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妇女杨秀珍捐肾救子感动当地群众,被推荐候选该县“十大道德模范” 身高只有1.5米的杨秀珍平时连打针都直哆嗦,而得知小儿子田涛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时,她却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用自己的肾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4月10日,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母亲的肾脏移植进了儿子的体内。 第二次生命的感动 5月31日,记者来到田禄生家,这是坐落在山丹县电力公司旁一个普通的平房小院落。生性乐观的田禄生和大儿子田波乐得合不拢嘴,刚做完肾移植手术的妻子杨秀珍捂着肚子在室内转来转去锻炼,田涛不满2岁的女儿在院子内欢快地玩耍。 另外一个房间内,田涛则捂着口罩、戴着帽子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家人。“半个月前出院时,大夫交待,为了防止感染,不能多和外人接触,也不能过多地被紫外线照射,因此,只能在室内活动。”坐在沙发上的田涛一边翻看着报纸,一边与记者交谈,田涛不满2岁的女儿则高兴地跑进来趴在父亲的腿上撒娇,硬缠着让父亲抱抱,田禄生赶快跑进来连哄带抱地将孙女领到院中玩耍。 杨秀珍慈祥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这个和谐的家庭,过去发生的一切哀伤、忧愁似乎都已成为过眼烟云。正是这位母亲,用自己的肾脏给了儿子田涛第二次生命,给了这个家庭温馨和活力。 说到捐肾救自己,田涛感激得泪流满面:“父母生我养我,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却因病走到了生命的边缘,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妈妈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辈子我要永远陪在他们身边。如果有来生,我也要和父母家人在一起!” 儿子得了尿毒症 2010年5月份,在山丹县城关供电所上班的田涛经常感觉到头疼,奶奶关切地催促孙子抽时间到医院做一下检查。6月份,田涛去医院简单做了一次检查,发现血压高,医生就给开了一些降压药让田涛连续吃,虽然头不疼了,可是血压却一直降不下来。 当年11月份,田涛再次去张掖市医院做检查,此次医生建议田涛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因为到了年底,供电所工作繁忙,田涛就赶回单位加班加点忙手头工作。2010年12月2日,手头工作闲下来后,田涛去医院做了血液、CT、B超等详细检查。当田禄生拿到儿子的化验单时,医生一看就着急地说:“你儿子得了尿毒症,得赶快住院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险。” 得知这个结果后,平时生性乐观的田禄生一下子蔫了,家人全都沉默不语,但为了不增加田涛的心理负担,家人一致对田涛隐瞒病情。2010年12月6日,家人为田涛办理了出院手续。在家人的陪同下,田涛当日下午又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西安西京医院,经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查,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尿毒症。医生建议,如要从根本上治疗,让家人考虑为田涛换肾。10天后,田涛从西安转院到兰大二院,检查结论和张掖市人民医院、西京医院一致,大夫建议必须换肾。开了一些药品后,毫不知情的田涛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 母亲捐肾救子 “检查结论出来后,吃不香睡不着,整个人如疯了一般,精神都崩溃了。”田禄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他深深知道尿毒症的“厉害”,两年前他就亲眼看到过山丹县一位年仅19岁的孩子被尿毒症夺去生命后家人撕心裂肺的哀痛。杨秀珍更是心如刀绞,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且田涛的女儿还不到2岁,万一儿子……杨秀珍不敢往下想了。 经过慎重考虑,杨秀珍决定为儿子捐肾。当告知田禄生和田波这个想法时,家人犹豫了。随即,全家人瞒着田涛专门召集亲属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家人最终同意了杨秀珍的决定。“一边是自己疼爱的儿子,一边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个决断,田禄生考虑了许久。 要捐肾,就得配型,而为了能很好地配合医院治疗,此时也必须将真实病情告诉田涛。田涛得知这一消息后,考虑到母亲年龄已大,手术中如有闪失,自己将会遗憾终身,因此,他没有同意。家人又开始反复给他做工作,最终,田涛在家人的劝说下,默许了母亲为他捐肾。 3月16日,田涛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默默走进了兰大二院。由于母亲杨秀珍和哥哥田波血型与田涛一致,因此杨秀珍和田波都做了配型,结果均符合配型要求,意味着母子两人都可以为田涛捐肾。但是,杨秀珍考虑到,田波还很年轻,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妻儿需要照顾。考虑再三, 决定由自己捐肾。 “妈妈平时连打针都怕得直皱眉头,可是这次为了配型,每天都用大针管抽两次血化验,她却没有吭一声。”对于母亲大爱无私的举动,大儿子田波一次次把泪水咽下了肚子。 母子同肾同生 配型成功后, 医院决定实施肾移植手术。 4月10日早晨9时30分许,杨秀珍在17名亲属的关切下被推进了手术室。半个小时后,田涛也被推进手术室。两名亲人同时进入手术室,田禄生经历了人生中最为难熬的6个小时,亲属们在手术室门口急切地踱来踱去。3个小时20分钟后,杨秀珍被推出手术室。 “看着身高1.5米的妻子仍在昏迷中被推出手术室,她整个人看起来只有一点点,我的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田禄生告诉记者,妻子在2个小时后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怎么样了?” 6个小时后,田涛被推出手术室,杨秀珍一颗健康的左肾被成功移植进田涛体内。亲属们焦急地守候在病房内照顾两名病人。 当晚9时许,当主治大夫走进病房时,发现17名亲属仍不离不弃地守候在病房,就问:“手术非常成功,你们怎么还不去休息?”听到主治大夫这句话,所有亲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8天后,杨秀珍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5月14日,田涛也出院回家,继续药物治疗。目前,母子二人身体恢复得都很好,田涛也正在积极与主治大夫联系,预计6月10日左右,将到兰州做例行复查。 母爱感动山丹 杨秀珍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孩子还年轻,做父母的哪有看着自己的孩子生病,不想办法救他的呢?我把一只肾移植给孩子,只要能救他的命,哪怕是两只我也愿意。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说这话的时候,杨秀珍眼中噙满泪水。 “当山丹电力公司领导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交给父亲时,一直坚强的父亲放声大哭。父亲压抑了许久的感情在那一刻爆发出来。”通过田波的讲述,记者才了解到田禄生嬉笑背后曾经承受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手术后第一时间,山丹电力公司领导就前往医院看望,送去了公司的关怀。电力公司全体员工、离退休老同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为田涛及其母亲捐款。在捐款仪式上,社会各界及电力公司干部职工为田涛捐助医疗费用53100元。山丹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高度重视,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向田涛献爱心。目前,山丹各界捐款已达6万余元。山丹县电力公司党总支、工会等部门日前举行了一场“亲情母爱”大讨论,将杨秀珍捐肾救子的壮举向公司员工进行了宣传教育。该公司于5月15日,将杨秀珍作为该县“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向山丹有关部门推荐。 文 本报记者 曹勇
| (编辑:SN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