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县委书记升迁万人送行遭质疑 回应称应理解网民

时间:2011-09-05 08:32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中新网张家口9月4日电(谭地)近期,原河北省张北县委书记、张家口市副市长李雪荣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4月,他曾因当地一名少年为其制作“”引发讨论。这次,是8月19日他调离张北县时“”被传到了网上,先是被媒体赞誉,随着一则《张北县万人送县委书记疑系导演 秧歌队曾接通知》报道,再次身陷舆论漩涡。

来源:东方卫视《看东方》

  这次视频是如何产生的?当地民众到底是“自发送”还是“被组织送”?李雪荣本人如何看待两次视频事件?对此,中新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李雪荣笑言:又为张北免费做了一次广告

  8月29日,在河北尚义“8.28”特大交通事故处理小组,记者偶遇已经担任张家口副市长、负责协调处理此次事故的李雪荣。

  紧张的调查处理间歇,记者与李雪荣聊起网络热炒其“万人送行”并被质疑的一事,他只是淡淡一笑:“听说过。但这几天事务忙也没顾上上网,相信网民们的愿望是好的。”

  他反问记者:“为什么县委书记这个职业特别容易引起关注?”见记者沉默,他说:“原因是老百姓对县委书记的期望值特别高,盼望一个好书记在他们身边出现,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致富路、幸福路的带头人出现。”

  当记者问,如何看待他在张北的工作时,李雪荣说,“工作是大家做的,我只是有幸参与了”。

  提起两次视频事件,李雪荣很坦然。他说:“又给张北免费做了一次全国广告。”对于网络恶搞,李雪荣表现得更为宽容,“网络是个好东西,大家需要这么一个平台,要善意地理解网民们的心声”。

  今年的张北草原音乐节,记者曾两次见到李雪荣。其中一次是在7月30日晚汪峰的演出中,突然发现了李雪荣正混在人群中,像其他乐迷一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也像年轻人一样摇来摇去,不过比年轻人多了些观察和思考。当记者问音乐节对于张北的意义时,李雪荣说:“要说草原音乐节对于张北的变化,就是它让人们记住了张北,提升了张北的人气,张北人干事的信心更足了。”

  还记得有一次,李雪荣问记者:都说张北变化大,你觉得张北真正的变化是什么?他说:“其实,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都在变。而张北的变,确确实实让老百姓记住了他们生活的变化,有了自己的感受,从变化中提升了自己做事的信心。二是张北的变是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变,不仅仅是拓宽了马路,拆了几处平房,建了几座楼房,而是在变化中充分考虑并融入了文化、教育和休闲等老百姓需要的生活元素。”

  他举例说,张北在变化中注入了草原文化、张库文化,修建了元中都博物馆,举办了草原音乐节。“一般的县级文化节,都是自己搭台、自己请演员、最后自己组织人看,而张北的草原音乐节实现了真正的市场运作,是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音乐节”。

  张北民众:稍微调查了解一下,就会真相大白

  8月31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腰鼓队领队高文鸾老太太的家。高文鸾已经74岁,河北承德人,原为承德物资局幼儿园园长,老俩口退休后,随子女定居在张北。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8月18日早晨,我们照常去晨练。按照安排,从8月17日到19日这三天,腰鼓队和秧歌队共60多人应全友家私的邀请参加一个商业表演。晨练结束后,我们相约在全友家私集合。当时一部分人刚到了那里,高玉英接到了个电话说,高翠霞打来电话,说李雪荣书记要调走,我们能不能先给他送行一下。” 高文鸾马上答应下来,因为有的队员还在半路走着,于是就分头打电话告诉她们,赶快到县委大院门口集合。

  高文鸾回忆说,“晨练的地方离县委不足50米,而全友家私离那里足有两公里。来来回回,我们这些老太太用了将近1个小时,等到了县委大院门口已经快9点了。当时,大院里人山人海,好多人痛哭流涕,争着要跟李书记握手道别。场面特别感人,李书记也直流泪,但还是跟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后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他还是急匆匆地走了”。

  让高文鸾高兴的是,李雪荣走到大院门口,她和李书记握上了手。高文鸾说,“李书记的成绩有目共睹,能够欢送李书记我们都心甘情愿。没来得及赶上的队员,提起来都后悔不迭”。

  高文鸾的话得到了全友家私店冯经理、腰鼓队队员高玉英和秧歌队领队高翠霞的证实。

  高翠霞说:“那天晨练结束后,我正在家里换衣服,准备去参加全有家私店的活动。突然接到队员单明英的电话,说李书记要调走,让我们去送行一下。我就赶快告诉了高玉英,让她们赶快回来送送李书记。”

  8月31日晚,记者电话采访了秧歌队队员单明英。单明英回忆说,晨练结束后,大家都走了,就她一个人还在广场。闲逛的时候,碰见了春芳照相馆的李春欣。“他端着个照相机,问我‘李书记要调走了,你们知道不?’我说不知道,他说,‘李书记对我们不错,给张北做了贡献,我们都应该送行一下。我在这里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应该快出来了’。”单明英听说后,马上给高翠霞打电话,让她们赶快返回来“送送李书记”。

  在张北,李春欣是个知名人物,搞摄影兼影楼快30个年头了。他说:“我只是一个民间摄影师,跟政界没有任何关系。30年来,但张北的每一点变化,我都拍下来。老百姓的幸福感觉,也都在我的镜头里。张北能有这样的变化,每一个张北人都能这么扬眉吐气的生活着,离不开李书记。任何给李书记散布谣言的人,我都会用镜头跟他理论。”他说:“看过网上的报道,感觉特别气愤。没有深入调查,就‘疑似’或‘质疑’。实际上,稍微调查了解一下,就会真相大白。我要是遇见那个记者,真想同他交涉交涉!”

  据高文鸾回忆,去年冬天特别冷,秧歌队和腰鼓队没地方晨练。当时,她贸然给李雪荣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很快解决了场地,让老太太们感激不已。对于自己当时的电话,高文鸾现在反而特别后悔:“李书记多忙啊。听说每天都工作到两三点才睡觉,为这么点事,我还给他打电话打扰他,让他操心惦记。”

  对于有媒体说“秧歌队有个叫王英的人”,高文鸾、高翠霞、高玉英拿出手中的名单,说秧歌队和腰鼓队都肯定没这个人。

  记者采访时,老太太们还不知道,在网络世界,腰鼓队和秧歌队的“被组织”送行,又一次将李雪荣推到风口浪尖。9月3日上午,高文鸾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她似乎听说了什么,一再向记者叮嘱:“给李书记送行,我们都是自发的。你们记者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一定要说清楚。”

  张北官员:不管正面的、负面的,都不要写了

  据张北县文联主席冯谦回忆,8月17日,也就是李雪荣调走的前一天,文联组织所有成员到“百里坝头风景线”采风。在返回的车上,有人建议说:李雪荣书记明天要调走,他在任四年,对文联的工作特别支持,大家应该同李书记合个影。于是,约定好第二天8点到县委大院集合。

  冯谦说:“张北文联这几年发展很快。会员从原先的8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名,大家从心眼里对李书记怀有感情。文联组织本身就比较分散,做事情个人行为占多数;条幅具体是谁做的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我让做的,因为也没人跟我报过账。”

  冯谦回忆说,“第二天,来送行的人特别多,李书记匆匆地走,连个影也没合上,大家都觉得遗憾”。至于活动是否得到提前通知,冯谦认为,“今年换届,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至于李书记要调走,传言早已很多。8月17日下午5点左右,张家口市委领导到张北正式宣布了组织上的任命。对于这个消息,能够堵住谁的嘴,这也能成为秘密?”

  经历了两次MV事件,面对先后拥来的记者,张北县的官员个个心有余悸,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生怕自己的出言不慎,给李书记带来麻烦。

  张北县常务副县长孙雨说:“不管正面的,负面的,都不要写了。张北县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在不容易。李书记对张北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张北人要对得起他。”

  张北报社社长张素琴对身边的变化如数家珍。她对记者说:“张北变了,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变得让人让人舒坦、让人服气。就拿教育来说,近年来,张北改建和重建的学校有15所,别说是在张家口,就是在河北都应该是最好的建筑、最好的设施配置。为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县里将两所民办学校的老师入了编制,实施财政贴补,让那些民办学校都吃上了定心丸。”

  发稿前,在张北的街头,一位叫张春林的大娘告诉记者:她今年76岁了,25年前从乡下搬到了张北县城。期间,住房换了无数次。开始租房住,整整租了16年;后来在新华书店后面买了一间半平房,又住了整整6年;前年,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大娘说:“我家就住在县委对面,离花园广场也不远。一个乡下人,一分钱也没多掏就住进楼房里,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样的好官走了,老百姓就不能去送送?”

  视频原作者:假戏真不了,真戏假不了

  采访“万人送行的MV视频”的制作者“蓝牙风暴”,中新网记者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4月份网络从恶搞县委书记转向恶搞铁氏父子,曾让张北人记忆犹新。视频不火不足以表达情感,但火了,更让他忐忑不安。

  “蓝牙风暴”是李建的网名。李建是一名工人,在元中都博物馆做维修工作,平时喜欢玩DV。李建对记者说:“我家就住在花园广场附近,离县委大院不足50米。每天我都起得特别早,总喜欢将一些新鲜事情拍下来,传到网上,纯属自娱自乐。”

  据李建回忆,李雪荣要调走,是早已公开的秘密。“那天,李书记要走的消息在花园晨练的人群中传开,我才知道准信儿,于是就等着送送李书记,顺便也拍点东西留个纪念。好在老百姓不知道李书记要走的准确时间,因此来的人还不算多,如果再晚走一两个小时,可能堵得他根本走不了”。

  李建说:“那天的场面太感人了!我回来后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当天晚上把它传到了网上。”据介绍,视频上传后,齐鲁电视台做了后期加工制作,效果看起来比较专业。他慨叹:“假戏真不了,真戏假不了。县委书记调出调入,张北人经历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百姓心中有杆称,他们的眼泪,也不会谁想让流就给谁流!”(完)

分享到:

| (编辑:SN009)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