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无偿或低价处分财产而损害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依法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的法律制度。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因无偿行为和有偿行为而不同,在无偿行为情况下,只需具备客观要件;在有偿行为情况下,主客观要件须同时具备。客观要件有:(1)债务人有放弃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2)债务人减少清偿能力,危害债权的实现。(3)债务人的行为以财产为目的。主观要件:(1)债务人的恶意。(2)第三人的恶意。
撤销权的行使期间: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撤销权期间为除斥期间而非诉讼时效期间。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对某种权利所规定的存续期间,即权利仅在法定期间内存在,期间届满,权利即行消灭,以免法律关系久延不决,2010房产新政。两者的区别在于:(1)撤销权期间届满,撤销权归于消灭;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仅诉权消灭,而非权利消灭。(2)撤销权期间法律可以援用;而诉讼时效期间,非受益人主张法律不得援用。(3)撤销权期间不得伸缩;而诉讼时效期间却可以伸缩。看看 债权。(4)撤销权期间自权利成立时起算;而诉讼时效期间自请求权行使时起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3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一)无偿转让财产的; (二)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 (三)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 (五)放弃债权的。” 破产法把撤销权行使的主体赋予了管理人,学习 债权。规定了债务人的一些行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对于该撤销权的行使方式,法律并无明文规定。 关于管理人行使撤销权的方式,破产法第31条仅表述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听说正版的离婚协议书。各级法院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撤销权的行使应当归属到破产程序中,由管理人提出后,由审理破产案件的合议庭进行审查,期间可能启动听证程序,而后由审理破产案件的合议庭作出相应的裁定;另一种是破产撤销权应由管理人以向破产案件审理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这是由于破产程序适用一裁终裁的制度,而撤销权的行使不仅涉及到管理人、债务人还涉及到债务人处分财产的相对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应当撤销的事由,相对方有一定辩驳的权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诉,相对方也应当享有法律赋予的答辩权、反诉权及上诉权等权利。而如果在破产程序中进行审查处理,势必会剥夺相对方的这一系列权利,鉴于破产法第21条对管辖权的特别规定,破产撤销权应由管理人以向破产案件审理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我认为,破产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以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为之,通过正常的诉讼程序:一审、二审、甚至再审,以及抗辩、证据交换等,使债权人可以充分行使其权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