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婚姻家庭 >

知青中的女性

时间:2012-04-19 00:26来源:一直在路上 作者:骥足博客 中国法律网
知识青年是当代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角色,简称“知青”,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在政府组织下从城镇下放到农村、边疆落户的初、高中毕业生,总数约1700余万,其中“”10年间下乡的知青1400万,大约相当同时期城市人口的1/10。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的。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偃旗息鼓,“知青”早已实现了社会角色的转换,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这个意义讲,“知青”已是一个历史的名称。问题在于,知青群体在经历20多年的复杂分化后还保留着许多有形或无形的联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批知青(首当其冲是女知青)内退、下岗成为新时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使“知青”问题重新具有了某种敏感性。另一方面,“知青”意识也有抬头和蔓延的趋势,尽管已两鬓白发,即便是陌路相逢,一句“知青”,就足以使彼此产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知青”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很现实的名称。

我过去研究知青史,主要是运用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借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一些方法和成果。当然,由于知青中女性问题的突出,我也不能不有所关注,其中如婚姻问题、就业问题、受迫害问题等,在拙著《中国知青史——大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都有专门的表述。今年,我在做知青口述史这一课题时,采访了不同类型、不同处境的知青,其实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对知青女性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的政治背景和到农村安家落户的独特形式,注定了知青婚姻关系的缔结无法依循生活的常规。基于政治需要而鼓励女知青嫁农民,为此还树立了一批典型(以白启娴为代表),并把它说成是缩小“三大差别”的一种途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女性屈从男权的一种表现。在男权社会中,血胤的延续是以男性为依据的,在农村,许多出身不好的女知青受到歧视,她们为了改换门庭,只好嫁给贫下中农,所谓“出身不由己,配偶可选择”,合同成立的有效要件。凸显了这种婚姻的政治意义,同样也是女性依附男性的一种表现。无论是在边疆农场(生产建设兵团)还是内地农村,知青女性遭受蹂躏、迫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根据1973年国务院知青办对24个省、区的不完全统计,1969年以来共发生迫害知青案件2.3万余起,其中,奸污女知青案约占70%。这就是说,被官方确认的这类案件就有大约1.6万起。事实上,迫于封建文化传统与专横权力的双重钳制,还有许多知青女性在受到迫害后大多隐忍不发。

“”中间,各地插队知青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普遍,招工中的性别歧视也司空见惯,致使大批女知青长期滞留农村,一些地方“女多男少”现象日愈凸显。你看婚姻法。在吉林省怀德县,1970年至1975年招工中,男知青走了5000多人,女知青仅走了2000多人,占招工总数的28.9%。截至1976年,全县还有下乡多年的老知青45人,其中26岁以上的大姑娘1010人。1978年河北省保定地区知青办在一份报告中忧心忡忡地指出:仍旧留在乡间的2千多知青中,女性占2/3,“为什么这么多?主要是历年招工、征兵要男不要女。”

“”的结束曾燃起千百万知青追求新生活的希望。他们在经历重返故里的短暂喜悦之后,很快卷入了一场又一场人生的拼搏,待业就业、结婚生子、学习进修、评薪晋级……当这一切似乎接近就绪时,自己已鬓染白霜,精疲力竭。社会角色转换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但对于许多女知青来说,面临的新老问题依旧严峻。首先是婚姻问题。社会上一大批“老姑娘”就出自女知青群体,而已婚女知青的婚姻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人说,“在成功的男士背后,总有一个贤能的女性。”而我想说:在一个落入弱势群体的女知青身后,往往掩藏着一段失败的婚姻。韶光易逝,青春不再,回城后再寻觅迟暮的爱情谈何容易?几乎所有与农民结婚的女知青(除了极少数例外)都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结局,至于她们的第二次婚姻,也未必美满。许多双知青家庭,如果他们的原籍不是同一个城市,也因为政策的翻云覆雨而屡经摧残,真离婚的、假离婚的、离婚后又复婚的、还有虽未离婚却依旧天各一方的。这些问题,在一些大城市酿成了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其次是失业(下岗、内退)问题。当年的“老三届”女性,如今已是50—56岁左右的年纪,许多都已下岗。许多企业的改革,重点不是放在难度很大的制度改革,而是大刀阔斧裁减员工,首当其冲被“砸饭碗”的就是中年女性,而“女知青”又恰好赶上这个点。

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当代历史上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极广且影响深远的一场运动,它的兴与衰,改变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命运,还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社会变革。对这段历史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由于相关文献档案浩如烟海,因此,历史学的研究具有一定优势,但与此同时,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展开多角度研究与合作也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性别研究(主要是妇女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摘自女性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