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是解决不好的。”18日上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补充报告时说,必须到基层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民众的呼声,采取各种不同的、符合实际的办法。(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现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大多是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官员,这些政府官员大多享受一定级别的住房待遇,所以大多早已解决了自身的住房问题,不再为自身住房问题烦忧;还有些为决策者提供咨询与建议的专家学者,自身同样不存在住房问题。即便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其中许多官员与企业家及文艺界人士,也都不存在住房难以解决问题。所以,上海市长韩正有关“现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的说法,无疑是一句大实话。
而韩正市长提出由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是解决不好的,显然也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自身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很难感同身受他人为住房问题烦扰的痛苦,也就难以从站在没有住房的人的角度出发去有效解决住房问题,这样一来房产调控政策出台的速度与力度就难免要会打折扣,导致无房群众的居住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更有甚者,由于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中有不少已经拥有多套或大面积住房,所以其进行房产调控政策决策还可能会更多地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使房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妨碍房产调控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并不利于房产调控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而对于部分已经解决住房问题的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官员来说,由于自身已经没有了住房后顾之忧,所以其在房地产政策决策上不但不会更多地考虑到无房群众的利益,而且还会更多地从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需要出发来制定本地的房产政策,甚至不惜以损害民生为代价达到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目的。近些年国家出台的诸多房产调控政策之所以不能在部分地方得到切实执行,一定程度上即与部分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官员因为自身没有住房后顾之忧有关。
因此,群众住房问题要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首先需要各级官员如韩正市长所告诫的到基层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民众的呼声。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对那些调控房价与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不力的官员实施问责。另外还应建立开放的房产政策决策机制,让广大民众与无房群众能够参与到房产政策的制定中来,倾听与吸纳他们的合理意见与建议。而更为根本的则是要加大民众意见在政府官员任用上的权重,让民众意见真正能够成为决定官员前途与命运的主导。如此各级各地官员才不敢因为自身已无住房后顾之忧而在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上消极作为,以损害民生福祉为代价与民争利现象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消弭。(魏文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