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赣州市委紧紧围绕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变化,坚持严格教育管理与积极关心关爱并举,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每个行政村每年都有2名以上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有一定致富技能的入党积极分子;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都会涌现一大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农村共产党员。 一、创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进课堂"活动,力促党员发展工作有效前移。针对农村党员发展源头不足,部分农村青年对党的知识不了解、不知入党程序、不愿入党等问题,组织编印了32万多册《赣州市农村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简明读本》,创新开展了"党的基本知识进课堂"活动。活动中,要求全市各地、各学校采取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列入教师业绩考核和评先评优内容等方式推进活动开展;市委组织部采取暗访、通报、问责、开展"农村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电视抢答赛等方式强化了活动的持续有效推进。各地、各中学在活动推进中,新婚姻法 婚后买房。及时将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培养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培养人,促其早日成才。"党的基本知识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吸引了一大批农村中学生积极向党员学习、向党组织靠拢,有效前移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建立"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县级重点培养机制,力促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强行入轨。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双带"能力偏弱、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在全市推行"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县级重点培养机制,实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强行入轨。通过"三推一选"(召开群众大会推、组织党员推、共青团和妇委会推、村党(总)支部初步考察选优)办法,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建立台帐。按照同时具备3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双带"能力较强、志愿加入党组织等四个入选资格条件及女性占总数25%以上的比例的要求,通过"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把关、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核确定"的办法,择优确定"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人选并建立台帐,由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重点跟踪培养,市、县两级集中培训。推行"先上岗、后入党"培养模式,把"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列为村组后备干部,并有意识让他们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农业产业、服务党员群众的实践中提升能力,赢得认可。实行委托培养制,对常年外出务工的"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委托流动党员党组织、务工地党组织或流入地城市社区党组织负责其外出期间的教育培养。推行强行入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乡、村党组织在其考察期满后的一个月内履行完入党程序,超过期限未履行完入党程序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故意拖延、或整改不到位的,追究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确保了"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加入到党组织。2010年度,全市共确定"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人选3524名,吸收为预备党员2556名。 三、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定区联户"活动,力促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全覆盖。针对部分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意识淡化、群众诉求处理不畅等问题,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分布实际,在农村党员中探索开展"定区联户"活动,即把每一个农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党员服务区并设置社区党小组,将所有农村党员纳入社区党小组管理,并根据居住就近、便于服务的原则,每名有履职能力的党员指定负责一个服务区,联系帮扶服务区农户,切实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发家致富引路员、排忧解难服务员、入党积极分子辅导员等"六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民事纠纷委托书。同时,切实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祠堂、闲置房屋等场所作用,保证社区开展活动必要的场所,并添置必要的活动桌椅、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组织党员开展各类联系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员开展"定区联户"活动的情况的考核,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一册一线"管理机制的作用,建立"三评"(党员述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考核制度,确保"定区联户"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四、全面推行关爱困难党员"一卡通"制度,力促党内关爱要求落到实处。针对困难党员关爱帮扶力度小、方式单一、缺乏长效性等问题,建立了关爱困难党员"一卡通"制度,通过整合财政、物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房产等18个单位资源,出台了18项关爱政策,重点围绕困难党员就业、创业、生活、住房、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帮扶,构建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目前,各县(市、区)已安排"一卡通"保障资金179万元,发放"一卡通"4707本。困难党员"一卡通"做法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组织人事报》、《中国人事报》等媒体分别以《江西赣州:"一卡通"关爱困难党员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赣州向困难党员发放"一卡通"》、《小卡片大关爱,江西赣州在洪涝灾后重建中推出--"一卡通"帮助困难党员重建家园》为题予以介绍。 五、推行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和孵化基地培训,力促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针对农村党员创业缺技术、缺资金问题,赣州市着力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围绕脐橙、毛竹、油茶、生猪、苗木、花卉、蔬菜、西瓜等特色产业,选定规模较大、示范作用明显的企业和产业协会建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50个,把培训课堂搬到基地里。通过在基地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创业党员"、"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创业党员"运行模式,并按照"确定对象-开展培训-进行实践-离岗创业"培训程序,培训农村党员3万多人次。同时,在8个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金融扶持试点,协调信用联社发放贴息贷款7000余万元,通过财政配套、党费补助等筹集贴息资金440万元,民事纠纷处理程序。为创业党员提供信贷办理、政策指导、项目推介、技术咨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扶持2600名农村党员发展创业,党员"双带"能力明显增强。 六、建立农村党员"一册一线"管理机制,力促从严管理有据可依。针对农村实行包干责任制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村党员活动难开展、单家独户难管理、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先进性难体现等问题,赣州市将农村党员管理载体实体化、直观化,建立了"一册一线"管理机制。即以《赣州市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手册》(简称"一册")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载体,对党员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和发挥的作用等以"册"真实记录,对党员不该做的行为进行明确和细化,划出不能碰的"红线"(简称"一线"),以目标管理评分制形式实行有效管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重要依据。"一册一线"管理机制的实施,促使党员的党性观念得到加强,尤其在2010年端午前后抗洪救灾工作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先后转移群众1.8万人,为受灾群众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5300多个,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过去有些党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党费靠催,履责推诿。如今有了'一册一线',就如同有一本明细帐,哪个优秀、哪个表现差一点,'本子'一拿出来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