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土地法规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土地 > 土地法规 >

土地法修改,政府忙征地?无解!

时间:2012-03-30 23:26来源:我是一个菠菜 作者:athena 中国法律网
国务院土地管理法修改,政府忙征地!?

土地法修改再度难产土地征收问题成难点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杨仕省陈锋

"土地法的修改比较复杂,现在部里正在制定修改草案。"5月5日下午,国土部法规司一位官员明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草稿还没有送往国务院法制办。

当记者追问土地法修改比较复杂的原因,是否在于地方政府的反对时,该官员的回答是,"现在初稿还没有出部里,还没到征求意见的时候,岂有地方政府反对一说。"但与这位官员上述说法不同的是,此前有报道称,从全国人大环资委获得的消息显示,目前国土部已将《土地管理法》修改草案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并正在征求和协调意见。

"这不排除草案被重新返工的可能。"5月5日,一位著名的土地专家称,土地法应该从部门立法走向开门立法,部门立法的嫌疑在于以法律的形式捆绑部门利益,这也是土地法修改数次都未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部门立法,公众的期望就难以实现。"该专家说。4月启动修改工作

在4月1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土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首度透露,《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已正式启动,土地征收将是重点。据了解,土地法修改多次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列入立法计划。国土部已于2009年6月将修订草案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审议,但因多方意见分歧较大未果。

土地法的修改已有先例。据悉,《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正式通过,随后在1988年、1998年和2004年作了3次修订,内容有所完善,但事关土地征收等实质问题至今也未解决掉。"新一轮的土地法的修改工作已经在4月中旬正式启动,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组织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前期调研,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修改。"5月5日,国土部政策法规司官员向记者证实。

"在土地征收问题上,公共利益的范围怎么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护耕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出席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时甘藏春告诉记者,土地征收是土地法修改的重点,我不知道土地。更是难点。甘藏春认为,中国目前完善征地制度的重点,主要应该放在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上。"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土地的供应只会是日趋紧张,不会缓解,这个紧张过程一直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甘藏春说,面对这么大的供需缺口,要"坚决守住土地供应的闸门",土地的改革迫在眉睫。

多方博弈问及土地法修改时,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表示,土地法需要修改的地方太多。"多方博弈,部门立法,利益复杂。"他告诉本报记者,此前土地法修改征求意见稿的"改动内容"并未触及实质性问题,最终并未进入法律修改程序。

"重点工程项目仓促上马,高尔夫球场违规用地时有发生,这些土地违法问题不是国土部一家就能解决好的。"甘藏春曾坦言,一些困扰国土部多年的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甘藏春分析,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单位往往倚仗的是国家工程和省重点工程,缺乏依法用地的观念。"有的项目,在整个项目的设计、科研过程中前期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马。"甘藏春称,下一步,国土部将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项目的土地审批制。

本报记者查阅发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的最后一次会议公布的会议议程上,曾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的土地法却不见踪影。当时,国土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位官员给出的回复是,该法依旧停留在国务院法制办征求修改意见阶段,尚未提交全国人大。"土地法修改的焦点,是提出了政府土地储备制度改革。"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多位专家向记者表达的观点是,目前的政府土地储备范围太广,脱离了储备的原始目的,变为政府经营土地的载体。此前,地方政府土地储备来源包括城市闲置土地、农用地转建、城中村改造等。

其中,农用地转建等涉及农地的土地收储应该慎重,"这些土地属于土地收益的第一次分配,应该集中倾向于农民。"邹晓云说,地方往往喜欢采取征地的手段,将农地收储在土地储备中心,等到市场好的时候转手获取丰厚的利润。土地。邹晓云建议,改革土地储备制度,不能将农地和农转建类的用地纳入收储范围,收储的应该是城市的土地,而此次应该将土地储备管理有关内容增加到修法内容中来,改变目前土地储备机构成为地方政府囤地工具的现状。

据悉,土地储备制度原本从国外引进,在中国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出面收购或征地,然后对征集到的土地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开工条件,然后政府再将整理后的土地出让,从中获得收益。"政府收储这些土地只需付很低的价格,转手出让时却获取几十倍、上百倍的利益。"5月5日,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土地专家向记者表示,多数收储的都是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或直接征用的农地,而且地方利用土地储备中心,向银行贷款,使得土地增值不少。

然而,土地储备中心蕴藏巨大金融风险。据记者了解,为防止土地储备的风险,国土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土地储备中心管理办法,对土地储备的运作、发证、抵押贷款等进行了规范,但最终也没有摆脱"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赚钱模式。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土地法的修改单靠一个国土部本身就有问题,"土地法应该跳出一个部委立法的弊端,开门立法,集思广益。"

不说话



ZF家有木有这个意思啊,求解!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