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的预防 所谓航空犯罪预防是指从总体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能力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航空犯罪的主客观因素,并阻止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发生的一种客观工作过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人”的预防,也叫做对航空犯罪主体或主观方面的预防。它是指通过全社会的工作和活动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航空犯罪的思想根源或转变犯罪人主观上已经形成的犯罪意念,从而使航空犯罪行为或结果不再发生的一种预防措施。我们知道,航空犯罪本身是人的一种行为,一般说来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假如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弱或消灭了航空犯罪人主观方面的犯罪意念,酒后驾车的处罚。那么航空犯罪行为与结果就会大大减少或消灭,至此我们航空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可以说,这是航空犯罪预防的上策。 二是对“物”的预防,也叫做对航空犯罪客体物(指航空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特定对象)的预防或航空犯罪客观方面的预防,还有人称其为制度预防。它是指通过防范制度和具体的防范技术措施,暂时或永久性地中止航空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发生,或使航空犯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的一种预防措施。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必然针对一定的客体物,但由于我们加强了对容易或可能遭受侵害的客体物的防护与保护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大大减少或阻止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发生,以此来达到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只不过这一方面的预防比起前一个方面来显得有些被动,但其毕竟也是航空犯罪预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2001年10月25日,瑞典《每日新闻》报道:瑞典、丹麦和挪威民航事务管理当局已经批准三国所拥有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在民航客机驾驶舱安装一种只能从驾驶舱里面打开的装甲防弹安全门,以防止劫持飞机的暴徒强行进入驾驶舱。这就是从一个方面加强预防航空犯罪在机舱内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9·11”事件后,我国民航从上到下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安全。在我国绝大部分飞机上都装有一种类似“黑匣子”的快速存取记录器,记录各项飞行数据。即使不出事故,监督人员也可从中分析出驾驶员在飞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章操作,酒后驾车视频。是否有漏洞。据介绍,自1993年以来,国家已投入10多亿元用于这类民航安全保卫设施。另外,我国民航最近还配备了新“武器”专检易爆物。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民航安全标准一直定得很高,以安检为例,在一些国家,连用X光机检查的步骤都没有。我国则不仅要求不具有免检条件的所有旅客的行李物品通过X光机,而且针对X光机对爆炸物探测繁琐的弱点,在一些重要机场配备了提取挥发物、专门对付易燃易爆物品的新设备。这种设备将在近期配备到所有机场。我国民航客机通常配有受过特殊训练的航空安全员,这也是我国民航的“特色”。近几年,在飞行中,经常会发生各种非法干扰,例如打手机、酗酒、打架、冲撞驾驶舱、侮辱空中乘务员等,安全员的职责便是及时制止这类影响飞行安全的行为。据了解,中国民航已决定组建空中警察队伍,并计划在年内实现上岗。我们国家的做法既是对人预防也是对物的预防,是将对人对物的预防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预防措施,应该说对于保证中国民航的安全是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