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世间百态 >

郑渊洁称班干部制是培养汉奸遭小学生反驳

时间:2011-12-17 12:20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晓璇报道:“!”近来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这一言论引发网友热议。15日,有媒体报道小学生以“咆哮体”致信郑渊洁《郑渊洁爷爷,您真“绊”!》,表示郑渊洁“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并要用再也不读郑氏童话来“捍卫”尊严。郑渊洁回应,他的原意并非说班干部制度是培养汉奸,而是说容易产生这种后果。

  “班干部奸细说”引共鸣

  日前,有网友发微博称,郑渊洁说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了汉奸的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微博还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

  记者查看发现,2010年6月9日,郑渊洁在其“皮皮鲁之父”博客上以“郑渊洁: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为题发博文。该话题引发了很多网友想起小时候被班干部“告密”的事儿,不少学生都认为班干部的确是“奸细”,喜欢打小报告。

  对此,有媒体发起了“你觉得小学班干部制度有没有必要存在?”的微博调查。结果显示,87%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10%的网友认为不应该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班干部制度是让好孩子带队,同时也帮老师管理班级,剩余3%的网友表示不关注。

  小学班干部“咆哮体”反击

  15日,有媒体刊登了一份小学生写给郑渊洁的信,写信人是一名小学生班干部,他采用“咆哮体”的文体,把郑渊洁与日本2011年度汉字“绊”联系起来,声讨郑渊洁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把我们说成是‘汉奸’,刺痛了全国现在或曾经是小学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学生班干部家长的心,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您意识到木有!……”写信人站在小学生班干部的立场反击,措辞严厉,很多网友质疑其是否出自小学生笔下。     

  对“汉奸说”事件,14日,郑渊洁在某电台访谈节目中承认,该博文的确是在一年前发出的,现在被网友翻了出来。但他表示,原意不是说班干部制度就是培养汉奸,而是说容易产生这种后果。

  郑渊洁的理由是:孩子在小学时还是“一张白纸”,是非观念都不清楚,老师让该年龄段的孩子代替老师管理同龄人,容易使孩子从小就产生等级观念,认为班干部高于其他人。另外,现在的班干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老师能够操控,这也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任何选举都是可以被控制的,要顺从控制者的意志。郑渊洁认为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而不利于国家的未来。

  郑渊洁还认为,班干部制度会使那些被管的学生从小养成不自觉的习惯。“老师在的时候一个样,老师不在的时候又一个样。班干部在的时候一个样,班干部不在的时候又一个样。从小被人管着,会被培养出不自觉的习惯。”他的建议是,即使存在班干部,也应由所有孩子轮流当,每个月换一次。

  老师说法

  班级事务人人有份

  广州市某重点学校张老师反对郑渊洁的观点。她指出,不要将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甚至历史、文化问题归咎于学校。

  “有人在控诉班干部的同时,不小心也暴露出自己的错误———欲盖弥彰。”张老师说,小学生正在建立规则意识,要有人出来维持这个规则;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有人出来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小学时做班干部的学生到了中学,比起其他同学更有责任感,自律意识和能力也都更强,不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幼稚的举动上纲上线到道德品质的层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班级建设是行政型管理。”广州市先烈东路小学校长张锦庭说,设置班干部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管理,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二是长期处理一线事务的班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不是让某些人拥有特权。”张锦庭建议,把班级任务和岗位分给各个学生,以轮岗的形式让人人都有份参与,得到多次锻炼机会。

 > 相关报道: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