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批发市场上的黄花鱼价格每斤18元左右 工人将海上收来的鱼卸到岸上,其中不少都是小鱼。 市民常吃的黄花鱼,从海里被渔民捕捞上来时每斤的成本仅4元左右。等到了市民餐桌,同样斤黄花鱼,价格就涨到了20元一斤,质量好的甚至要二十七八元。与收购船在海上的收购价10元左右一斤相比 ,零售市场上的价格也翻了一番多。海鲜从被渔民捕捞上来到端上市民餐桌,中间要倒几次手?经过几道加价环节?9月4日、5日,今年首批出海收购海货的渔船陆续归来。记者赴崂山沙子口渔港、市内海鲜市场等,从源头探访,揭开海鲜的加价之路。 捕捞上船 每斤卖4元才能保本 44岁的徐克森,你看损害。一身黝黑的皮肤,一看就知道是地道的渔民。家住城阳区河套街道的徐克森,祖上几代都以出海打鱼为生。 “20年,青岛附近海域的鱼特别多,‘清晨起来去撒网,晚上归来鱼满舱’,就是青岛渔民经历过的好日子。”徐克森说,现在捕鱼越来越难做了,再也没有从前的惊喜了。“以前出海打鱼 ,五六天就能回来,现在八九天也回不来。”徐克森说,渔民在海上捕鱼很辛苦,凌晨两三点就要出海,运气好的话能捞一点儿,运气不好的话连油钱也挣不回来。 将鱼捕捞上船后,船老板一般都要开始算账了:要算上柴油、人工、船员吃喝、养船等成本,把这些分摊到捕捞来的海货身上,就得出了每斤鱼的保底价。比如,一艘捕捞到五六千斤黄花鱼的捕捞船,每斤黄花鱼至少要卖到4元钱,才能保证不赔本。 海上收购 谁出的价高鱼归谁 最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柴油等费用大幅上涨,为节约成本,同时提高捕捞效率,捕捞船在海上捕到的海货不再直接靠岸出售,而是由专门的收购船运回出售。由于出海捕鱼越来越难做,经验丰富的徐克森今年转行做起了收购船的船长。“沙子口渔港码头没有捕捞船,大大小小上百条船全部都是收购船。” 捕鱼越来越难,看着交通事故精神抚慰金。收购也越来越不好做。沙子口的李启程是徐克森的船老板,45岁的他已经干了七八年船老板了,手底下有三条收购船。李启程说,9月3日晚上,他手下的一条收购船出海,第二天收了整整一天,收上来的大部分都是海泥鳅,不值钱。因为亲自掌舵在海上收购海货,所以海上的情况,徐克森比船老板李启程了解得清楚。“现在黄花鱼在海上的收购价是在每斤10元左右,好一点的能达到每斤11元。徐克森说,“现在,鲅鱼、刀鱼、黄花鱼都很少了,很难收着。”收购船从捕捞船上把鱼收走,这是海货倒的第一手。 成本每斤4元左右,最终的收购价怎么加到了每斤10元了呢?“跟拍卖会类似,谁出的价高,鱼就归谁。”徐克森说,现在海货很稀缺,大家为了不白跑一趟,纷纷被迫加价。而如果收购船和捕捞船搞好关系,就能更顺利地拿到货,这就出现了很多“关系船”。为的是和捕捞船的“船老大”搞好关系,保证稳定的货源。 逢年过节,收购船的老板一般会到“船老大”家里“坐坐”,送电视、送冰箱、送洗衣机等都不稀奇,请客吃饭、送烟送酒更是常有的事。像中秋节不回家的,收购船一般都要把过节的礼品带到海上送给捕捞船,这早已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和捕捞船的“船老大”搞好关系后,收购船出海前一般都会先联系一下,打探一下捕捞船上都有多少货,双方再敲定一个价格,出海后就直接收货,省了不少事。虽然没有竞价,但收购船想要压低价格也不现实,毕竟现代通讯技术发达,捕捞船的“船老大”对于水产市场上的价格也都摸得很清楚。 码头倒手 靠岸前货就订完了 “送礼费”也是经营成本,最终都要加到鱼身上 。算上“送礼费”,再算上燃油、人工、船员吃喝、养船等成本费用,收购船的老板算出一个保底价,然后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就是收购船收来的海货的倒手价。每斤10元左右收购来的黄花鱼 ,进码头倒手卖给鱼贩子时,就加价到了每斤十三元左右。临近中秋节,好一点的黄花鱼的岸上出货价都涨到了每斤15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