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问题不是很明白,
1.国债这种东西,发行之后,其利率还可以改变的吗?
2.国债的收益率下降,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国债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债券这一有价证券所得收益占投资总金额每一年的比率。按一年计算的比率是年收益率。收益率不是利率,利率是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到期收益率是指能使国债未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等于目前市场价格的收益率。 有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i=(P2-P1+I)/P1 其中,P1为投资者买入国债的价格,P2为投资者卖出国债的价格,I为持有期内投资者获得的利息收益。 例如:投资者于2000年5月22日以154.25元的价格买入696国债(000696),持有一年至2001年5月22日以148.65元的价格卖出,持有期间该国债付息一次(11.83元),则该国债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i=(148.65-154.25+11.83)/154.25=4.04% 说白了就是国家投资的项目可能赔钱了或者回报不高,到期后的收益率下降,表现在你去银行拿钱给你的回报少。 这个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有专门的计算公式的! 为完善债券净价交易,准确反映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收益变动水平,促进我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合理形成,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价格发现功能,在有关系统采用统一的债券收益率计算方法测算债券收益。以下公式是在中国债券信息网统一公布的。 一、适用范围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收益率采用债券到期收益率,其计算方法适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报价系统、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交易系统、公开市场业务交易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 二、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一)对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附息债券(包括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贴现债券和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收益率采取单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 PV为债券全价(包括成交价格和应计利息,下同); D为债券交割日至债券兑付日的实际天数; FV为到期本息和,其中:贴现债券FV=10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FV=M+N×C,附息债券FV=M+C/f; M为债券面值; 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 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 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二)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 PV为债券全价; 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 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向上取整数,例:某只债券的剩余流通期限为5.2年,那么N的取值为6;某只债券的剩余流通期限为5.8年,那么N的取值为6); M为债券面值; L为债券的剩余流通期限(年),等于债券交割日至到期兑付日的实际天数除以365。 (三)不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 PV为债券全价; 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W=D/(365÷f); M为债券面值; D为从债券交割日距下一次付息日的实际天数; n为剩余的付息次数,n-1为剩余的付息周期数; C 为当期债券票面年利息,在计算浮动利率债券时,每期需要根据参数C的变化对公式进行调整。 注:浮动利率债券的收益率是按当期收益计算的到期收益率,听说 债权。它更侧重于对即期收益水平的反映。 基本公式了解清楚,我们再通过几篇文章深入掌握一下收益率指标的作用: 债券投资知识系列谈:债券收益率计算 债券收益率就是衡量债券投资收益通常使用的一个指标。债券收益率是债券收益与其投入本金的比率,通常用年利率表示。债券的投资收益不同于债券利息,债券利息仅指债券票面利率与债券面值的乘积,它只是债券投资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债券利息以外,债券的投资收益还包括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其中价差可能为负值。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债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值、持有时间、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 详解三种债券收益率的区别 关于统一采用债券收益率计算方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几大因素 债券的投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来自债券固定的利息收入,二是来自市场买卖中赚取的差价。这两部分收入中,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而买卖差价则受到市场较大的影响。 如何使用债券收益率曲线 债券收益率曲线是描述在某一时点上(或某一天)一组可交易债券的收益率与其剩余到期期限之间数量关系的一条趋势曲线,即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债券剩余到期期限为横坐标、债券收益率为纵坐标而绘制的曲线。一条合理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将反映出某一时点上(或某一天)不同期限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水平。研究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用来作为预测债券的发行投标利率、在二级市场上选择债券投资券种和预测债券价格的分析工具;对于发行人而言,可为其发行债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参考。 债券利息税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购买国债所获的利息收入不纳入购买企业债所获利息收入应纳税,我国也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企业债的利息收入应按有关规定纳税。 何谓国债的全价交易与净价交易? 全价交易是指债券价格中把应计利息包含在债券报价中的债券交易。净价交易指在现券买卖时,以不含有自然增长应计利息的价格报价并成交的交易方式,即将债券的报价与应计利息分解,对比一下 债权。价格只反应本金市值的变化,利息按票面利率以天计算,债券持有人享有持有期的利息收入 。 国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是两个概念。 国债利率是指国债发行前确定的利息与发行价折合到每年的比例。如发行价100元的国债,3年到期利息是9元,那这个国债的年利率就是3%。国债利率一经发行就是固定的。 国债收益率一般也称到期收益率,是指国债已经发行了,根据二级市场价格买入并持有至到期兑付,获得的受益与买如入本折算到每年的比率。 国债收益率应该和同期银行利率接近(略高),原因很简单,如果国债收益率大大高于银行利率,投资者会将银行存款取出买国债,大量购买导致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就下降,直到和银行利率接近。反之,国债收益率明显低于银行利率,投资者就抛售国债转存银行,国债收益率就上升。 由于各种因素,短期内,国债价格发生较大的变化,那国债的收益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比如央行突然宣布加息,那国债的价格会立刻下跌,直到收益率接近新的银行利率才保持稳定。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市场为券商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发展空间和获利手段。国债市场是国家财政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手段。因此通常我们谈到国债市场时,总是更多地把它与投资联系起来,忽略了国债市场在券商融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一、国债市场是券商重要的短期融资场所 券商是资本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主体。券商业务性质决定了券商有大量、不确定未来现金支付需求或者未来投资需求,国债以其高度的流动性,尤其是融资方面的优势就成为应对上述资金需求的理想融资工具。国债回购的融资优势主要体现在:1.国债回购量大、回购利率稳定;2.回购利率与其他融资手段比有成本优势;3.期限灵活;4.操作简便、迅速。 债权。 二、国债市场在券商长期融资中也有重要作用 1.国债市场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展;2.国债收益率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基础。 三、债券融资对券商的重要性 1.有助于券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2.降低公司资金成本,提高股东回报率。 我们注意到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发行债券对增强券商竞争实力的重要性,中国证监会正在考虑制定券商发行债券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国债的角色也逐步向资金管理工具靠拢,国债和同期存款利差逐步减小。 据统计,中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共发行了5100亿元长期国债,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农林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国债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经济效益,例如近年来我国共投资3000多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结果使农村电价降低,用电量增加,电力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市场各种耐用消费品销售趋旺。另一类是间接效益。例如,近年来我国利用国债资金修筑了3000多公里的长江干堤,虽然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在1999年遭遇特大洪水袭击时,长江流域比往年节省防汛投入和减少经济损失共300多亿元,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国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初见成效 一九九九年,中国政府决定从新增国债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截至今年,国家已下达一千二百一十八个项目,总投资二千八百一十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贷款一千七百二十一亿元,国债贴息资金二百六十五点四亿元。现在,该项措施初见成效,在推动中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国民经济发展两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而且推动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这些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扩大了内需,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技改投资增长。国家每一元国债资金可带动十元社会投资、六元银行贷款。政策启动当年完成的技改投资比上年下降两个百分点,启动第二年即变为增长十三个百分点;今年前九个月完成技改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四点一,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平均增幅分别高出八点三个和十二点四个百分点。 二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获得国债技改贴息的冶金、有色金属、石化、纺织、机械、电子信息和造纸工业七个重点行业,将于明年基本实现各自既定的标志性目标,中国工业整体水平会由此有新的提高。 三是巩固和扩大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成果,使一批行业排头兵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承担了已下达项目一半以上的五百二十户国家重点企业和一百二十户企业集团,改造后的技术装备水平已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是工业主要污染源得到治理,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债技改项目推动了重点行业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清洁生产和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债投资有效扩大了国内需求 中国自1998年以来连续实施的国债增发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债投资有效扩大了国内需求,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国债项目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不仅将部分储蓄迅速转化为投资,发挥了银行部分沉淀资金的作用,而且使国内相对过剩的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等投资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好的利用,促进了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明显改善。据有关方面测算,1998年国债项目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2001年带动1.8个百分点左右。2001年,GDP比上年增长7.3%,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国债项目的建设还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自1998年以来,国家共安排967个城市基础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规模约3300亿元,涉及全国95%的地级市以上以及中西部地区部分县城,有效缓解了一大批省会和地级城市的供水困难,提高了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使得这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服务功能得到强化。 国债投资还使中国政府有条件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未办成的大事。其中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公路铁路建设、中央储备粮库建设和国企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等。 在安排国债投资时,由于注重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因而促进了地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使推动西部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1998年到2000年,每年安排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比例保持在1/3以上,2001年安排西部地区国债投资的比重超过40%。国债投资加快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使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青海钾肥等西部地区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