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痛遭断指之殇 悲剧源于四大问题【新闻 鼓起勇气走进杭州整形医院手外科的一间病房,眼前的场景还是让记者有些喘不过气来:5个人的病房住着4个遭遇断指之痛的病人。同样染血的手掌,一样悲痛无奈的神情,让人心酸不已。 这里面,最年轻的患者才18岁。 杭州整形医院,也是杭州唯一一所手外科医院,杭州的大部分断指医疗手术都在这里进行。医院里关于断指数据统计令人震惊: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该院急诊室共接收手外伤病人5752人,其中半数是断指的工伤人员。 而今年,从2月25日至昨天发稿时止,20多天的时间,断指的急诊病人已超过百例。 失去手指,对于许多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就失去了脱贫致富、改变命运的希望。 连日来,本报对其中一些个案分别做了报道,引来了不少读者的来电。 为什么每年春节过后的一段时期内,断指的悲剧总会集中上演?断指之痛,究竟根源何在?断指之殇,到底如何才能根治? 这几天,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措施不到位,操作工疲劳工作,几乎成了一些企业的通病。 他们的断指经历如此相似 3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杭州整形医院。记者随机走进了5楼手外科的一间病房。靠窗的一张病床上,一名年轻男子满脸疲惫地躺着,他的双胞胎哥哥站在床边,默默无语。 男子姓肖,四川人,今年34岁,与哥哥一起在下沙某企业打工,是一名冲床工人。3月13日下午3点40分,他在作业中,冲床突然失灵,发生连冲,他的左手掌被压成两半。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断掌已血肉模糊,无法再接上去。 “他这么年轻就没有了一只手。他还有老婆和孩子要养,以后怎么办?”他的哥哥一直在说这句话。 以下是记者和他的对话—— “你到公司几年了?每月能挣多少钱?”“一年多了。每个月大概有1300多元吧。”“你一直做这个工种吗?”“是。”“你上岗前,有没有培训过?”“培训过的。”“在哪里培训的?”“公司里。师傅带的。”“有上岗证吗?”“没有。” 靠门边的一张病床上,躺着另一名小伙子。他的右手被白纱布缠得厚厚实实。小伙子姓朱,今年20岁,富阳人,是富阳某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3月13日晚11点多,他的右手被夹进了机器中,右手肌腱断裂。虽然手术成功了,但右手的功能今后要受影响。 小朱的对面,是41岁的重庆人杨某。他是杭州江干区某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3月13日下午两点多,他在下铁料时,被机器夹进去,左右手各断了一根食指。 杨某的邻床,是18岁的安徽小伙子周某。他是德清某管桩有限公司的员工,来到浙江才一个多月,还在试用期,月工资660元。他的右手食指被机器夹断了。记者问他上岗前有没有培训过,他回答说:“我们干的活,很容易,一看就会的,不用培训。是我自己不小心夹进去的。” …… 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他们的医药费目前都由单位承担。只是,出院之后的路怎么走,还不好说。 失去3根手指,她的未来成问号 45岁的徐敏洲是杭州余杭区仓前镇人,她伸出右手,那只手上只有两个手指头。其余3个指头,在去年5月17日的时候离她而去。阴雨天,听听交通事故工伤赔偿。右手的伤疤还会隐隐作痛。 出事前,她是杭州三墩某纸制品厂的一名烫金工。那时候,工作虽辛苦,但有收入,因此她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去年5月17日,她在工作时,右手不慎被轧进机器中,最终失去了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这给徐敏洲的生活带来了困难。去年6月份,徐敏洲花从医院出来之后,始终没有勇气再找工作。她的丈夫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修理店。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女儿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全靠小修理店支撑着。徐敏洲平时在店里帮忙看门,做些很简单的活。最近才学会用左手炒些简单的菜。 如果说生活上的困难她还能克服,单位的态度却让她伤透了心。 事故发生后,徐敏洲所在厂的老板王某在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共1万多元后,就以“没钱”为由,再也不肯出其余的医疗费用,也不愿做工伤赔偿。 目前,杭州市总工会法律志愿队服务总队已经全面接手此案,正为徐敏洲提供法律援助。承办此案的志愿者诸金来说,徐敏洲进厂时,没有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为了证明徐敏洲与该厂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收集各种证据,最后通过杭州仲裁部门,确认了徐敏洲与该厂的劳动关系。目前,他们已向杭州劳动部门申请伤残等级。等级确认后,再通过法律途径向王老板提出索赔。 诸金来说,在市总工会接手的维权案例中,像徐敏洲这样上岗前既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了大多数。 无证上岗 设备老化 缺乏培训 管理不善 断指之殇四宗罪 3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支队支队长张文利一行,来到下沙一些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上午10时许,检查人员来到断指民工肖某所在的公司。这个公司的车间里,共有8台冲床正在运行中。冲床前有红外线保护装置,同时用脚控制开关。小肖当时操作的那台冲床前,一名女工正在操作。只见她先将一片夹板样的东西放进冲床里,再用脚踩一下控制开关,最后用一把钳子取出压好的夹板。 据了解,肖某出事之后,工伤事故赔偿标准。公司下午就停止了生产,经过讨论,他们做出了用钳子替代手直接抓取夹板的决定。 一名现场目击者描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他当时大叫了一声‘我的手啊’,然后就倒在了地上。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赶紧用一块布把他的手包好。当时,冲床还在连冲。” 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解释说,小肖的手掌,主要是因为冲床失灵,导致连冲造成的。他说,这些冲床已用了十多年时间。 “你们有没有对冲床操作工、电工、电焊工、剪切设备操作工进行过培训?他们都有上岗证吗?你们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了吗?” 面对检查人员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公司负责人陈先生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他说,公司目前共有员工100多人,其中冲床工有20多人。公司设有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没有专职的。员工们上岗前,公司对他们进行过培训,但没有上岗证,因为他们不知道冲床工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要取得操作证才能上岗。 检查人员发现,这家公司从上到下安全生产意识都十分薄弱。不仅20多名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就连公司负责人也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安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公司兼职的负责公司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也同样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安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 断指民工杨某所在的笕桥镇这家公司,检查结果同样让人心情沉重。公司负责人把杨某送往医院之后,没有对杨某受伤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也没有建立安全生责任制,冲压、剪切、叉车、电焊等工种的作业人员均未参加相关培训,都没有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就上岗。 检查人员分别对上述两家企业发出了整改指令书,勒令他们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期限到了后,检查人员还将再次上门复查。 4000“厂长”下月培训企业积极谋变换安全 据了解,2001年3月14日实施的《浙江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就将冲压、剪切设备作业纳入了特种作业的范围之内。从事这些工种的人员,必须像电工作业等人员一样,由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以后,才能上岗。工人在培训中,要上42学时的理论课和20个学时的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06年,杭州共发生各类事故7770起,死亡1056人,受伤6783人,直接经济损失4888.92万元。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据了解,新出台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已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机械冲压设备未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装置或者未按照规定对机械冲压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今年已被列为浙江省的安全生产执法年,杭州将组织开展多项执法检查,重点打击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 在采访中,安监部门也向记者坦承了查处的难度。他们说,杭州大大小小的类似企业超过1万多家,只能先从上了规模的企业抓起。下个月开始,安监部门将对杭州4000余家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费培训。平时他们也会强化日常执法检查。一旦出现事故,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企业对操作工的操作作出了新的改进。有的企业在器材上贴上“当心伤手”的标签,时刻警醒操作工作注意安全。还有的企业近期让工人采用钳子进行操作。不过这也并非长久之计,因为采用钳子操作大大影响了进度 主营各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