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合同 购房 消费 继承 收养 土地 移民 妇女 工程 物权 债权 公司 交通损害 医疗 婚姻 劳动 房产 民法 生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损害 >

中医诊疗设备勿脱离临床

时间:2011-11-30 18:52来源:天山雪地 作者:王可 中国法律网

●现有的中医诊疗设备研发,存在闭门造车、西化、急功近利的现象

●克服研制开发中的短期行,不要老想着“吹糠见米”,马上赚钱。

●力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知识的通才。

●制度创新要跟上。中医诊疗设备是新生事物,决不能用原有的审批标准去生搬硬套,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中医是门独具特色的医药科学,完全可以与现代医学媲美,而且,中医在治未病,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仍处于劣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威力。

何以如此?原因是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没有重视诊疗设备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诊疗设备落后的中医发展缓慢重要原因

人有了眼睛,才能看清道路,辨别方向,快速进。我国中医的发展,何尝不该如此?诊疗设备就好比中医的“眼睛”。但长期以来,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未能受到重视,没有“眼睛”,视力不好,中医焉能快速前进?而西医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西医十分重视诊疗设备的研制开发;可以说从里到外,从头到脚,西医的诊疗设备遍及人体每一器官。西医正是借助个“火眼金睛”才大显身手的。

近年来,我国中医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目前有十中医诊疗设备问世,推向市场,但销售的情况却不乐观,临床接受程度很低。

天津某中医院的一位院长说:“一些中医诊疗设备的设计初衷很好,但不符合临床需要。”参加过国内医疗器械博览会的一些医院院长表示,他们很难见到称心如意的中医诊疗设备产品;很多专家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中医诊疗设备的临床实用性不足,你知道 侵权纠纷 。与临床需求脱节。

中医诊疗设备落后原因复杂

笔者根据这些意见和自己的调查,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是现有的中医诊疗设备,有“闭门造车”的现象,“闭门造车”就意味着脱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创新的源泉,离开了实践,创新就成了空中阁楼、无源之水,发展乏力。

二是研制生产中医诊疗设备存在西医化的倾向。之所以出现中医诊疗设备西医化的问题,其原因又是多样的:

有的是因为,研制生产中医诊疗设备的人员缺乏全面的中医理论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是因为现有规定不符合中医特色。据调查,因为如果完全按照中医的理论设计,那么依照现在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很多临床需要的中医诊疗设备都没法开发。

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医艾灸治疗仪,如果想要达到临床需要,其温要度超过42℃,但是现有的医疗器械审批标准规定,接触皮肤的设备温度要控制在42℃以内。所以,只有按照标准规定研制开发,中医艾炙治疗仪才能顺利通过审批,投放市场。反之,就只能胎死腹中了。

还有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投机取巧所致。根据西医医疗器械的思路,玩点中医理论的概念,借中医名义包装一下,就匆匆推出,投放市场。像这样研制开发出来的中医诊疗设备,怎能不问题多多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医研制开发诊疗设备的经验,不是不可以,但借鉴不是照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这是前无古人的创新,走点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促进中医诊疗设备的健康发展。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三点建议

要打造中医的“眼睛”,并使它成为“金睛火眼”,为中医发展助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一是要克服研制开发中的短期行为,不要老想着“吹糠见米”,马上赚钱。如果用这种浮躁的心态去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肯定是要把好事办砸的。

二是要大力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知识的通才。如今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的现状是,懂中医理论的,不懂设计制造;懂设计制造的,不懂中医理论。所以,很难使中医理念在设计制造中融会贯通,珠联璧合。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中医诊疗设备适用性,使中医诊疗设备在使用中不顺手,中看不中用。

笔者建议,要借助大专院校的力量,把它们融合起来,开设这样的新型专业,培养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的新型人才。

三是制度创新要跟上。中医诊疗设备是新生事物,决不能用原有的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去生搬硬套,更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一成不变地去衡量它。如果一味地用原有的标准来评判新事物的合法性。所以,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中医诊疗设备这个新事物的出现,搞好调查,加强研究,新事新办,制定适合中医诊疗设备的注册审批标准。

只有这样,从制度上为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从人才的培养上为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思想上引导科技人员克服急躁情绪,不要患得患失,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才能促使我国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开发,健康地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飞跃。(李旭)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