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借侄女钱哥讨债 难免共同债务

时间:2012-07-02 02:53来源:费闪闪 作者:麦晓纯 点击:
向侄女借钱,她为什么迟迟不还,直至和代理其侄女出庭的哥哥数次对簿公堂? 面对近十万元的债务,她为什么一口咬定借款是个人行为,与前夫无关? 在亲友眼中,张某和孙某一直是一对模范夫妻,双进双出、互敬互爱,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其实他们在十八年前

  向侄女借钱,她为什么迟迟不还,直至和代理其侄女出庭的哥哥数次对簿公堂?

  面对近十万元的债务,她为什么一口咬定借款是个人行为,与前夫无关?

  在亲友眼中,张某和孙某一直是一对模范夫妻,双进双出、互敬互爱,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其实他们在十八年前就已。面对纷至沓来的追债官司,张某巧妙地利用已与丈夫离婚的事实“大包大揽”,让丈夫摆脱干系,以此“留得青山在”。然而,检察机关的抗诉却打破了他们的如意算盘。

  利息之诱 主动借出十万元后无法收回

  几年前张某可是一个“神通”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机关工作人员,但是,在亲戚朋友和周围同事们的眼中,张某的本事可不小。当时,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仅为2.25%,但如果将钱借给张某,她给的月利率就达0.8%,年利率高达9.6%,是银行的4倍还多。一时间,借钱给张某的人很多。有的甚至托朋友、找关系,趋之若鹜。

  而且,很多人根本舍不得抽回本金,那可是一只“会下蛋的鸡”呀!据说,张某还有“上家”。具体是谁,这可是“商业秘密”,谁也不好多问。

  2006年1月6日,张某的二哥张A亲自将女儿张X和女婿李某的10万元“闲钱”送给妹妹。“妹夫”孙某也在家。孙某当即以张某的名义书写了借条,张某在借条上捺了手印。借条载明,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为每月800元,每季度结算一次。

  2006年,张某按照约定先后4次准时将借款利息9600元打入张芳提供的信用社账户。

  根据约定,2007年年初,一年的还款期限到了,张某应当向侄女归还全部借款10万元。但此次,张某仅归还了1.5万元。张某承诺,余款8.5万元再延长一年,继续按季付息。张X的心里有些疑惑,但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家里的长辈、是姑妈。

  2007年3月、6月,张某又先后两次给付利息4080元。2007年9月,张X却没有如期收到利息。此后,张A代女儿多次向妹妹催要利息及借款,但张某就是一分钱没再还过。

  对薄公堂 姑妈称已离婚多年 债务由自己承担

  2008年4月,张X与丈夫。根据调解协议,包括本笔8.5万元在内的共13.5万元的债权归张X所有。此后,张X自己也找过姑妈催要借款,但结果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X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姑妈张某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因为不能按时还款,已经有不少借款人找张某追讨,有的已将张某告上法庭,甚至连张某继承的一套房屋都被法院查封后折抵给了债权人。

  此时张X突然发现很难再联系上姑妈了。

  无奈之下,2009年3月3日,张X一纸诉状,将姑妈张某和“姑父”孙某告至法院,要求他们共同偿还借款本金8.5万元和利息1.2万元。

  法院开庭,张X没有到场,由父亲张A代理出庭。“债务是个人行为,与孙某无关,借这个钱孙某根本不知道。”“原告主张的利息我也没有异议,但应由我一个人还本付息。”张某一下子将全部责任揽了下来。

  庭审焦点 离婚夫妻一方无力还款 另一方是否有责

  张某和孙某一方主张双方已于1994年10月离婚,并提供了,孙某与本案借款无关。对于借这笔钱的用途,孙某的代理人也声称“根本不知道”。

  这怎么可能呢?妹妹、妹夫一直生活在一起,而且相敬如宾,借款应为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偿还。

  法院审理认为,因张某、孙某在该笔借款发生前即已离婚,张某向张X借款系其个人行为,原告无证据证明该笔借款系两被告为共同事务所借,该法院对原告要求被告孙某承担还款责任的主张不予支持。

  2009年4月1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某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归还张X借款本金元,并承担该笔借款利息;驳回张X要求孙某承担还款责任的请求。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判决随之生效。

  抗诉再审 离婚不分家 共同借贷仍是共同债务人

  2010年7月13日,张X却突然向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主张原审判决错误,孙某、张某是债务的共同承担人,孙某应当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原来一审判决下来后,张某根本没有还钱的意思。

  经过了解,张某的工资全部被其他债权人申请执行了,其根本无钱可还。

  2010年7月21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听证。

  孙某仍然没有到庭,而张A又一次代理女儿出庭与妹妹对簿公堂。

  庭审的争议焦点仍然一样。不过,张某又提供了在民政部门补办的,仍然坚称“对外的债都是我的,债务也是我的,与孙某没有关系。”

  对于法官提出的借条为什么由孙某代写,张某的解释是“他的字好”。

  庭审结束后,也许兄妹俩都意识到了什么,向法庭提出了庭外和解申请。然而,由于双方的分歧过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和解失败。

  2010年8月25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张某、孙某在该笔借款前即已离婚,孙某在本案中实施的行为仅为代张某书写借条,并代为签名,既未接受该款,又未使用该款,故不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裁定驳回张X的再审申请。

  听说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抱着最后一丝希望,2010年9月7日,张A代理女儿来到淮安市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

  2011年8月25日,根据检察机关的抗诉,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由该院提审此案。

  再审认为,检察机关抗诉理由成立:一、张某、孙某离婚后,未再婚,仍以夫妻名义出席相关的公共活动。两人对父母及子女均未提及离婚之事,张X及外人亦不知情。

  二、从户籍记载仍是已婚、房屋所有权证记载张某、孙某是共有人的事实,以及借款时两人均在场,并由一人书写借条,另一人捺手印,孙某又未明确告之其已与张某离婚的借款过程分析,张X有理由相信张、孙仍是夫妻关系,该款为两人共同所借。

  三、本案中该笔借款系被张某、孙某又借给他人,目的是赚取利息差,获取盈利。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该债务为两人期间的共同债务,应由两人共同偿还。

  今年1月7日,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原一审民事判决;张某、孙某于判决生效后共同归还张X借款本金元及利息。

  法院改判给本案执行带来了希望。据了解,孙某的名下还有财产,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近日,张A已代理女儿张X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债务债权的相关知识,欢迎您访问找法网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