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对私权解释: 私权是公民、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甚至国家,在自主、平等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不仅公民的权利是私权,企业的权利也是私权,一些社会组织,如团体、协会也有私权,当国家不以公权身份出现来参加民事活动时也拥有的是私权。 具体而言,私权包括:公民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中的物质收益权),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等),企业的财产权和商誉权等,社会组织的财产权等,国家的国企财产权、国家债权等。所有这些私权各自都是自主、独立的,相互平等地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私权社会(市场经济是私权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上,私权是对一个人或企业、社会团体甚至国家的所拥有的权利身份的认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可能定义不太规范。)但是,法理的基础是伦理,伦理的基础是诚信;如果是建立在没有诚信基础上的"私权",那么该"私权"是否成立?或者说没有诚信的私权该不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该学者认为:无证据的公开怀疑已是一种轻微的侵权--一种作为公众人物能够承受或者说法律可以容忍的侵权,但它从来不是权利,公众人物所能承受的侵权只能以此为界,如果将无界限的侵权当作自由,那么每个人的自由都将不复存在。 对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可以怀疑,但如果没有证据,再要把自己的怀疑公开,那就已经是"轻微"触犯了别人的私权了。这里就又涉及到了一个逻辑问题,如果没有"证据"(且不论合理与否),那么"怀疑"又如何产生? "但它从来不是权利"。一个人难道没有怀疑另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权利?没有交流或公开自己怀疑的权利?这在情理上说不通,法理更是说不通。 以前段时间的张悟本事件为例。最初的质疑也来自民间,但民众不是专家,也无法了解张悟本的更多情况。他们只是根据常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也根据常识做出了自己的(在官方结论之前)判断--张悟本是个大骗子。这种"质疑"算不算证据?这种"判断"又算不算侵权? 这次方舟子的质疑都来自韩寒公开发表的作品,并通过分析得出了自己的判断--韩寒本人并无能力完成这些作品。一部作品的创作(生产)者,自作品向社会公布之日,也就完成了一种"权利"的渡让,或者说是签署了一份无形的契约,把自己作品的批评权交与了社会,而任何一个社会人从此也就拥有了对该作品的批评权利,不再与"私权"相关。 韩寒有没有代笔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韩寒的诚信,二是韩寒作品的署名权,前者可视为某种公共利益,后者则是私权。现行《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便是对作者署名权的刚性保护。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韩寒的作品存在署名权等著作权纠纷,因此,韩寒应该被视为其作品的作者。 那么方舟子质疑的又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韩寒的诚信。具体而言,方认为韩无能力写出小说《三重门》,而韩又署名该小说,本质上这是个诚信问题;换言之,韩在一部不是自己所写的小说上署名,还是个诚信的问题;故而在此问题上诚信与署名权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不诚信而发生的署名权),两者是一个整体,而不可硬生生地割为两半,再分别隶属不同的法理关系。 该作者最后结论:此次韩寒遭遇的问题,就是一群混淆了言论自由何为的人,在向一个普通的公众人物要言论自由,以至于产生了大量支持麦田、方舟子无限度质疑的怪论。 这个提法很可笑。既然你都认为韩寒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公众人物"了,那么谁还会弱智到去向他要什么"言论自由"呢?公众索要的只是真相,一个不悖常识的答案。 (文中黑体制摘自:萧瀚《合理质疑还是围猎狂欢》) 注:我是在猫眼看到这篇文章的,也不是原始出处,当时只是摘录了本文所引用的几段。写完觉得还是给出个链接为好,免得让人认为我是在断章取义,可是再回去这篇文章又翻不到了,故无法链接,有兴趣者可以自己上网去找。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吴妈也复活了。当初为了贞操名誉,将想和她睡觉的阿桂告到老爷那里,现在吴妈想通了;什么贞操女权,趁着年青,卖个好价钱是硬道理!阿桂没钱,可是他去过城里,可以做为进城做城里人的跳板,至于他头上的瘌痢么…有时仔细看,还真像一朵花呢…(本段是网友"麻生屎太郎"的妙笔?)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和谐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倒韩派最爱用"不合常理"来批韩寒,我也列举质疑韩寒代笔的几个不合常理: 1、韩寒若有团伙,有代笔,怎么一点都不好好策划一下,起码也得统一口径嘛,被质疑后,各说各的,漏洞百出,代笔的文章里也是低级错误、错字连篇,让人家抓辫子,这不是往死里给自己丢人么?这哪像有代笔呀,哪像有团伙啊,太不合常理了。一般人要是找人代笔,一定会要代笔的人把作品写得尽量完美,写得像自己的生活,写得给人挑不出作假的毛病是不是? 2、找人代笔,不外乎名利二字,韩寒找人代笔出名了,得利了,应该乘胜捞钱,一年出好几本书才是,可是韩寒的作品并不多,出道十三年,也就六七本书(每本也才十万字左右),作协也不入,比起其他富豪榜上的作家差远了。你到底图啥?太不合常理了。虽然你近二年赛车、做广告代言更赚钱,可也不至于不想多卖书赚钱吧,而且别人代笔并不影响自己赛车、代言嘛。担心被人家怀疑你赛车哪有时间写这么多文章?废话,网络小说作家也是业余写,一年写五百万字的多的是。 3、韩寒的杂文常常被屏蔽,这说明做"韩寒"风险很大,随时有被和谐的风险。一般人如果找人代笔,最多只肯捞点名利,决不去冒被和谐的风险,给一个亿也不干是不是?韩寒为什么要别人帮写文章,自己去冒坐牢的风险?从小有坐牢的理想吗?太不合常理了。 4、韩寒还有一份废稿《三重门》的手稿。你说你叫人代笔就代笔吧,让人家给你代了十万字后作废了,正常,再叫人重写二十万字的正稿,也正常;你抄一遍正稿充自己手稿留着也正常;可你连那十万字的废稿也抄一遍留着,这太不合常理了。一般人写废了的稿谁还会留着?当初你留着干嘛?防着十三年以后被质疑?你这么聪明能预见未来?即使以后有人质疑,有那正稿手抄稿也能哄人了。 5、从你家信中看韩寒你高中时就经常要你父亲帮买很多书,你父亲说你常常从晚上十点看书写作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你在湖南卫视访谈时还说除了小说不怎么看,其他什么书都看,你既然这样用功读书写作,为什么还叫人代笔?太不合常理了。 6、一些人只肯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对不利于自己结论的东西却一概抱怀疑态度。比如韩寒说他初中高中大多次考试成绩都在中上等,可一些人硬咬住韩寒有一次七门挂红,就说他不读书;比如韩寒的手稿,明显不利于这些人的质疑,这些人就对手稿也怀疑。人家起码拿得出手稿,你们拿得出什么实物证据?只拿得出"猜"、"推理"!你们都没亲眼看过这些手稿(1000多页),为什么就咬定是假的?太不合常理了。 7、韩父一生默默无闻,只通过自考弄了个大学文凭,只当过乡镇只有一个人的文化站站长,只做过县报的编辑和副主编,只写点《故事会》的文章,一些人为了"质疑"韩寒,硬把韩父打造成一个博古通今、饱读诗书的奇才。你们谁见过接触过韩父?即使韩寒有代笔,凭什么把代笔人栽在韩父头上?就因为韩仁均是他老爸?太不合常理了。 8、当然,韩寒也有很多让人质疑的地方,但在出现众多现象矛盾的情况下,就得出一个指向性的结论,太不合常理了。 9、被质疑不会补鞋的鞋匠可以当众补鞋,被质疑阳痿的男人可以当众与老婆做爱,由此,质疑韩寒代笔,韩寒就应该当众写文章吗?这种思维太不合常理了。 10,那么多人口口声声称自己的言行是质疑韩寒,却一口咬定韩寒是代笔,"绝对是"、"肯定是"、"百分之百是"代笔,太不合常理了。 三分到手,马上溜走。
2,在二十四史中随便抽出一本,在其书中随便抽出一页,让韩寒当众通读一遍,然后说出其基本意思。由此可看出韩寒在早期写作中掉的书袋是否是来源自己所看所记还是他人代笔的。还可证明韩寒早期那些半文半白好似出自半百之翁手笔的东西的确是当年仅仅17,8岁,7科主课(包括语文!)不及格,读过2次高一的极差生混混小子亲笔一字一句写出来滴! 3,找出一本中学一年级水平的英语书和一本相同程度的拉丁语书,随便翻出一页让韩寒当众朗读,以验证在仅仅一个小时的现场考试中(先要打草稿,所以大概成文只需30多分钟)的成名作《杯中窥人》那句诡异的拉丁文是否出自韩寒熟练的拉丁文基础。
方舟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不甚了解,网上也有对他各式各样的评价,但我认为,无论他是个怎样的人,但是在质疑韩寒的这件事情上还是值得尊重的。至于他自己有何问题,任何了解情况的人都可以再质疑他。 对于韩寒的支持者,你们有你们的认识和评判,这是你们的自由,我也同样表示尊重。但提议你们最好能平心静气地提出你们的观点和讨论问题,不要搞语言与人身攻击。事件初期,韩寒一方的出口成脏就让他们失分不少,也希望挺韩者们能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