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昨天在京开幕。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涉及条约缔结的外交会议,拟商讨缔结《音像表演条约》,条约将让表演者有可能与制作人分享音像制品在国际上创造的收入,还将向表演者授予精神权利,使他们能够制止不署名或歪曲其表演的行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年首办外交会议 此次外交会议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办,国家版权局及北京市政府共同承办。据介绍,该会议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年来首个外交会议。 国务委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WIPO总干事、北京市有关领导代表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国务委员在致辞中指出,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坚定决心。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保护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了一套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符合中国国情、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制度,用32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历程。 总干事说,创造性行业规模从不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已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2%,涉及到就业率5.4%,做出的贡献很大。音像产业规模仅次于印刷品、音乐,刑事辩护书。每年涉及到上十亿百亿美元价值。 我国音像表演产值约500亿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表示,现在知识创造的经济价值在不断攀升。2006年,我国知识产权对经济贡献率达6.2%。这次拟缔结的条约将使作品创作者和表演者权利都能得到保护,范围涉及电影、电视、表演以及录像录音等。“如果这些产业能加强保护,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很大价值。” 他预计,我国音像表演产值约500亿,加大保护可使这个产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计划26日闭幕,期间设有第四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颁奖盛典暨版权博览会开幕式等活动。 ■ 亮点 《音像表演条约》有望缔结 据悉,在此次会议上一部旨在加强保护音像表演者经济权利与精神权利的《音像表演条约》有望正式缔结,并将永远和北京联系在一起。新条约若获通过,将为表演者的保护提供更清晰的国际法框架,巩固他们在音像产业中缺乏保障的现状。重要的是,条约将首次向表演者提供数字环境中的保护,有助于维护表演者的权利,避免其表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用于电视、电影和录像等音像媒体。 关于《音像表演条约》的谈判始于1996年,在2000年曾经举办过一次外交会议,但那次会议没有达成最终的一致。由于此后11年时间里,各成员国持续努力和协调性对话,最终在2011年6月份就最后的未决主要问题达成一致。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欢迎您访问找法网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