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七旬老夫妇垦荒植树20年 称为子孙留座绿山(图

时间:2012-12-01 03:00来源:然然 作者:心有所属 点击:
20年前,偃师市山化镇王窑村村北的荒山,长满了野生酸枣树,除此外全是野蒿杂草。上世纪80年代已荒芜的荒山当时村里向外承包,没人愿包。1992年,54岁的村妇齐巧转与刚退休的老伴张运来商议后,决定绿化荒山。 两位老人历经20年尝遍了创业的甜酸苦辣,终于让

20年前,偃师市山化镇王窑村村北的荒山,长满了野生酸枣树,除此外全是野蒿杂草。上世纪80年代已荒芜的荒山当时村里向外承包,没人愿包。1992年,54岁的村妇齐巧转与刚退休的老伴张运来商议后,决定绿化荒山。  

两位老人历经20年尝遍了创业的甜酸苦辣,终于让荒山变得郁郁葱葱,满山果实。山上长满了柏树、槐树、枣树、柿树和杜仲树。老人把自己种下的每棵树看得比亲孙子还金贵,老人说:“这儿是俺的精神家园,一到山上,啥人间烦恼都没了,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俺不图任何回报,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个绿山,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昔日荒山今日“花果山”  

9月14日11时,记者来到偃师市山化镇王窑村。  

群山环抱的山村南临伊洛河,北依邙山,隔河与嵩山相望。在张运来儿子家,记者找到80岁的张运来。老人带记者来到村北1公里外的山坡上。  

远看老人承包的荒山,呈倒马蹄状,上下绿色植被分为四层,底层是原生态的酸枣树和毛构树,往上三层均是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  

老人前面走,脚下是山水冲后露出石块的狭窄山路,一会儿老人把记者甩出20多米。直系亲属的范围。老人说自己当过兵,1958年入党,爱打少林拳。1992年退休至今不论冬夏,每天早晨5点准时到山上打拳,6点吃过早饭就和老伴一起在山上干活。  

“俺承包的山形状像盘旋而上的一条龙,后来我就把荒山起名叫盘龙寨。”老人说。  

面北的山门外是一片山地,种有玉米、花生、红薯。张运来的老伴齐巧转正在地里干活。

从山门拾阶而上,向上走过两道盘旋而上的铁门走进枣林。张运来说:“重阳节快到了,村里和镇敬老院的老人重阳节都到山上,来了让他们尝尝咱的大枣。这都是俺俩在酸枣树上嫁接成的,吃着可甜。”  

山顶有座古庙和6间砖瓦房,房南有一蓄水池,池西是一大片柏树。  

齐巧转说:“20年前,村里要把荒山包出去,但没人愿包。我征求村干部意见后决定在山上植树造林,这样才把老头也拉来了。最开始,我和老伴修路开荒、植树打井,最后通上电。”

“山上缺水,风一刮能把山上的土刮透。2006年我们栽下100多棵杜仲和刺槐,天一直干旱,每天我俩从山下两个蓄水池里挑几十担水上山浇树。两池水被担干,种的树苗还没成活,我俩伤心了很长时间。后来老伴说酸枣树生命力旺盛,让在酸枣树上嫁接大枣。我先请来技术员,后因请人成本高,老伴找出上初中时的植物课本,开始琢磨自己学嫁接。”张运来说。  

齐巧转:“哪有好品种的嫁接枣芽,老头就背着干粮到、、求人,每次花几百块路费,像宝贝一样请回来一些枣芽。每年农历二月,老头在前面把酸枣树锯掉,事实上http://www.5law.cn/b/a/falvzhuanti/zhixiqinshudefanwei/2012/1024/42665.html。我后边把根部树皮剥开,把枣芽插进去,再捆绑好防止漏风进水。通过两三年摸索,成活率达90%以上。一棵嫁接好的枣树缺水时一天要浇两遍水,根部发芽要赶紧掰掉。嫁接好的枣树到一人高,要用木棍分三次支撑,要不一刮风就把树苗刮断了。这在课本上没有,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她像小孩般咯咯笑:“真想不到,初中植物课上的嫁接知识,到老年时派上了用场。后来每年都要嫁接1700多棵枣树。”  

说起嫁接成功的大枣品种她如数家珍:“山上有宝葫芦枣、酥枣、珍珠枣、梨枣、冬枣、长锤枣、药枣、小雪枣、岭枣、龙须枣……这些枣俺一点儿都不卖,全让观光的来品尝,让村上和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吃。”  

“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绿山”  为解决山上植树缺水,1998年老两口在山顶修建了一个7立方米的蓄水池,供山顶种植的银杏、香樟和石榴浇水。  

以后他们花半年多时间,在半山腰挖一个蓄水2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把雨水存下来浇树。  

记者在山坡上看到好几处流水口上罩着过滤树叶杂草的铁网。张运来说:“从山顶到山坡下,现在每层地下都铺有管道,天一干旱用水泵抽水就能浇树,这比从山下挑水浇树省劲多了。”  

提起创业艰辛,背有点驼的齐巧转说:“俺吃的是自己种的庄稼蔬菜,住的是座花果山。每当我看到这满山的绿树和果实,干活浑身都是用不完的劲,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这里是俺老两口的精神家园,有俺后半生奋斗的成果。要是在家生气,一到山上啥气都消了。”  

齐巧转在枣林里捏起一颗宝葫芦大枣满怀深情地说:“树不会说话呀,我看到哪棵树树叶黄了枯了就心疼得不得了,立马提水去浇。俺把这座山当成自己的生命,活着就操心着这座山。”  

下午4时,夫妇俩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菜地。在香樟树前,齐巧转说:“这树药用价值可高,治拉肚浑身疼。我还种有何首乌、杜仲,都是药材。”  

齐巧转说起远景规划:“准备在南山坡东、西两侧建两个凉亭,还想在南边建个大储水池,在山顶建个喷水龙头,把抽到山上的水从龙头喷到下面储水池里。老太太们上山曾摔倒过,还想在山门前建条公路和停车场……”  

太阳落山记者离开时,张运来送记者下山。记者问:“您老两口在山上干20年图个啥回报?准备干到啥时?”  

“一到收获季节满山都能闻到果香味,十里八村来人都能吃个新鲜,这不都是回报?俺老两口不图任何回报,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绿山,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张运来说。  

76岁的村民陈龙图告诉记者:“幸亏他老两口坚持下来了,别人没人愿意天天在山上干。”梅修武说:“老两口把荒山治理得多好,如果都像他们,荒山荒地根本就不会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