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多数遭遇所谓的7年之痒,我曾非常不屑的提过这个话题,那个时候的自己,身处热恋,对人人自危的7年之痒,不以为然,觉得那是无病呻吟,如果要痒,怎会偏偏是7之说?可能一年之痒或者十年之痒,都有可能…… 那时候的痛痒,与己无关,似在九霄云外。 不知不觉,自己婚姻的7年到来,我没有刻意为之,然而针刺般的痛痒还是来了。 我大惊! 影片平静叙事,没有跌宕的情节,然影帝影后对人物心理的拿捏是恰到好处,让人不觉落入俗套或娇柔做作。相处了近8年的夫妻,有一天,妻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角色仅仅是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与丈夫讨论的话题,他根本无暇顾及,她以为只要“丈夫开心,自己就会开心”,但是却发现,自己的内心“一天天的不快乐”起来,丈夫没有外遇,赚钱养家,孩子乖巧可爱,她找不到自己不快乐的理由,这让妻子从心底里感到害怕,于是,她决定离开了…… 这很正常,从此后,父代母职,男主人公独自一人带孩子的过程中,遭遇了和孩子相处的种种难题,在一场深夜和儿子的对话中,当儿子问道妈咪为什么会离开,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时,男主人公说“因为我一直,要她成为某种样子的人,变成我想要的那种太太,但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努力了很久要让我快乐,但她做不到,她想和我谈,我却没有听,我只想着自己的事情,我以为只要我高兴,她就会高兴,但内心里她很不快乐,妈咪本来早就想离开,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太爱你了,妈咪会离开,是因为他受不了我,她走不是因为你,而是我……”,这大段的对话,平静而真实,其实,能做到如此,是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和回忆?回忆婚姻生活的种种,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妻子离自己而去? 他没有在孩子的面前责怪自己的妻子,没有对孩子说出残忍的话,那是因为,心底里,对孩子无限的爱。 反观我们的生活中,一旦提及离婚,必是心生怨恨,反目成仇。孩子在父母的夹缝中,看到的是生活的灰暗和不快乐。如果有恨,何必离开? 心存怨怼的分离,留下的也会是痛苦。 当情节一度高潮,开始庭审决定抚养权归属的问题时,克莱默夫妇在庭上,一方面纠结对孩子的爱,想要把孩子留在身边,一方面又无心伤害对方,不忍用母爱和父爱残忍的攻击对方。 此时,最最敏感的,是一颗幼小的心灵,当庭审判决下来,必须要儿子面对时,父亲是这样对孩子说的,“我和你妈咪,都想要你和我们住在一起,所以我们决定去找一个人,就是法官,我们让他决定,因为他很聪明又有经验,我们和他谈了几天,然后问他觉得怎样,你知道他说什么吗?他赞成妈咪,他觉得你搬去和她住会很棒,我很幸运,因为每周可以和你吃一次晚饭……”,父亲的眼睛潮湿,语气却何等轻松,无奈又单纯的儿子,我想即使不完全懂,但在他懂事的将来,也一定会为父亲当初这样和他说,而心存感激的。 我无意鼓动人们面对婚姻的难题时,毅然分手各奔前程,尤其是当你们之间有了孩子作为一生的纽带时,然而在彼时彼刻,我希望人性散发出来的是善的一面,为自己,为对方,为孩子。当因爱生恨时,请短暂的离开,让自己头脑清晰,双方在此刻的态度和沟通最为重要,当你觉得可以慢慢的放下恨时,新的生活也就到来了。当无论如何,心中剩余的仅是感激,连恨都无从说起的时候,要离开,也请选择对孩子伤害最小的方式。 因为,既为人父人母,岂能不尽心底至爱给他? 中国式的婚姻,一旦面临难题,多数除了此恨绵绵无绝期,就是诅咒和逃避,被怨恨遮蔽的父爱母爱,在那一刻降为零。一生的伤害,也不可避免的带给了孩子。影片的主人公虽然最后没有在一起,但是,面对婚姻的伦理道德时,主人公表现出来的人性之善,却让我久久感动。 我希望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在婚姻的道路上,用心再用心,不刻求什么却呵护备至,不处心积虑却多多思考,不钻营算计却善于通融,套一句老话:用心沟通!一切自会美满幸福!当回头时,不心生悔意和恨意,足矣! 最后不得不提贾斯汀霍夫曼的超绝演技,将一个中产阶级的父亲演绎的如此真实生动感人,不愧影帝称号,那一场一天之内找工作的情节,让我再次看到他《雨人》中的执着和倔强。 《克莱默夫妇》,我的大爱,我婚姻和生活的教科书。 唯一区别的是,我们的结局,是三个人,手牵手,直到我一生尽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