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产生少说也六千年以上了,商纣王由于嗜酒丢了天一。 酒应该说是个好东西。百姓闲暇,朋友相聚,官场笼络,国宴招待,多多少少都得弄两盅。可古代文人不务正业,不知何时粘上了它,不管是得意或失意,大到忧国忧民,小到胸襟抒怀,或咨意狂放,或暗自神伤,免不了一番骚情,就连文人狎妓,也要醍醐温酒,灯红酒绿,笙歌弦舞,金石书画,要不就不够风流,不够倜傥,所以啊,酒这东西有了文人的参与,酒后驾车的处罚。就不单单是喝酒了,那叫酒文化。 相如文君提壶买酒,才子佳人写就凤求凰千古佳话。 刘伶嗜酒佯狂,一篇《酒德颂》道出对司马氏专权的憎恨,自由的憧憬。好一个竹林七贤! 李白斗酒,指点天一,仙风道骨,洋洋洒洒百篇诗作传千古。 天一闷酒,茅草屋里心系天下饥民冷暖。 孔乙己茴香豆、铜板、黄酒、褴褛长衫、落魄文人,活灵活现。 .。。。。。。 酒都上升到文化层面上了,所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嘛!所以饭桌上不要矜持,要有自豪感。 许是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没有了两间茅屋,三尺柴门,慵闲懒散的情致,现代人也记得传承的责任,于是不知道咂滋品味,不知道适可而止,匆匆忙忙的喝,慌慌张张的去,交流感情,放松身心的时间多么宝贵,徒步、黄牛车,太慢,迷迷瞪的赶,醉醺醺的撤。 ——于是酒后驾车,交通肇事问题严重: 仅8月22日开始的全国查处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一周,共查处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二千多起,其中200多名为女性驾驶人。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位居全国前五位。 1、女性酒后驾驶案例增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车族增加,社会交往空间增大,喝酒女人的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2、颠覆北方男人好酒的观念,南方男人历来温润、文雅,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行头,腰包,吃喝、酒量、胆识发生质的变化,北方男人显得越来越逊色了。 3、东北、西北等喝酒大省的酒后驾车数字若真降下来了,当贺!统计有无误差,怀疑? 今年二月份的国家统计局报告,2008年我国车祸死亡人数7.3万,仅次于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9.1万人,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二的杀手。其中酒后驾车又是车祸的重要原因。而处罚力度,管理问责,受害赔偿,社会影响远低于低于生产事故。要知道煤矿生产事故一人死亡,企业罚款在几百万元以上,科处级领导是要撤职的,三人以上是有刑罚责任的,赔偿受害人不低于20万的,即使存在隐患,处罚也是相当严重的。醉酒驾车造成的连环撞车,多人车祸,无辜死亡的恶性事故案例不胜枚举,相当多的酒后驾车仅罚款二、三百元拍屁股走人,当事人还骂骂咧咧,“不就是钱吗,大爷有”。当处罚宽松,管理懈怠,人心麻木习以为常时,这是生命的不幸,还是制度的悲哀呢? 当车祸发生,生命逝去,用金钱息事宁人的做法大行其道时,生命的意义何在? 当查处不能一如既往,长抓不懈,仅仅靠这个检查周,那个活动月,松一阵,紧一阵,不能常态化时,酒后驾车的现象是不能很好解决的。 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车辆肇事法律,统一肇事者法律责任,减少地区规定的法律差异。同一交通事故,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解释,不同的处罚结果,谁能说不是“黑色幽默”呢? 重度惩罚。不痛不痒的处罚,是解决不了好客的,热情的,美其名曰需要交流,节约时间效率,实则漠视生命的中国式酒后驾车现象。 建立交通劣迹记载档案。当违规累计达到一定数值,终生吊销驾驶执照。 酒是好东西,人人都有喝酒的权力。他是膳食文化的一部分。 酒后驾车是社会公害。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