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债权债务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债权 > 债权债务常识 >

依法制裁虚假诉讼,维护弱势妇女合法权益

时间:2012-03-26 02:38来源:张永生 作者:辛辛那提 中国法律网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依法制裁虚假诉讼,维护弱势妇女合法权益,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

唯有依法办案才能案结事了,唯有依法办案才能歇诉歇访,唯有错案必纠才能和谐稳定。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辖内,男方一家合谋的系列民事诉讼诈骗案,男方是私企老板,其父是退休副厅官员,男方一家合谋,虚构近亲间债权债务,制造的系列民事诉讼诈骗案一审得到支持,二审维持原判。

安徽合肥有一女子宫外孕后呈不孕状,男方要协议离婚女方不同意离婚,背着女方男方全家合谋把小夫妻全部股权转移到其父母和妹妹名下(此前他们没有任何股权)并控制了小夫妻全部夫妻共有财产后,离婚诉讼期间,几个月内男方一家先后虚构多起近亲之间的债权债务,提起系列恶意诉讼:

1、母子合谋母亲告儿子儿媳;

(2008)合高新民一初字第217号、(2009)合民一终字第352号。

2、父亲取代儿子法人资格后以公司名义告儿子儿媳;

(2009)合高民一初字第035号、(2010)合民一终字第510号

3、父亲代女儿告儿子儿媳;而且反复诉讼。

(2009)合高新民一初字第253号。合民一终字第24号《民事裁定书》

(2011)合高新民四初字第011号案

(2011)合高新民四初字第012号案

(2011)合高新民四初字第013号案

从几十万到百万到一千多万,没有借条,没有任何借贷凭证,没有任何当事人(女方)签名的任何协议、合同,没有给当事人(女方)账户转过一分钱,没给过当事人一分钱现金,女方有原始书证和相关录音证明父母长期保管着儿子儿媳的夫妻共有财产,目前小夫妻财产仍然全部在男方一家占有控制下,女方孤身出门无家可归借住他处,法院竟然判系列虚假诉讼男方一家全部胜诉,要儿媳还巨款以及要儿媳共同承担巨额债务。

法官好像是法盲,对一目了然的虚假诉讼法官不予制止,依据民事诉讼法本来连立案的条件也不具备,然而立案了,没有儿媳妇签字的任何证据(没有借条,没有欠条,没有收条,没有委托理财协议),没有给儿媳账户转过一分钱,没有给儿媳一分钱现金,然而系列诉讼诈骗得到法官的支持。(而且夫妻共有财产完全在男方一家控制中,女方孤身在外借居)

一系列民事诉讼诈骗错误判决,2008年至今长期得不到司法公正。法官不是法盲,对于民事诉讼诈骗,法官应该是一目了然。请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严查。

本案在安徽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辖内,请各界关注本案,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弱势妇女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追责并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

诉讼诈骗得到法官的支持则成了合法的诈骗、合法的绑架、合法的敲诈勒索、对公民权益的合法的侵害。这已经是这位儿媳妇的遭遇。

坚守良知法治,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尊严,错案必纠。请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复查,依法改判。

民事诉讼诈骗比普通诈骗危害更大,往往与法官合谋才能得逞,建议出台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欺诈作为诈骗罪处理,法官支持民事诉讼欺诈则同罪,且同罪中重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法[2011]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形势良好,但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等事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冲击,相关纠纷案件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为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民间借贷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促进了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实践中民间借贷也存在着交易隐蔽、风险不易监控等特点,容易引发高利贷、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以及非法集资、暴力催收导致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问题,对金融秩序乃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得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难度增加。因此,人民法院应当高度重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将其作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做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立案受理工作。当事人就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的,人民法院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立案受理工作。立案时要认真进行审查,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的案件, 债权。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于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及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预案工作,切实防范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三、依法惩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人民法院在审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时,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于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要依法及时审判,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对于与民间借贷相关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及其他暴力性犯罪,要依法从严惩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要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意区分性质不同的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罚当其罪。

四、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要严格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时注意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精神,努力做到依法公正与妥善合理的有机统一。要依法认定民间借贷的合同效力,保护合法借贷关系,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于因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或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借贷关系,依法不予保护。

五、加大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解力度。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要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对于涉及众多出借人或者借款人的案件、可能引发工人讨薪等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情绪严重对立的案件以及判决后难以执行的案件等,要先行调解,重点调解,努力促成当事人和解。要充分借助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程序对接,形成化解矛盾的最大合力,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要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依法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出借人依照合同约定请求支付借款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第7条的规定处理。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当事人仅约定借期内利率,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以借期内的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的,依法予以支持。当事人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利息损失的,依法予以支持。

七、注意防范、制裁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要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核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证据,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或者"收条",要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对现金交付的借贷,可根据交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的大小、当事人间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细节经过等因素综合判断。发现有虚假诉讼嫌疑的,要及时依职权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的,驳回其诉讼请求,并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法予以制裁;对于以骗取财物、逃废债务为目的实施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妥善适用有关司法措施。对于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仍在正常经营的借款人,在不损害出借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灵活适用诉讼保全措施,尽量使该借款人度过暂时的债务危机。对于出借人举报的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可能的借款人,要依法视情加大诉讼保全力度,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因民间借贷债务而引发的企业破产案件时,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具有挽救价值和希望的负债中小企业,要积极适用重整、和解程序,尽快实现企业再生;对没有挽救希望,必须通过破产清算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要制定综合预案,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切实将企业退市引发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九、积极促进建立健全民间借贷纠纷防范和解决机制。人民法院在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积极采取司法应对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联动效能。要建立和完善系列案件审判执行统一协调机制,避免因裁判标准不一致或者执行工作简单化而激化社会矛盾。要结合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判工作实际,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为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要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对典型案件的宣传,引导各类民间借贷主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倡导守法诚信的社会风尚。

十、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人民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中,其实债券。要认真总结审判经验,密切关注各类敏感疑难问题和典型案件,对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成因,尽早提出对策,必要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