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等你一年的,不一定是你的爱人,还有可能是雪糕哟。日前,许先生邂逅了一只“出生”于去年夏天的奶砖雪糕。不过,他并未因为这样的缘分而欣喜,而是心生忧虑:吃这样的跨年雪糕,卫生能够得到保证么? 市民:市场惊现去年雪糕 近日,记者走访了江城主城区多家雪糕批发零售点及超市零售柜台,发现在多种品牌下的共数十种冰棒雪糕内,大多数雪糕的生产日期都是今年4月到5月左右,但也有个别口味的雪糕产于去年。 在台北路某冰棒批发点内,记者找到了许先生所说的奶砖雪糕。其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的为去年8月,有的为去年6月,跨过了近一年。在另一家零售点,记者也发现了一款去年7月生产的巧克力雪糕。而部分小超市的冷柜中,同样也有个别冰淇淋“生”于去年夏天。 除了“跨年”雪糕以外,记者还发现,竞业限制合同。不同的雪糕包装上,其标明的保质期限也有不同,主要有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三种。 商家:保质期内放心食用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位市民,受访者均表示从未发觉是否会有去年的雪糕:“一般买了就撕开包装吃了,哪会细看生产日期呢?”零买的顾客不会细看,批发的市民也表示不会查看:“看到自己喜欢的就拿了。” 看到记者手上的“跨年”雪糕,一位零售商摆摆手说:“保质期18个月呢,只要在这个期限内吃都没有问题,有什么好怕的呢?”北湖一家批发店的老板也表示,“跨年”雪糕都是去年的库存,种类并不是很多。“厂家的大冷库里都是零下20多摄氏度,能有什么问题呢?”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雪糕厂家的客服,对方的答复也是“虽然是去年的产品,但只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售卖,食用也绝对不会有问题。” 专家:建议别吃“跨年”雪糕 “跨年”雪糕还能吃吗?对这个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湖北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的答复是“建议不要食用”。 秘书长表示,雪糕是时令产品,应该快销,而不是隔年卖。尽管在厂家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冷库里保存质量问题不会太大,但毕竟跨越了三季甚至一年,雪糕里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发生变化无法确定。 有批发商表示,吃一、两根“跨年”雪糕不会有问题,但并不能排除积压在冷库里的雪糕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滋生某些细菌。 业内人士也提醒,雪糕冷库里或冰箱内放置时间过长,就容易遭受细菌侵袭。如果包装袋内附着很多霜,则表明其已被反复冻结过,口感也差很多,也不宜继续食用。 找法小编:气温逐渐升高,吃上一根爽口的雪糕,成了不少市民午后的选择。但市民往往付账之后拿来就吃,很少会有人去关注外包装的密封程度和上面标示的生产日期,对于其保质期则更是没有留意。对于棒冰和雪糕的保质期国家有关部门究竟是如何规定的?目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没有对棒冰和冰淇淋产品有具体规定,一般都是企业根据成分、工艺及技术标准来确定,然后报质监部门备案,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在销售的棒冰保质期均由生产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虽然冷饮产品上的保质期长短不一,但都写有明确的储存条件及保质期,如零下22℃保质期18个月,零下18℃保质期12个月,等等。但在实际销售时,对于不同储存要求的冷饮产品,冷饮销售者往往都将冷饮放入同一温度的冰柜中储存,并不会做特别明显区分,而且也不排除在运输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法达到要求的储藏温度的情况,因此很难保证棒冰和雪糕在储存过长时间后食用的安全性。 对此,找法小编支招:“跨年雪糕”和新鲜雪糕还是很好区别的,隔年的因为在-22摄氏度环境下冰冻的时间过长,摸上去非常硬,口感上没有软糯的感觉,可以明显吃出是去年产的。而且隔年雪糕外包装也不会很新,有的雪糕会被压得变形。如果是水果口味的,可以吃出比较厚的冰霜。小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冷饮产品时,应尽量挑选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尤其不要购买那些外形已经扁了、化了又重新冻上的冷饮产品,保证食用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