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严珑 通讯员涂晓晨 实习生张栋 武汉珍 王丹桦) “虽然她不是我亲生的,但毕竟父女一场,只要有一线机会我就会尽力救她……”昨日,正在应城老家为养女筹集治疗费用的刘小清说,他希望能尽快找到女儿的亲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挽救她的生命。 刘小清的养女名叫储诗怡,18岁,刚从孝感工业学校毕业。今年6月初开始,储诗怡身上常莫名出现青紫,但并未引起重视。7月1日,她因高烧到应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异常,遂于7月3日转到武汉协和医院,被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即入院治疗。 据管床医生赵菲介绍,储诗怡入院时高烧40℃左右,造血功能已衰竭,情况十分严重,治疗后体温恢复稳定,但这只是暂时的,必须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昨日中午1时许,该院血液科病房内,剪着平头的储诗怡正在吃饭,胃口显然不好,不时咳嗽呕吐。在艰难地吃了几口饭后,她戴上口罩静静地躺着(如图)。“筹来的7万多元钱已花完了,爸爸昨天回老家想办法去了。”储诗怡小声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刘小清,他表示除了为女儿筹集继续治疗的费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寻找并说服储诗怡的亲生父母参加配型。“诗怡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抱养的。”刘小清回忆说,1993年4月下旬的一天清晨6时许,他嫂子途经应城老电影院门前时,看到一个小篓子有一个穿着黄色毛衣的女婴,衣服里有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阴历生日:1993年3月26日。嫂子把女婴带回家,当时没有孩子的刘小清夫妇遂将这名女婴收养,她就是储诗怡。后来,刘小清与妻子于2005年离婚并又重新组织家庭,储诗怡一直跟着养母生活。“原来没想过找她的亲生父母,现在不找不行了。”刘小清说,自从女儿住院后,他和家人一方面四处托人打听,另一方面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放寻亲启事。 几天前,刘小清得到了一个消息:应城三合镇一户人家18年前曾丢失一名女孩,时间、相貌等因素都与储诗怡很相似,家人当即与该户人家取得联系,但对方始终不承认。无奈之下,前日上午,刘小清的侄女专程到对方家里,经苦苦劝说,对方同意配型,随后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给这个家庭的一对姐弟抽了血样,并于昨日上午送到武汉协和医院。 记者从该院血液科获悉,两份血液样本已送去初配,结果预计两周左右出来。
| (编辑:SN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