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销售大受影响 业内呼吁为二套房贷松绑
从昨日起,央行大幅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这一重大利好无疑给开发商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让他们耿耿于怀的是,房贷新政“满月”后,争议的焦点仍然集中在二套房贷上: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二套房贷松绑对促进楼市交易有利,但大部分银行的房贷细则迟迟不出台,已经严重影响了开发商的销售。
【二套房贷细则不出】
开发商销售大受影响
11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通利紫荆尚都售楼部里,参观样板间、咨询该项目相关情况后,张女士向销售人员提了一个问题:“我已经有了一套住房,现在准备买的是第二套房,能享受二套房贷优惠吗?”
销售人员很为难,因为关于二套房贷,现在银行还没有出台细则,所以不好办理。张女士很纳闷:10月22日,国家不是出台房贷新政了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法办理?
据该公司销售负责人统计,最近一段时间,需要办理二套房贷的客户占30%以上,房子总数有50套以上,总价款超过2000万元,“现在开发商的资金普遍紧张,不要说2000多万元,就是一套房子的回款都很重要。但二套房贷细则迟迟难出,阻碍了开发商回款,也阻碍了楼盘的开发进程”。
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遇到了这个问题。蓝堡湾售楼部的一名业务员表示,来置业的人群,80%以上是二次购房,还有三次购房、四次购房的,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高收入人群不太注意房贷的问题,但现在好多人都关注办理二套房贷能否享受优惠利率。“但关于二套房贷的细则迟迟不出台,对我们影响很大,一个月下来少卖不少房子。”该业务员说。
“央行此次降息1.08个百分点,是自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虽然降息的影响传导到房地产行业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对开发商来说,这绝对是重大利好。”通利地产销售总监徐文表示。
【房贷新政“满月”】
银行房贷细则“难产”
去年“9·27”房贷政策发布之后,央行、银监会下发补充通知,明确了“第二套房”的认定标准:“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来认定房贷次数。”
此后,各地商业银行逐渐达成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共识,即只要在全国征信报告中显示曾经贷款购置过住房,无论结清与否,再次购房皆属于“第二套房”性质,并将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至40%以上,同时将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提高至基准利率的1.1倍。此外,购买商业和写字楼项目首付要五成。
房贷政策今年有了改变。为了提振楼市,今年10月22日,央行发布《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通知,通知规定,从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对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贷款申请者,其首付款比例最低可降至20%。此次出台的政策被业内称为房贷新政。
房贷新政中“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概念曾被普遍认为是要为二套房贷款松绑,但事实并非如此。银行方面一直没有出台关于二套房贷的具体政策。
房贷细则“难产”的背后,其实是商业银行在“保增长”与“保利润、避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其中,5年期存贷款利率倒挂,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对房贷新政实施缺乏动力。
但是,10月30日,央行宣布降息,暂时收窄了倒挂空间。本次调整后,5年期贷款利率为7.20%,5年期存款利率为5.13%,最大优惠房贷利率为5.04%,仅比5年期存款利率低0.09个百分点。“此前各银行迟迟不出台细则,利差倒挂可能带来的亏损是很重要的原因,政府没有一个指导性意见,银行也很为难,但这次央行降息后,利率倒挂已经不成问题。”通利地产销售总监徐文表示。
不过,他还表示:“对于房贷政策的适用范围,央行的意见是纳入改善型自住房,但银监会的意见只限于第一套住房,这让商业银行比较为难。”
【降息提振楼市】
业内呼吁为二套房贷松绑
虽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的几次降息将提振楼市,但二套房贷细则“难产”依然让开发商耿耿于怀。其实,在南京推出的救市政策中,已为二套房贷松绑。南京市规定,人均面积低于南京市平均标准的,购买第二套房可继续享受第一套房利率标准。
二套房贷是否该松绑,成为近期市场议论的焦点问题。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二套房贷松绑,对促进楼市交易有利。不过,近期大部分银行房贷新政细则迟迟难以出台,表明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房贷风险。
对于迟迟不见国家为二套房贷松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于11月20日大声疾呼:当务之急是出台税收政策以及为第二套房的贷款政策松绑。
前天下午,又传来利好消息:央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王牌企业联盟董事长上官同君表示,由于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负债率非常高,本次降息对其降低负债率有很大帮助,该消息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本次降息也可以减轻购房者贷款负担,从而拉动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消费,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