力;使公司内部的竞争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 《保险文化》:相对于“螃蟹效应”,“家文化”则显得更注重亲和力、协作心,您是怎么看待“家文化”与“螃蟹效应”的?贵公司是如何做的? 蔡欣雨:我理解为,螃蟹效应是负面的绝对平均主义,而“家”文化是正面的相对平均主义。以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员工之间、干群之间更倾向互助互利互学。因为都是自家人,讲究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在目的一致的情况下,能发挥组织最大能量。 合众人寿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合各方利益,实现多赢共好。在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提供人文关怀的寿险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搭建起尊重、信任、责任、成长、分享、快乐的人文平台。现在我们合众正处于定型提速时期,总裁室领导更是提出走内涵价值发展的道路,提倡人才和文化的培养,为我们合众所有的员工营造“家”文化氛围。合众人寿江西分公司自筹备之日起,全体员工积极协作,建立了我们江西合众人自己的学习型组织,打造我们的江西合众之“家”。 郝红霞:“螃蟹效应”和“家文化”都是可以被企业所复制的,并且都能对企业产生极大影响。当员工充满活力地工作时,企业才能享受到来自激烈竞争中的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而要寻找到这种活力,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努力营造出“家”的氛围。 嘉禾人寿十分注重“家文化”理念的塑造,并将亲情管理注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致力于为全体员工营造一种亲近、和谐、互相关爱的“家”的氛围。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到各种专业化的系统培训,从办公环境的精心布置到定期举行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公司在给予员工关爱和期待的同时,也致力于培养每位员工对“家”的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在相互 “关爱“中互促互进。 王秦明:家文化是一种互助、互爱的“大爱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螃蟹效应则是指企业中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为了获取眼前利益,拉拢自己的亲信组成利益集团,而排挤、打压公司中的其他人,从而造成公司资源的内耗。如果一个公司受制于这种人,久而久之,工作单位里就会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国华人寿河南分公司成立至今刚满一年,是一家新公司。公司从开业初期就定位了类似家文化的“和谐”文化理念。公司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价值观,鼓励员工们分享工作的乐趣,享受生活的快乐。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员工工作、生活的融合和感情的交流。每周五给员工提供快乐早会时间并提供水果。生日问候制度等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做法构筑起了公司“和谐”文化的基础。 企业要成为行业发展的推手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大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某些公司为了短期利益而恶性竞争,这是对行业的摧残,也是为自己掘墓。 ——王秦明 《保险文化》:在贵公司所在地,同时存在这么多家不同保险公司,您怎么看待行业内各公司之间的竞争?在分享市场蛋糕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而不出现恶性竞争? 郝红霞:一个企业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竞争无论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还是对单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在分享市场蛋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保持理性的竞争心态,要以真诚合作的态度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其次,价格战是恶性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往往运用远低于行业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的结果是整体行业利润率将大幅滑坡。任意破坏市场价格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因此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严格遵守市场价格机制;此外,抵制行业发展中的恶性竞争的最好方法是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自律联盟,形成相互督促、相互交流的的良性竞争环境。 王秦明:在河南寿险市场,在当地监管机关的管理下,激烈的竞争有序进行。但是,有些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盲目扩容,致使队伍参差不齐。让大众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了一种惧怕感;另外,假机构、假保单、假理赔的“三假”现象逐步成为业界的突出问题,打乱了保险市场的竞争次序。保险业界都有责任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积极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确保业界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大家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某些公司为了自己眼前的短期利益而违规操作、恶性竞争,这是对整个行业的摧残,最终也将是在为自己掘墓。做为保险行业的一份子,应该树立大局观,树立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大众忠诚服务的理念,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才能把保险市场这块蛋糕真正做大。 蔡欣雨:在香港弹丸之地,存在着百来家寿险公司。相对而言,现在的江西寿险市场其实是远远没有饱和的。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我认为竞争的实质就是做文化,做服务。 对于业内竞争,我个人态度比较乐观,有竞争才会更有前进的动力。同时,随着今年省保监局监管力度的明显加强,很明显的恶意挖角消失了,销售误导也明显减少。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有赖于监管部门及时有效的法规培训,让公司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另一方面,各司普遍在注重短期效益的情况下还把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我想也是原因之一。携手应对市场需求,合力维护市场稳定,我想这应该就是维系行业生存乃至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