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夫妻为买房假离婚遭丈夫变卦 专家:离婚没真假

时间:2013-08-11 04:24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阅读提示:有着四年婚龄并抚育一女的夫妇,签下离婚协议书后,却又走上法庭。女方李莹认为双方离婚是假,规避限购政策买学区房为真,要求重新分割财产。近日,上

  阅读提示:有着四年婚龄并抚育一女的夫妇,签下离婚协议书后,却又走上法庭。女方李莹认为双方离婚是假,规避限购政策买学区房为真,要求重新分割财产。近日,上海二中院作出终审判决,对李莹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为买房假离婚

  去年2月,李莹与张强签署离婚协议。协议书写着因女方过错自愿离婚,经双方商定女儿由张强抚养;夫妻名下所有财产归张强所有;夫妻双方无共同债权债务。协议内容均由李莹书写。

  然而,双方的纠葛并没有结束。李莹说,签署离婚协议的当晚,张强和她通过中介签订了购买某学区房的协议,但因种种原因买房协议未能履行。如此一来,原本要挂在李莹名下的房子成了泡影。当一无所有的李莹要求复婚时,却遭到拒绝。至于自己那份婚内财产,张强也不同意归还。于是,李莹诉至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共同财产。

  李莹是否在被欺诈情况下签署的离婚协议呢?上海二中院认为,若为了购房,则应仅处理房屋产权归属更为合理,无需明确所有共同财产归一方所有如此对一方明显不利的条款。李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待婚姻及财产分割当审慎行事。李莹在签订离婚协议中明确承认系自身过错导致离婚,所以不能以财产分配简单的失衡判断此份离婚协议显失公平。(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法官说法】

  假离婚不仅是对法律的不尊重、对婚姻的亵渎,其隐含的法律风险亦不可小觑。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以假离婚所形成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

  当假离婚遇到真危机,很有可能造成人财两空的局面。由于离婚时往往财产归于一方,一旦事后一方不肯复婚,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权利可能会受到严重侵犯。离婚期间发生的收入、继承、抚养甚至夫妻忠诚义务等问题都是双方不能预计的,其中暗藏的法律和道德风险更不是一纸私下协议能解决的。

  假离婚带来的实际利益:后买房少付利息10多万元

  国务院房产新政,对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予以严格限制。其中规定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新政的出台,对那些想买二套房,却又掏不出那么多首付款,并且担心被贷款“套牢”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利空”。不过,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对房产新政,假离婚现象已在我市出现。一些夫妻为了买房选择假离婚,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首付,还能少付利息。

  某二手房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房产新政实施后,他们还真遇到过假离婚的买房人。这样做,他们不仅可以减少首付,还能少缴利息。

  在苜蓿园大街某二手房房产中介公司,记者采访了一对年轻夫妻小沈和小宋。夫妻俩对假离婚一事并不隐瞒,只是要求记者不要将他们的名字见报。小宋说,两人结婚已有4年,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他们在梅花山庄有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考虑到孩子小,需要老人帮忙带,这套房子就显得小了。她与丈夫商量决定在附近再买一套房子给老人住。两人在附近看中了一套售价150万元的房子,可还没办理手续,房产新政就出台了。

  小宋夫妻仔细算了下,首付一下要75万元。此外,利息也要多付。如果按五成首付算,此前,如果按八折利率申请20年期房贷,月供是4847元,新政策实施后月供达5607元,平均每月要多付760元,总利息增加了18万多元。

  这时,他们的一个朋友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假离婚,把房子过户到小沈名下,再以小宋的名义去买房。这样,小宋名下没有房产,再购房仍属首套房。而且中介也表示,这个办法可行,他们最近已经操作过好几例了。

  在河西某楼盘采访时,一售楼小姐说,几天前,她刚为一对夫妻办好了买房手续。这对夫妻一个多月前交了3万元定金,定下了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可房产新政出台后,这对夫妻都犯难了,本想退房,后来售楼公司出主意说可以办个假离婚,等房贷申请下来后再复婚。结果,这对夫妻真的办了假离婚,不仅搞定了这套房子,还省下了30多万元利息。“公司想卖房、银行要放贷、顾客能省钱,三方都得利。”这名售楼小姐说。

  为买房"假离婚"风险高 还是夫妻之间信任度高?

  从2010年起,离婚、复婚变成了中国历次房产新政下必然的连锁反应。婚姻登记处似乎应该从行政体系上与住建局同属一个体系。忙,或不忙,忙离婚,或忙复婚,婚姻登记处不是见证爱情的殿堂,而是房市的晴雨表。

  事实上,不仅有关于买房的政策性离婚潮,在东三省每年供暖期前都会涌现“季节性离婚潮”,就是为了那一笔供暖费;有人为了让孩子能在上海参加升学考试,离婚和上海女人结婚,领到准考证后再离婚;有人为了不被整天要求去结扎,为了避免查环查孕,索性去离婚;有人为了名正言顺地生二胎,去离婚;有人为了单身探亲假长一些,去离婚……当然,都是为某种利益而离婚。

  离婚,快捷方便经济实惠。所以,政策性离婚潮、季节性离婚潮这些中国式离婚闹剧在一波波地上演。或许,有人很悲观。中国人的婚姻就这么不堪一击?从几百万的房子,到1000多元的供暖费、到多几天长假,甚至只是为了少几次检查的麻烦,婚姻都可以随时被终结?那么,我们为了这些可以离婚,我们又为了什么结婚?爱情果真虚无缥缈,难以跨过利益的边界?难道婚姻已经彻底沦落为一次利益的重组?婚姻的神圣性呢?家庭的信任呢?难道一点精神洁癖都没有了吗?难道真的如此儿戏了吗?

  “假离婚”有风险,恰好证明了夫妻够信任

  情况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或许,我们可以比较乐观地看这一波波的离婚潮。虽然,它可能瓦解了某些人心目中的婚姻神圣性;虽然,可能对有强烈契约精神的人而言,这有些难以令人接受,但,能夫妻两个“合谋”共同策划一起“假离婚”,确实是一种夫妻之间对感情的绝对信任———前提是两个人一拍即合,而非一方被强迫。

  正如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杜芹所说:“假离婚夫妻往往对婚姻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从而才能有默契地做出这个有一定风险的决定。”而正在到来的复婚潮正在验证杜芹的这一说法。

  确实如此,“假离婚”绝对算是一个高危的行为。网络调侃的“楼市有风险,离婚须谨慎”并不是戏言。在各种“假离婚”下,隐藏着的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高风险。各种卖出去的房子,收不回来的钱;离完了的婚,找不回来的家。但需要为这些弄假成真伤心而悲观吗?根本没必要。质量不高的婚姻用一纸证书勉强撑着又是何苦?“假离婚”不过是使得原本脆弱的婚姻暴露出来而已。

  在沈阳一家婚姻登记处,有一对夫妻为了交易多套住房,居然离婚7次复婚7次,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怕是会眼熟地说声:“你又来啦”,还会暗自嘀咕这家人感情真好,不需要一纸证书也能依旧恩爱。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