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切尽在这里!

法律知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砖机 > 加气块 >

《今日新疆》 转型升级再造“能源之都”

时间:2012-03-19 02:43来源:文章 作者:《红楼梦》新解 点击:
转型升级再造“能源之都” 朱兴孙建兵 “哈密地区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被自治区列为新疆‘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大通道。我们将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煤炭生产加工、石油天然气生产、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国际能源大

转型升级再造“能源之都”

朱兴孙建兵

“哈密地区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被自治区列为新疆‘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大通道。我们将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煤炭生产加工、石油天然气生产、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国际能源大通道。”

7月22日,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今年1~7月份,哈密地区共招商引资106.60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7.59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4.15%。项目涉及煤电煤化工、黄金铜矿、煤炭生产和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的关系,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强区”战略,使哈密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发展优秀势得以充分发挥。

集约开发,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加大对新疆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中,有两条与煤炭直接相关:一是适当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二是逐步放宽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大当地利用天然气规模等。

借助中央政策的东风和煤炭资源的优势,哈密地区在“疆煤东运”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中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注重引进大型煤炭集团,发展高产高效矿井,整顿整合小煤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推动煤炭工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哈密煤炭工业曾长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煤矿平均规模小、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等问题。近年来,哈密地区围绕“关小、改中、建大”的产业政策,加大了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先后关闭矿井43处,同时引进郑州鲁能、重庆能源、中煤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进行规模性勘探开发,全面提高矿井装备水平,提升生产能力,使区域内煤矿平均单产由2005年的34.5万吨提高到现在84.6万吨。

公司先后投入4.8亿元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和井下设备更新,从采掘设备一直到运输设备整个全部更换了。”潞安新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张成军介绍说,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规模,到十二·五末,仅三道岭矿区就将达到3千万吨。

为实现煤炭工业由传统粗放的煤炭开采技术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节约、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哈密地区严格设定准入“门槛”。

按照现代化、高产、高效的标准建设的矿井规模不能小于300万吨。听听加气块铝粉膏 。哈密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王黎强调,为提高煤炭产量、质量,在标准矿井建设时,必须同步建设干洗选煤厂;在节水方面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按照国家水资源标准进行配置,矿井的废水要全部进行回收利用。”

“我们的小煤层开采技术,可以采30厘米的煤层,有利于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庆能源新疆煤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宁德介绍说,在该公司的煤矿里,除了采煤机不能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其他的工序都是在地面控制。

唱主角的不只是大企业大集团。哈密地区的煤电、煤化工基地还在起步阶段,但相关的运输业、建材业和制造业已蓬勃发展。巴里坤县大河镇的司机李明说,以运输业为例,全镇1800多辆大型运输车承接的运输量有一半以上都与基地建设有关。在更多的浙商看来,单为基地建设提供配套服务产业,也能带来很多投资机会。新疆温州商会秘书长胡晓虎认为,控股新疆70%的水泥厂的浙商,在新疆的发展至少有10年的“黄金期”。

结构转型,再塑经济增长新优势

7月22日,创业项目加盟。记者在伊吾县广汇新能源建设工地看到,数千名工人挥汗如雨,炼塔高炉、球罐、厂房毗邻而立。据现场指挥赵纯亮介绍,该项工程总投资67.5亿元,是全国大型煤化工重点示范工程,将于10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达产后,每年可生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醇、5.5亿立方米压缩煤制天然气;届时每年可向地方上缴税收1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00余个。

在发展进程中,着眼避免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哈密地区决策层明确提出:决不能走资源简单开发的老路,必须改变“一业独大”的局面。于是,“转型升级、创新强区”战略在哈密地区叫响。

郭连山认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开发利用资源是必要的,但不能急功近利,无节制、低层次地开发,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健康、科学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力推产业结构调整,其效果正在显现。哈密正在逐步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富区,其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已转向煤电煤化工、新能源、建材、轻纺、特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工业、石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后续产业。

对此,哈密地区对进驻的企业提出了“四个优先”的原则,即“实力优先、精深加工优先、效益优先、低耗水优先”,提高了进驻企业的门槛。其目的在于让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利用自身的实力,改变哈密地区现有的工业经济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模式,在调优工业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

从小煤窑挖煤到整合煤炭资源,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煤炭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煤从道路走”(销售)到“煤从空中走”(发电)、“煤从管道走”(煤化工),延长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资源附加值;从比较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到新能源、建材、轻纺、特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工业、石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崛起,哈密地区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司以煤炭开发为主,在装备制造、矿山建设、物流建设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势力,能够为哈密地区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相应配套支持,具备与哈密地区开展长期合作的基础。”今年4月12日,求购加气块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陈祥恩副董事长在哈密地区进行经贸合作考察时说:“作为河南省的首批援疆大企业,我们将围绕‘造血’型援疆有所作为,着重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物流基地建设、矿山建设、煤层气开发、有色金属勘探、装备制造等六个方面入手来研究确定合作意向,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发展共赢。”

6月6日,位于哈密重工业园区内的哈密永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玻璃制品生产项目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建设两条玻璃制品生产线,年产中高档玻璃制品15万吨。玻璃制品生产线采用捷克的玻璃窑炉技术,设备供应商分别来自韩国、日本、捷克、意大利,企业产品瞄准国际顶级水准。哈密永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燊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玻璃制品企业。

……

园区入驻企业的产业领域涉及能源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业、建材工业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哈密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招商局局长陈少钦说:特别是煤炭物流仓储、矿山机械加工维修、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了质的飞跃。

疆电外送,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素有新疆“东大门”之称的哈密市,正在建设一条至甘肃安西县的750KV双回特高压电网。这是目前新疆第一条疆电外送的通道。今年年底,这条通道达产后,相比看加气块生产 。新疆将向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运送最多300万千瓦的电力。

哈密是中国七大风区之一,全国排行第三,是国内少有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电力大发展为哈密地区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打开了通道。哈密地委副书记张文全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把哈密地区打造成“能源之都”的必经之途。

6月28号,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华能三塘湖风电场一场一期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哈密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09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华能三塘湖风电场一场一期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9.5瓦,有66台风机,是哈密地区今年的重点工程,总投资3.7亿元。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0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8万吨。一场二期总装机容量49.5兆瓦,33台风电机组目前正在安装施工,预计9月底并网发电。

华能三塘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程玉林告诉记者:“华能三塘湖公司的目标是开发100万兆瓦的风电,将清洁能源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并输送到内地,缓解能源之缺。”

据了解,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涉及哈密东南部风区、三塘湖风区和淖毛湖风区。此外,哈密地区已有7个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开始前期工作,初步规划,到2015年哈密地区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00万千瓦。届时,哈密将成为我区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重庆能源煤电有限公司在发展煤电产业的同时,将投资220亿元建设200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并与重庆风电设备公司联手建设风电设备组装厂,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准备投资50~100亿元,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非金硅技术和设备,发展太阳能。该公司董事长赵宁德满怀信心地说,“利用非金硅技术发展太阳能,每度电的成本只有0.7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哈密风力资源的魅力不只在风力发电,更大的潜力在于利用风力资源正在逐步形成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3月12日,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公司总经理余绍清在公司入驻哈密时说:加气块砖尺寸 。“哈密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加之我们在风力发电电机制造行业的优势及从整机到关键零部件近乎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使我对‘海装’在哈密的发展很有信心,对风电事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8月5日,哈密地区与华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风机装备制造项目签约仪式在哈密宾馆举行,双方代表签订了项目协议书。根据协议,华锐科技集团哈密生产基地,计划投资5亿元,年产75万千瓦到10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主要以1.5兆瓦、3兆瓦和5兆瓦为主,为风电场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风电机组装备。

哈密华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玉和告诉记者:“公司准备生产风电塔筒26台套,正在和酒钢合资投资2500多万元,建一个新厂,今年的年产值将达到4000多万元。”

风力发电电机制造企业的到来,有力地推动了哈密地区的制造业和风电产业链的快速构建。张文全说,通过“四大基地”的建设,到2020年,哈密地区的煤炭产能将达到4亿吨,煤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8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360万千瓦,届时,哈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之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6-2010 砖机网专题报道 版权所有 砖机产品中心 全国产品订购咨询电话 400-666-3616 手机:13203831688 QQ 2696782059 豫ICP备102066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