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刑法 法律专题 医疗 婚姻法 劳动法 合同法 房地产法 交通事故 工程建筑 公司法
加气混凝土设备 免烧砖机
生产工艺 蒸压砖设备 选矿设备 垫块机
主页 中国砖机网 矿山机械网 破碎机网 郑州天一机械公司 - 中国机械行业实力品牌
当前位置: 主页 > 砖机 > 加气 >

季 韬 34岁当教授

时间:2012-03-18 23:37来源:股风再现 作者:灰灰妈 点击:
季 韬34岁当教授 季韬教授 季韬,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员,1972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福州大学“百人工程”人选,校聘三级责任教授。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14篇被EI收录,4篇被SCI收录,1篇被ISTP收录。 Email:jt72@。电话。 简历: 1990年9

季 韬34岁当教授

季韬教授

季韬,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员,1972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福州大学“百人工程”人选,校聘三级责任教授。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14篇被EI收录,4篇被SCI收录,1篇被ISTP收录。

Email:jt72@。电话。

简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生

1994年9月—1997年2月: 福州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

1997年3月—2000年3月: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博 士 学 位

论 文: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导师为钱在兹教授)

2000年03月— 现在: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 讲师(2000.3); 副教授

(2002.7 破格晋升) ;硕士生导师(2002.9); 教授(2006.7 破格晋升); 博士生导师(2009.4)

本科教学:

(1) 主讲的课程:《高层建筑结构》(40学时)、《专业英语》(36学时)、《建筑结构选型》(30学时)、 《特种结构》(36学时)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40学时)、《建筑结构电算》(40学时)和《现代混凝土技术》(25学时)等;(2) 编写的多媒体课件:《建筑结构选型》和《高层建筑结构》;(3) 带本科生的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4) 带本科生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钢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和毕业设计;(5) 带2+4+5+4名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

研究方向:

(1) 扁梁楼盖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

(2) 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及配合比优化;

(3) 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保温;

论文评审:

(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论文评审人;

(2)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评审人;

(3)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评审人;

(4) 《工程力学》,论文评审人;

(5) 《Computers and Concrete》,论文评审人;

获奖:

(1) 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杂受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的研究”,2002年,排名三。

(2) 福建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研究”,2003年。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横向课题. 防水透气型加气混凝土砌块界面剂的研究,2008-2010,项目主持人。

(2)横向课题.预拌混凝土性能控制研究(11万),2008-2009,项目主持人。

(3) 横向课题. 陶粒混凝土砌块及施工工艺的研究(10万),2008-2009,项目主持人

(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万),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中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6J0156),2006-2008,项目主持人。

(5)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4万),植筋法加固中新旧混凝土构件剪力传递可靠性研究,2007-2009,鄢飞博士主持,(排名二)。

(6) 福建建工青年基金(3万),钢管混凝土柱钢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的研究,2004-2005,项目主持人。

(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0)(4万),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2-2005,项目主持人。

(8) 福建省科技三项基金资助项目(K)(2.2万),配筋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2001-2003,项目主持人。

(9)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002J026)(3万),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研究,2002-2004,郑忠双博士主持,主要完成人。(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鉴定Y0279)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万),钢纤维高强砼预应力扁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003-2006,郑建岚教授主持,排名二。

(11)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XKJ(QD)-0118)(2.2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2001-2002,项目主持人。

(12) 福州大学人才基金(2万),钢纤维、次梁及板对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2000-2002,项目主持人。

期刊论文:

(1) 国际期刊 :[1] Ji, Tao(季韬).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water permeabi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nano-SiO2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5,35(10):1943-1947 。(SCI检索,收录号:974CF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2] Ji, Tao(季韬).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rotating-angle, softened-truss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J].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05,57(6):353-360。(SCI检索,收录号:970RC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3] Ji, Tao(季韬); Lin, Tingwei ; Lin, Xujian . A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6,36(7):1399-1408. (SCI检索,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4] Ji, Tao(季韬); Lin, Xujian . A mortar mix proportion design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Computers and Concrete,2006,3 (5):357-373. (SCI检索,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 Tao Ji, Hu Changbin, Liang Yongning.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400-402 (2009) pp 459-463.(EI检索)

(2) 国内期刊 :[1] 陈志聪,季韬,罗蜀榕等.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配合比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1):56-59。[2] 蔡金宽,林旭健,季韬. 加隔板开裂环的初步试验研究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718-721。[3] 陈开旺,林旭健, 季韬.基于分形的骨料密实度计算方法[J].混凝土,2008,(9):64-66。[4] 代红军,季韬. 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环扁梁节点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4):117-122。[5] 季韬. PTB乳液特性及其在保温工程中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1):53-56。[6]季韬, 杨芳, 戴益华. 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破坏形态和耗能能力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15-121。[7]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研究 [J].钢结构,2007,(7):56-59。[8] 杨芳, 季韬, 戴益华.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静载试验研究 [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

(3):231-235[9] 季韬,郑建岚,林旭健.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J]. 工程力学,2006,(5):94-98。(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0] 季韬,林挺伟,林旭健.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6):677-681。(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1]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林旭健.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预测方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2):159-163。(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2]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林旭健. 水泥胶砂流动度预测方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1):17-22。(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3] 季韬,郑建岚,郑忠双. 基于压杆和软化桁架模型的钢砼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6):724-727,734。[ 14] 郑忠双,季韬,林挺伟. 商品住宅楼板早期极限拉应变的计算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73-577。[15] 季韬,林挺伟,郑忠双. 商品住宅楼板早期约束应变的计算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78-582。[16] 季韬,你知道自主创业。郑作樵.高强钢筋混凝土墙板受力过程简化计算方法[J]. 工程力学,2003(3):38-41。(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7] 季韬.钢筋混凝土转动角软化桁架模型的新解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3,20(2):250-254。(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8] 季韬,郑建岚.固定角软化桁架模型的新计算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2003,16(1):47-49。(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19] 季韬,黄与舟,郑作樵.纳米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初探[J].混凝土,2003,(3):13-14。[20] 季韬.高性能混凝土的反思[J].混凝土,2002,(12):18-19[21] 季韬,林旭健. 商品住宅楼板非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6):845-849。[22] 季韬,郑作樵,林旭健.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期开裂的计算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3):354-357。[23] 季韬,郑作樵. 钢骨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系数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82-84[24] 季韬,林于东.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系数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2,32(4):27-28,63。[25] 季韬,钱在兹.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外核心区设计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2002,32(3):41-43。[26] 钱在兹,季韬. 钢纤维混凝土在抗震结构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19(1):25-28[27] 季韬,郑作樵.软化桁架模型在梁柱节点设计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2001(6):76-80。[28] 季韬,钱在兹,郑作樵.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开展方向角的计算方法[J]. 工程力学,2001,18(4):7-12。(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29] 季韬,钱在兹,鄢飞.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4):67-71。[30] 季韬,钱在兹.配筋钢纤维混凝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扁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31(1):10-11。[31] 季韬,郑作樵,郑建岚.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01,22(1):69-75。[32] 季韬,钱在兹. 钢骨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0,30(12):38-40。[33]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钢纤维混凝土及扁梁宽度对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42-47。[34]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极限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0,30(5):36-39。[35]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00,30(9):49-52。[36] 季韬,钱在兹,庄一舟.配筋钢纤维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4):388-392,427。(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

增刊及会议论文:

[1] Tao Ji, Xu-jian Lin. A new design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 Advances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217-223.[2]董军,季韬,林旭健. 水胶比对加固砂浆界面剂粘结强度的影响.第十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第Ⅱ卷:15-18。[3] 王冬梅,林旭健,小本创业故事。季韬,许奎山,张熠. 聚丙烯纤维粉煤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工程力学》增刊,2005年:117-120。[4]杨芳,季韬,林旭健,许奎山,张熠.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钢筋腐蚀试验研究. 全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第二届学术会议(福州大学增刊),福建(福州),2005年,170-172,181。[5]林挺伟,季韬,郑忠双.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试验.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井冈山(江西),2004年,68-71。[6]Ji, Tao. Predic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of early age cracks for bridge barrio walls.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SCE 2004 (ISBN: 0-7844-0730-4),432-437. (EI检索, Accessionnumber: 0)[7] 季韬,郑忠双,林挺伟.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应变与约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文集)(ISBN: 7--61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青岛,2004:267-271。[8] Ji, Tao. Forecast for early-age cracking of commercial house floo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 (ICACS), Proceedings PRO 32, RILEM 2003(ISBN: 2--41-1),271-277. (ISTP检索)[9]季韬.混凝土最优砂率的计算.《工业建筑》增刊,2003,33(357):226-227,241。[10]季韬. 柱和梁的轴压力对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工程力学》增刊,2003年:526-529。[11] 季韬.钢筋混凝土梁早期抗弯性能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年6月,27卷专辑:108-111。[12] 季韬,黄与舟.纳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434-437。[13] 季韬,罗伟阳,刘启权.纳米材料及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14]郑忠双,季韬.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些探讨.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02年:282-285。[15] 季韬.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方法的探讨.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2,32:44-46。[16] 季韬,郑忠双.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压杆-拉筋模型辨析.《工程力学》增刊,2002年:99-101[17] 季韬,郑建岚,林旭健.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系数的研究,《固体力学及应用》,第十一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合肥,2001年。[18] 季韬,鄢飞. 关于框架节点中一些问题的讨论.《工程力学》增刊,2001(A02):16-20。[19]季韬,郑忠双.关于框架节点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工程力学》增刊,2000(C00):99-101。[20] 季韬,裘涛.钢筋砼截面性能的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1998(A02):200-204。[21] 季韬,裘涛.钢纤维砼构件截面性能的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1998(A02):205-209。[22] 郑作樵,季韬.配筋钢纤维砼扁梁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 1997(A02):6-11.

著作:

季韬、黄志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标准书号:ISBN 978-7-111--9;ISBN 978-7--201-7(光盘);教材征订-0)

专利:

季韬、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测试仪的变形感应装置(专利号:ZL 2006 2 00.4)[P].实用新型专利,2007。

季韬、林旭健. 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P].发明专利,2007。

鉴定:

季韬、林旭健、郑作樵.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扁梁体系和板柱体系设计方法的研究.科技成果登记J0003。

福建农学林大学教授季彪俊

季彪俊: 男 ,1971年4 月生。研究生 ,副教授 ,博士。

电 话 传 真

E-mail :

通信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农学林大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技、计算机农业应用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生物统计软件应用,硕士选修课、3学时/周、2届、30人

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本科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2届、160人

3.计算机农业应用,农学专业选修课,每周2学时,4届,共242人。

4.科学与技术概论,全校非理科公共课,每周3学时,4届,共512人。

5.电子表格与数据分析,全校公共选修课,每周2学时,3届,共184人。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生产实习3人,毕业论文3篇。

2.指导计算机农业应用上机实验242人

3.指导电子表格与数据分析上机实验184人。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计算机农业应用》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02-2004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2年校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比赛优秀奖。

2.2006年院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比赛第二名。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籼稻耐寒种质的筛选和快速纯合应用.校青年教师基金.2002-2004.主持.

2.遥感在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福建省教委课题.2000-2003.参加.

3.甘蓝类蔬菜花培幼苗倍性快速鉴定技术体系的创建.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0-2003.参加.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1.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rice yield predic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CI).2007.第一作者

2.旱作对籼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第一作者

3.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第一作者

4.早晚稻产量影响因子分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第一作者

5.基于ASP的水稻区域试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网络信

息.2005.第一作者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高产、抗逆、抗病、优质水稻生物技术育种》专题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本

人参加其子课题《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细胞工程育种》.第九完成人.2001年.

2.《细胞工程应用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九完成人.2003.

3.《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内涵与方法》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农学会.第一完成人.2004年.

福建省邵武市副市长季翔峰

季翔峰副市长

季翔峰副市长(右2)调研 森林防火

季翔峰副市长(右)调研森林防火工作

季翔峰副市长(右3)在明鸿中学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右)在明鸿中学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右)在明鸿中学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左)在和平小学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与和平小学学生交谈

季翔峰副市长(左)在市职业中专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左)在竹木制品企业调研

季翔峰副市长(左)参加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6-2010 砖机网专题报道 版权所有 砖机产品中心 全国产品订购咨询电话 400-666-3616 手机:13203831688 QQ 2696782059 豫ICP备102066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