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划-其它公文- 2011-07-1414:18:40|分类:亲子情商乐园|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论文下载--中国联盟编辑。×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划为了搞好我县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划》。一、形势和任务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逐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使我县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县级两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效益、效益不断提高;县防疫站、妇保院进行装修和改造;乡镇卫生院工作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县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理顺了管理体制;基层比较健全,县、乡、村医疗网点布局合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较好;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肯定卫生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急需解决:1.卫生投入总量不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及省、市《实施意见》精神和中、省卫生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应占支出的8%,而我县2008年只有4.8%。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报酬低;工作、生活条件差;人才流失严重,现在岗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工作经费缺乏;发展建设资金投入少,基本建设缓慢,服务能力低下等。2.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表现在:①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骨干人才、专科专病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人才匮乏。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主要缺乏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及专科人才。乡镇卫生院缺乏管理人才和妇产科、外科、中医科、放射、检验等专科人才。村卫生室缺乏高素质的全科人才。医疗。②医疗卫生设备短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先进仪器、大型设备缺乏;乡镇卫生院常用设备(包括手术器械、病床、产床、消毒锅、洗胃机等)十分短缺,部分乡镇卫生院还仍用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村卫生室常用器械更是缺乏。③基础设施简陋。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疗用房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3.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员、设备大部分集中在县城,而乡镇、村卫生人员缺乏。另外,有的乡镇卫生院近几年通过"健康工程"配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设备而无专业操作人员,导致部分设备闲置,不能发挥效益。4.卫生管理水平低下。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管理不严格,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内部经营机制不活,卫生资源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等。5.公共卫生工作薄弱。事实上一次性付款 英文。表现在:经费、人员不足;信息网络不健全;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爱国卫生等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6.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松散,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作为三级网络的县级指导中心、乡级枢纽功能弱化;村卫生室基本属个体承办,网底作用不强。县、乡、村三者之间指导、协作、互联关系减弱,整体网络功能得不到较好发挥。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卫生工作,着力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全县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华县提供卫生保障。要在全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三、具体内容和途径1、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看看最新婚姻法。从2008年起,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人口90%以上。通过实施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缓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2、增加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卫生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8%,并保持良性增长。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支出由财政承担,以确保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3、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利用5年的时间,争取中、省、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1000-2000万元,加上县级配套资金,基本建成设施规范、装备良好的14个乡镇卫生院。建成县妇幼保健中心和县中医医院住院楼项目,改善装备设施、优化人员配置。4、争取用3-5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任务,一个行政村原则上设立一个卫生所,配备一名村医,主要从事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妇幼保健、免疫、健康教育及农村传染病疫情等工作。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乡村联办、社会力量承办、有执业资格的个人举办村卫生室。5、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6、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到2010年,使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或水平,其中60%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到2015年,全县80%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乡,大病不出县。7、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免疫规划,切实加强农村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病防治。艾滋病发病控制在全国低流行水平,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控制在8/10万以下,免疫规划"七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持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重视抓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实现主要地方病消除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和50/10万以下。8、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50%以上。加强大众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农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转贴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