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继承法规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继承 > 继承法规 >

广东:罗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时间:2012-03-25 10:53来源:喵喵超級枕 作者:铁甲军魂 中国法律网
同饮泷江水



挖掘民间舞蹈春牛舞。

春牛舞流传于罗定的分界、罗镜、泗纶等地,都是属于讲客家话的地方,相传由广西传入。流传至今的春牛舞需表演四个多小时,但已失去了舞的成份,只是由主人翁长篇累续的说唱,主要内容有正月新春拜年、姑娘探外家、十教女、犁霜田、耙秧田、下谷种、辨秧、拔抰、煲饭、担秧插田、戽鱼、睇田水、耕田、辨禾、割禾、打字古、采茶、送女等。

2005年,罗定文化部组织文化馆人员挖掘春牛舞,经过整理提高,改编成为可搬上舞台的一个民间舞蹈。(徐子明)

(一)民间音乐

泷风(泷水民歌)

主要流传泷水地区(含罗定、云浮、郁南),从唐代开始,内容包括有泷水谣、泷水山歌、泷水别体山歌、采茶歌、灵山山歌、平台山歌、蛋歌、木鱼、龙舟、顺口溜、卖花歌、麒麟歌、赞歌、禳歌、乩语、谶语歌、丧歌、喃呢歌、签语歌、字眼(兴嫁歌)、竹枝词、能咕歌、泷州歌、谜语歌、谚语等三十余种歌谣,多用泷水方言创作演唱。屈大均《翁山诗列》便有罗定山歌。现已收集约一万首,估计约200万字,尚有一百余种手抄本、油印本待整理,已整理出电脑文本约130万字,暂编为三十七卷。

泷水民歌为广府方言区数量最多,最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歌谣,其文史价值不逊于广东省内任何地区的歌谣。五十年代,罗定女歌手伍凤英曾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后郁南县山歌之乡连滩镇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云浮旧有"歌村",每年各地均有山歌擂台赛。(陈大远)

泷水山歌

分布于泷水地区(含罗定、云安、郁南)及相邻县市,起源于唐,体裁形成于明代隆庆年间,传承及创作者代表人物有嘉庆年间陈书锦、黎耀宗,民国梁运谋、吴鉴光、龙宝三、谭洪恩等,建国后传人有伍凤英、谢三、谭克新,领结婚证需要带什么。当代有郑全、莫福、莫池英、区大荣等。内容分为讲古歌、独唱世情山歌、对唱世情山歌、擂台山歌、歌信、祝颂山歌、大话山歌、猜谜山歌、花鸟虫鱼山川山歌、情歌、短篇山歌等,生活与劳动中互相对唱,各地每年均举办各种山歌擂台,现已汇编约80万字,一千余首,尚有油印本、稿本、抄本约一百余种待整理,已拍摄山歌版本40种。泷水山歌为广东省最有文史价值、广府方言区中数量最多的地方山歌。山歌均用泷水方言创作和演唱,多以四句七言为一阕,也有"七七七三五七"的六句体式,几乎句句押韵,多为口头即兴创作。(陈大远)

能咕歌

能咕歌产生于明代后期的泷水能咕方言地区(即罗定素龙、围底苹塘等地)的群众间。能咕歌是从四句七言的泷水山歌衍变而来,学习继承。要求一、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则可押仄声韵,或可不押韵,早期的能咕歌,"歌"的成分多于"诗",句中的平仄、对仗有作限制。其表现方式主要是吟唱。泷洲歌产生后,解除劳动合同。能咕歌的创作也受影响,出现了某些体式句式与泷洲歌相同或相似的"半诗半歌"情况,这些符合泷州歌体裁的能咕歌也可称为泷州歌。(本文选自《罗定文史》之《泷州歌》选辑中吕永光的"泷州歌初探")(徐子明选录)

泷州歌

泷州歌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泷水地区的文人诗歌社,主要靠泷水各地众多的泷州歌社组织的赛歌活动去进行创作和推广的,成为泷水地区仅次于泷水山歌的流行较广数量较多的歌种。泷州歌使用泷水方言创作,汲取了泷水山歌与泷水能咕歌体裁和语言的精华,其体式、句式、押韵、平仄、声调都自具特色,构成了有别于传统格律诗的特有的半民歌体的"格律"。泷州歌的搜集整理,是保存、继承和弘扬三罗地区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当地的文化品位,建设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活跃群众文娱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等等方面,均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灵山山歌

由广西灵山传入罗定,是一种七字四句的变体,第一句变作两个三字句,主要流行于扶合、泗纶、黎少、榃滨、连州等镇。(徐子明)

泷水童谣

唐代以来,泷水地区(含罗定、云浮、郁南)历代创作之儿歌,多用泷水方言(白话、能咕话)创作演唱,极具地方色彩,至今仍普遍流行。泷水童谣多散见于泷水民歌集中,也有很多为口头教授流传,现已收集整理了约200首,并收录进《泷风》中。泷水童谣在广东童谣中极具历史、现实意义的部分。(陈大远)

(二)民间舞蹈

春牛舞

春牛舞流传于罗定的分界、罗镜、泗纶等地,都是属于讲客家话的地方,据县志记载,舞春牛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由分界镇黄姓族人从佛山引进的一种歌舞结合体(也有传说由广西传入),有舞步、有歌词,配以锣鼓、舞鼓、乐队共13人,舞具由竹扎配彩绸而成,既可以上舞台也可以参加游行,传说是为了纪念一头仙牛帮助民间耕种获得丰收而创作的,舞蹈情节反映了耕作的过程以及丰收的喜悦。随后经常配合民间节日及喜庆日子而进行表演活动。

流传至今的春牛舞需表演四个多小时,但已失去了舞的成份,只是由主人翁长篇累续的说唱,主要内容有正月新春拜年、姑娘探外家、十教女、犁霜田、耙秧田、下谷种、辨秧、拔抰、煲饭、担秧插田、戽鱼、睇田水、耕田、辨禾、割禾、打字古、采茶、送女等

2005年,罗定文化部组织文化馆人员挖掘春牛舞,经过整理提高,改编成为可搬上舞台的一个民间舞蹈。《春牛舞》简要情节为:

春来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村姑与众姐妹踏春而来,翩翩跳起春之舞。

村姑骑着春牛放牧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之美;春牛渡过严冬,尽情饱嚼肥美的嫩草。学习继承

春耕来临,村姑与春牛犁田、耙田、众村姑插秧劳动的舞蹈。

夏日炎炎,春牛惬意地在小溪享受着溪水的凉快,村姑帮春牛洗擦身上的泥迹斑斑。

秋日来临,春华秋实,又到了收获季节,众姑娘收割忙与春牛共庆丰收,欢歌起舞共享安居乐业的好时光。

春牛舞的挖掘整理,对研究罗定民间文化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徐子明)

打马舞

打马舞是唐朝时西番人(胡人)传入的一种宫廷舞蹈,现在仅发现有配乐留存,该舞蹈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现在打马舞曲调成为一种民间吹奏音乐,常在民间婚庆、祭典等活动时吹奏这种乐曲。(徐子明)

(三)民间文学

能咕话

罗定能咕话是早期粤语形成的活化石,主要分布在围底全境、素龙、太平、罗平、华石的大部分和罗镜、分界、苹塘、双东的部分地区。听说继承。因为讲这种方言的人称自己为"能"讲话是"咕咕噜噜",所以被称为"能咕话",与其相近的如封开、梧州、贺州等地的土话被称为"地咕"话。"能咕"话是中原古话与百越古话融合而形成的早期"越语"。保存有今粤语与普通话都已失去的浊塞音声母。因为罗定(南江)流域地区较为稳定,特别是蒙古人入主中原时期所受到的冲击较少,语言通过母系传播,所以保留较多的古音,既有较多古代汉语的成分,也有当地百越土音的成分,可以称为广府最早期的"普通话",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陈大远)

罗定民间传说

罗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罗定民间传说是一种口头文学。1987年罗定县成立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对民间传说等作全面的普查、搜集和整理。罗定民间传说,反映了罗定人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勤劳耕作,生息繁衍,以及他们的宗教风俗,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这对于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化,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徐子明)

(四)民间美术

灰塑

灰塑是应用在古建筑上的一种民间工艺。灰塑的原料制作工艺复杂,先要选用优质石灰,经水发过滤后的灰油加上糯米粉、糖和麻筋、纸筋等在对臼里舂成粘稠适宜,可塑性强的灰团,配以各种矿物颜料,在墙壁上塑成浮雕或浅浮雕图案。灰塑多在屋脊、锅耳和墙檐口,浅浮雕多为吉祥及花纹图案、云龙等,浮雕必须先在所塑山水、动物位置打上铁钉,扎上铁丝。浮雕多塑造山水、人物、动物、花鸟,如狮子、金鱼海藻、鹤鹿等寓意吉祥的动物花鸟图案,并配以树石栏杆,每幅还加上边框,不但造型生动,立体感强,而且色彩华丽,历经百年风云仍旧鲜艳夺目。这些灰塑工匠都是师徒相授,很多还是家族相承传。目前,灰塑传人已不多,这种工艺亟需抢救保护和继承。(陈大远)

壁画

壁画又称墙画,是古代建筑直接绘画在灰批墙壁上的图画,有墨线画和彩画两种,多数选择在正门、厅堂各处内外檐下1-2尺的墙画,先用白灰批出一条绘画墙裙,然后分段进行绘画,绘画所用颜料必须是矿物与植物颜料,以保证鲜艳夺目,日久常新。所画山水、人物、花鸟有取自历史人物,吉祥图画,如太狮少狮、云龙戏水、百鸟朝凤、姜太公遇文王、松鹤延年、羲之换鹅、拜将封候、耕读渔樵等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寓意长寿富贵的图画。很多是受景德镇花瓷画的影响,多采双双勾填彩法,绘画生动逼真。绘画工匠也是师徒相承,这种工艺必须进行抢救保护与继承。(陈大远)

(五)民间手工艺

藤竹编织

罗定是一个山区县市,有丰富的竹、木、芒、藤、草资源,人们很早就会利用这些山区资源编织各种农用品、家用品和工艺品。

竹的品种有罗竹、单竹和。单竹可制作箩、掺、筛、帽、笼和各种竹制工艺品等,扁担、竹排,罗竹则可用于搭棚及造纸,也可制作蒸笼。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林业企业,建立罗定市林工商公司和滨林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林工商公司通过"公司加农户"形式,带动农户发展罗竹加工蒸笼的产生,成为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滨林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竹、芒、藤、草编制品和木制工艺品,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作工艺品100多个,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德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徐子明)

刺绣

罗定民间刺绣历史悠久,起源于何时现在无从考究,只在一些民间歌谣如山歌、字眼中有许多关于刺绣的唱词。如字眼调中有唱《十二绣》,从中可以印证刺绣内容丰富多彩:我嫂手捻花针系你会呀,绣龙绣凤你应承呀,第一绣出福如东海万年长呀,第二绣出寿比南山福寿长呀,第三绣出梅花牡丹花富贵呀,第四绣出七星长伴月呀,七星伴月万年长呀,吴刚又在婵宫斩丹桂呀,嫦娥责怪吴刚不应斩丹桂呀,应该留返斩枝落来救凡人呀。第五绣出一对凤凰企楼台呀,第六绣出鸳鸯游水几风流呀,第七绣出观音娘娘把子送呀,左手托个白花状元子呀,右手托个红花秀才娘呀,第八绣出松竹梅花真好意呀,第九绣出白鹤长颈满天放呀,第十绣出玫瑰大红红艳透呀,十一绣出百鸟归巢真好看呀,十二我嫂绣出一双蝴蝶飞上楼顶去呀,双飞蝴蝶几恩情呀。

现在尚有许多民间刺绣艺人坚持刺绣枕套、被套、背带、鞋等等,手工相当精美,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徐子明)

(六)饮食文化

罗定豆豉

罗定豆豉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已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是特定的黑豆、黄豆和特定的水土结合与传统秘制工艺结合制作的上乘佐餐材料,具在豉香浓郁、味道鲜美、入口松化、油而无渣的特点,是配制豆豉鸡、豆豉鱼、豆豉排骨等调味佐膳及日常送礼之佳品。(徐子明)

罗定绉纱鱼腐

罗定山塘多,盛产鲮鱼。很早以前,罗定人民就会用鲮鱼制作鱼腐,一般是宴席的主菜之一。皱纱鱼腐之所以质优味美,是因为选用本地新鲜鲮鱼,起肉,去骨剥皮,取净肉剁成肉茸,加入蛋清、粉心、食盐等调味,经一定规律的搅拌成鱼胶,然后捏在掌心,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成小丸,再用汤匙剔落油锅,炸至金黄即可。(徐子明)

罗定豆豉鸡

罗定豆豉鸡是采用罗定特产豆豉与三黄鸡,配以姜葱脍炒而成。香港、深圳、广州等地上档次的粤菜馆、酒楼均有"罗定豆豉鸡"的菜谱名。(徐子明)

(七)民间信仰

烧烟火

烧烟火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活动,一般是节日间与抢花炮同日进行,抢花炮在白天,烧烟火必须在夜间进行。烟火的制作以盒为套,民间艺人先用纱纸将黑火药卷成火绳,扎成火索,用这种火索即合竹丝扎成一个个人物与图画,预先挂在一个搭好的竹架上,竹架大如篮球场,或在体育场,或在高冈上让更多人能观赏到。烧烟火时点燃其中的一条*,烟火盒脱下成一个屏幕,各路火索迅速产生骨牌效应,将一个个故事图象烧出来,这种烧烟火活动曾在南江流行,现在日本仍有这些活动。(陈大远)

(八)民间传统体育与竞技

武术

罗定武风炽盛,武术活动在城乡十分普遍。明清有武进士6人,武举32人。清代陈连虞曾任慈禧太后带刀内待卫,陈朝经曾亲在乾隆皇帝面前舞动60余斤重的大刀。

罗定民国时建有国术馆,各乡村都有武术教师。最著名者梁方伍(梁天柱)是南少林佛家拳掌门人,民国十七年代表广东去南京参加全国武术擂台赛,拳、棍、刀总分第一,获得全国第三名。一生授徒数千,遍布罗定、信宜、阳春、新兴、台山、江门、岑溪等地。彭侠以武功绝学"快棒"和"无影脚"著称武林,1921年在广州开馆,曾先后在上海、武汉、南京、山东等地打赢擂台。1942年,他在广州用"无影脚"击毙东洋擂主的故事曾多次被小说、电影、电视取为素材。陈世权与梁方伍驰名,轻功了得,别号"草上飞",曾在昆明打败山东擂台主。(陈大远)

手球

手球是罗定人比较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1985年罗定体育局、体校组建一支业余手球队,当时全队共有14人。建队后,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于是1987年7月在广州黄村体育训练基地首次参加省赛荣获第一名。此后多次参加省乃至全国的手球比赛,频频获得佳绩,成为一支全国有名的手球队。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