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黑土地 2009年8月初,我应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邀请参加"知青博物馆"开馆典礼。这是一次跨地区的知青文化活动,非常有意义。我约我志趣相投的老朋友,《武汉晚报》高级记者艾杰与我同行,他也是知青。从武汉到哈尔滨每天只有一趟火车,由于是旅游的旺季,卧铺车票早已售罄,我们只能先到北京再转往哈尔滨。谁知道从北京到哈尔滨的火车票也难买,在北京《京华时报》当记者的女儿,就给我们买了往哈尔滨的飞机票。在北京有半日之闲,女儿陪我们去逛秀水街,去建国门参观"古观象台",每次乘火车都经过这里,都是一闪而过,这次可是近距离接触,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结晶,许多古老的天文仪器在1901年,被八国联军抢劫而去。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60年代,德国等政府归还回来的,弥足珍贵。 下午四时,我们的航班飞往哈尔滨,两个小时后,就到了这个我们心仪已久的北方城市。上海知青达阳到机场接我们,他手中拿着一本我2008年在香港出版的《我们要回家》,从扉页上我的照片,一下就认出我。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亲切地握手。他的身高一米八以上,不像是一个上海人,倒像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我从《上海知青》杂志上知道,他在黑河的爱辉插队八年,曾经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长,1978年考上大学回上海,一直在企业从事翻译和管理工作。以后又去非洲的赞比亚铜矿工作多年,2006年回国,驾驶着一部越野车游遍中国,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知青的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他的坚韧毅力。现在,他又回到第二故乡,准备在这里第二次创业。他开车载我们穿过哈尔滨的夜色,在他的住处不远的南岗区的马家街定了一家小酒店住下。哈尔滨女知青杨芬芬等来看望我们,她是一位非常有奉献精神的人,多年来一种无怨无悔地热心于知青的文化活动,在全国知青中的口碑很好。她们请我们在露天的大排档吃海鲜喝啤酒,商量这几天在哈尔滨的活动安排。 哈尔滨的早晨不到四点,天就亮了。上午达阳和杨芬芬陪我们去逛著名的中央大街,这条大街是20世纪初陆续来到哈尔滨经商的俄国侨民,特别是犹太人建起来的,如著名的马迪尔宾馆,百货商店,皮具店,美华西餐厅,充满了俄罗斯风情。现在,哈尔滨已经没有一个俄国犹太人,但是,他们创造了哈尔滨历史上的商业辉煌,他们留下的这些优美的建筑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午,我们去拜访哈尔滨知青联谊会付会长李素梅,她退休前是哈尔滨市直机关的党委副书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她的谈吐优雅大方,思维敏捷,一听就知道读过许多书。哈尔滨的知青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曾经多次举办全国知青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许多地方的知青艺术团来哈尔滨演出。中午她请我们吃饭,哈尔滨人很实在,四个大磁盘就把一张餐桌摆满了。下午我和艾杰去逛果戈理大街,寻访俄国侨民在哈尔滨留下的老建筑,特别是东正教的教堂和犹太教的会堂,在著名的秋林公司,我们买了红肠和大列巴,带到住处就着红茶一杯算着是一顿晚餐了。 8月3日,我们自己去火车站附近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寻访几处当年几个国家驻哈尔滨的领事馆,可见当时哈尔滨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壮丽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洋葱头似的尖顶,色彩灿烂,听说这是前几年才修复的,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教堂被几个单位占用。据统计哈尔滨的教堂曾经多达30多座。中午,我们在著名的"美华西餐厅"用餐,我们要了俄国的红菜汤,闷罐羊肉,酸黄瓜,要了哈尔滨啤酒,这是非常丰盛的午餐。我们去书店买了几本介绍在哈尔滨的俄国侨民和犹太人的书。因为,我一直想写一本流散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书,无疑哈尔滨的犹太人是一个主要的部分。下午,我们去著名的太阳岛,其实抢劫罪的既遂特征。参观了俄罗斯风情园,欣赏松花江的美丽风光,许多画家在街头为游客画像,成为一道风景。 8月4日上午,达阳陪我去哈尔滨工大附近的省社联,与哈尔滨知青志愿者协会的20余位知青相聚,我将我的著作《我们要回家》和《曾经同饮一江水》送给他们,并且为他们签名题词。下午他们陪同我去道外参观大清真寺和新建的"中华巴洛克风情园"。晚上,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的"东北饺子王"为我们饯行,我和艾杰将在晚上乘夜车去绥芬河,到海参崴旅游四天。 8月9日上午8时,我们到达哈尔滨火车站,达阳准时接到我们,艾杰留在这里继续寻访哈尔滨的老房子,去古玩市场淘宝。一会儿,达阳接到他的朋友---天津一位女知青,她是一位医生,近年,她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那些处于生活困境病情严重的老知青的临终关怀,实际上这应该是政府和社会来做的事情,我对她有了一份敬意。达阳开着他的越野车,载着我们5个人,往黑河的行程636公里。但是,一开始在呼兰就走错了路,这里是女作家萧红的故乡。我们绕道泥河水库到兰青县才上了202国道,沿途是一望无垠的美丽的黑土地,土质是那么肥沃,简直可以挤出油来,笔直的公路两旁座落着一座座国营农场,当年北大荒曾经安插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和浙江70多万知青,他们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黑土地,黑土地和北大荒的老乡们善待这些知青,爱护他们。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后陆续返城,但是,他们永远忘不了这块黑土地和老乡们。在全国的知青中,北大荒的知青中的大多数一直是持"青春无悔"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中午,我们已经到了北安市郊外,达阳将汽车停在一片杨树林里,我们在此野餐,我去屯子里老乡家买了几根黄瓜。黑土地广袤无垠,在蓝天白云下,宽阔的大草甸子色彩是那么分明;绿色的是麦浪,黄色的是大豆,红色的是高粱、青色的是水泡子。下午,我们进入孙吴县,看到成片的白桦林亭亭玉立,像一幅幅色彩浓厚的油画。我以前只从俄国画家列维坦的作品中欣赏过,现在它们就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大自然对黑土地的恩赐! 达杨的车开得很稳,他的精神饱满,一路顺风,于黄昏时分到达黑河市,途中还去了他当年插队的西三家子。我们被安排在易达宾馆。接着达阳的插友请我们去"老村长"农家乐,吃当地的佳肴---杀猪菜,就是将猪下水,血肠炖一大锅。晚上八时,我们去黑河火车站迎接从哈尔滨开来的知青专列,近千名上海、哈尔滨知青同乘这趟火车。我也迎接到我的6位芜湖老乡;他们是;赵文放、郑书林、阳光静静、笑对人生、张在玲、木槿。他们与我们住在同一个宾馆。 黑河的早晨,2点天就亮了。这里是北纬51度,它紧挨着黑龙江--我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大河。黑河知青博物馆的开馆典礼原来只打算安排接待400人,结果一下子来了1700多人,这是我参加过的人数最多的跨地区知青文化活动。黑河市政府为了搞好接待,抽调大批政府部门的干部组成专班,负责接待我们武汉、安徽、湖南知青的是黑河市建设局,一位副局长,一位科长。一台小车全程服务,让我们非常感动。8月10日上午,全体知青在黑龙江畔的黑河广场。上海来了1200多人,上海航空公司还开辟了从上海到黑河的专线航班。我们去俄罗斯商业一条街购物,我们芜湖知青合影留念。晚上我们去黑河国际大酒店参加黑河市政府举行的欢迎酒会,见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闻人,在酒会上,我品尝到大兴安岭特有的甜甜的"蓝莓酒"。酒会后在黑河市艺术剧院看上海知青艺术团、哈尔滨知青艺术团和黑河市歌舞剧院联合演出的知青主题晚会,当我听到哈尔滨知青艺术团的合唱《我们曾经年轻》,心中非常激动;这首1996年由我们武汉知青艺术团创作的歌曲已经在全国知青中传唱,说明它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8月11日上午六时,我和达阳随上海知青的大队伍上了开往爱辉镇的游轮,他们包了两艘游轮,我们泛舟美丽的黑龙江上,对岸就是俄国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这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大红的横幅"难忘四十年,相聚在爱辉"在凉丝丝的江风中飘扬,2010劳动合同范本, 安福家园 |返回日记列表 转载自 2010年1。由张刚领衔的"上海知青网"浦江清论坛的朋友们非常活跃,我也融进这个快乐的群体。在游轮上,我看到不少参加"2008,上海知青学术研讨会"的朋友,如金大陆、金光耀,朱政惠等著名学者。上午十点,两艘游轮靠岸,瑷珲的父老乡亲前来欢迎阔别40年的上海知青们,他们相拥而泣,场面非常感人。接着"知青博物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和黑河市政府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几位大家熟悉的知青典型坐在主席台上。剪彩仪式后,我们进入馆内参观,一幅半边墙大的照片使每一个人感到震撼;一位离开黑土地30多年的上海男知青回到第二故乡与当年待她如儿子的房东老大娘相拥而泣,看到这幅照片,我的眼泪立刻涌出来。大量的照片和实物。形象地反映了70多万来自各地的知青将青春献给黑土地的动人事迹。照片中的许多人,今天都在现场。我把自己的几本知青文学著作送给博物馆。特别要感谢这个博物馆的馆长刘树新,他是北大荒老军垦的儿子,曾经担任过五大连池市付市长,他对黑河市的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多年前,他领导了"瑷珲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从2005年开始,他不辞辛劳,为黑河知青博物馆建设奔波,从批准立项,筹备经费,馆场的设计,展品的收集,呕心沥血。全体知青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下午在黑河市国税局报告厅举行"黑河,2009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论坛"。论坛的主办单位是黑河知青博物馆,承办单位是黑龙江北大荒知青创业文化研究会,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筹)。论坛的主持人是黑龙江社科联主席刘世佳。 论坛开始前,上海市人大付主任,原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42团上海知青周禹鹏讲话,黑河知青博物馆馆长刘树新介绍了知青博物馆筹建情况。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宣部付部长龚心瀚,全国知青典型邢燕子,侯隽、董加耕出席了会议。 第一场发言由金光耀(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言者是; 费钦生(上海博物馆总设计师,知青博物馆的总设计师);"知青博物馆记录知青历史" 建疆(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知青大图集记录知青历史" 李斌(旅美画家,原北大荒兵团41团知青);"知青叙事油画展记录知青历史" 金大陆(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走向学术;中国知青文化的延展和赓续" 第二场发言由阮显忠(上海教育卫生党委纪委书记,逊克知青)主持,发言的有; 洪波(原《萌芽》杂志编辑部主任);"知青文化的发展概况" 刘晓航(作家,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以阳光心态迎接知青老龄化" 李锐(上海市政协研究室主任);"我们这一代人" 周京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知青);"知青艺术的发展及成就" 第三场发言由孙琴安(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主持,发言的有;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论知青精神和都市文化建设" 朱政惠(华东师范大学刘树新教授);"关于"知青学"的若干思考" 曹景行(资深媒体评论家,华东师大教授);"知青特殊经历与大学教育"。 8月12日黑河知青博物馆开馆典礼圆满结束,各地代表返回,许多上海知青继续往他们当年插队的北大荒农场和农村看望父老乡亲。
茶旅天下发表于2012-3-2809:17 我很像去看看,只是我遥在千里之外。 谢谢茶兄的详细介绍,这次活动的影响面很广,也是第一个国办、有规模的知青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