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二期临时航道连接河段整治研究来源:机电之家 作者: 时间:2012/01/13 推荐工程纠纷律师: 摘要:三峡工程二期施工期间的通航任务由临时船闸与右岸导流明渠共同承担。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上、下游航道连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江截流后施工期航运安全问题。根据模型试验的成果,阐述了临时船闸和明渠上、下游连接河段整治前后的通航
摘要:三峡工程二期施工期间的通航任务由临时船闸与右岸导流明渠共同承担。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上、下游航道连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江截流后施工期航运安全问题。根据模型试验的成果,阐述了临时船闸和明渠上、下游连接河段整治前后的通航水流条件,并对设计提出的整治方案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的优化。目前,对于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三峡明渠及临时船闸分别正式通航了1年和半年,实践证明本试验提出的整治优化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临时航道连接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确保了该段航运的安全。
关键词:三峡工程 临时航道 连接河段 整治优化
1 前言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要干线。在1997年大江截流后至2003年汛前主河槽被截断而形成二期基坑的6年间,河床被束窄70%左右,二期 期间的通航任务由临时船闸与右岸导流明渠共同承担。 为了改善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上、下游航道连接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整治优化方案。长江科学院受业主和设计委托,在1/100三峡正态整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2 临时航道连接河段的范围及其地貌 临时航道系指导流明渠及临时船闸。 临时航道上游连接河段上迄西天嘴(Ds10断面),右侧下至茅坪溪(明渠进口)为明渠航道上游连接河段,边滩上多见沙包、石堆,且因一期围堰造成的回流落淤,航深不够;左侧下至临时船闸引航道进口、60m高程边滩为临时船闸航道上游连接河段,孤礁牛荒背即位于此段航道中心线附近。牛荒背滩为长江左岸一岩石突嘴,位于临时船闸上游2800m,长度约200m,宽度约150m,礁石顶端最高点高程为74.5m,洪水时全淹没,流量较小时,四面环水,此时变成一孤岛。临时航道上游连接河段两岸多见山脚、石梁伸入江内,河床中礁石林立,河面虽较开阔,但航槽较窄。 临时航道下游连接河段以乐天溪(Dx21段面)为下界,右侧上至高家溪(明渠出口)为明渠航道下游连接河段,左侧上至临时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为临时船闸航道下游连接河段。临时航道下游连接河段,河道顺直,两岸可见石梁、石堆外伸,几近江心,如南虎、马屁股、钓鱼石、上鹿角、下鹿角等。北部河床有江心洲纵卧江心,形成支汊,如陈家坝、望家坝等。另有下游隔流堤箱涵子围堰与对岸凸嘴对峙束窄江面见图1。 3 临时航道连接河段整治前的通航水流条件 一期工程,明渠尚未开通时,水流由原主河槽宣泄;1997年5月明渠破堤过水,水流部分由原主河槽宣泄,部分由明渠通过,明渠上游连接河段形成分流点,约距坝轴线1600m,右岸距300~350m,明渠下游连接河段形成汇流区,二期下横围堰戗堤口门水流与明渠水流在坝轴线下游1500m~2000m、右岸距250m~350m区段汇流,对明渠水流形成挤压,至使该段流速增大;大江截流完成后,水流全部由导流明渠宣泄。随着三峡一期工程向二期工程的过渡,长江水流由原主河槽宣泄逐渐改为完全由导流明渠通过,势必造成临时航道连接河段河势和流态的变化,航线也要随之调整。新的航线是否适航成为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它将对截流及截流后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