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9时,《襄樊日报》举行的“党报热线进社区”活动在樊城区定中门街道办事处大井台社区居委会举行。当日上午,市交警二大队还把“事故车”拉到现场。看着这些已面目全非的车辆,居民们顿时炸开了锅,“这些车都是酒后驾驶撞成这样的,看来酒后驾驶真是害人不浅。”(9月21日《襄樊日报》) 为什么酒后不能驾车?有关专家曾对饮酒后驾驶员的机能不良反应做过试验。50名受验人员的反应检查表明:饮酒前,他们的平均反应错误为10%,而饮酒后他们的平均反应错误为50%。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专家们发现,酒后驾车之所以容易出车祸,主要原因就在于酒后驾车者会出现远视,事物的立体感会发生误差,人体作出反应的相应时间会延长到正常状态时的2到3倍,从而容易因制动距离不够而发生事故。专家指出,饮酒后的大脑受到兴奋和麻醉,视觉和知觉能力降低,尤其是视觉下降后就分辨不出红绿灯、交通标志、标线的颜色,会对静止和动态的事物分辨不清,反应迟缓,视觉模糊,对事物判断失误,不能及时发现行车中的险情。在这种情况下驾车,极易发生翻车、撞车、伤人事故。 对于酒后驾车,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文规定:凡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酒后驾车行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就属于醉酒驾车。既然科学标明酒后不能驾车,交管部门又加大了管理力度,为什么酒后驾车仍大有人在?其主要原因是,有的是自恃酒量好、车技高,酒后开车没问题,但喝无妨;有的是应酬招待客户,不喝可能会损失一笔业务;有的是经不住他人的劝说、怂恿,便“淡忘法纪,亲近酒杯”;有的是与领导一起赴宴,不喝酒怕别人误解为“不给面子”;有的是长时间驾车,生理和心理很疲劳,想借酒消闷;有的是心存侥幸,认为执勤交警少,可以逃避检查和处罚;还有的自恃朋友多,万一被警察抓住了,找个熟人或朋友帮一下。当然也有监管不力,法律规范执行不到位等等因素。 要根治酒后驾车,单靠加强监管力度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社会单位和家庭都承担起责任,由“熟人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司机,制止司机酒后驾车的良好氛围。对于司机个人,也要加强自律,珍视生命,开车时不要饮酒,饮酒后不要开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