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劳动保障 >

婺源:长溪村戴氏史料(一)

时间:2012-07-27 18:20来源:Joyce 作者:小水上十 中国法律网

长溪鱼跃花飞柳,夹岸莺啼芽绽春。载得天一归故里,青山白发两情亲。

长溪山藏珍蕴宝 绿澈河水玉流金

一、建村历史

长溪村地处婺源西北部,南接岩前、甲路胡家;北与天宝寺下村毗居;东与古坦交界相邻;西边是林塘沙古坦村,距镇政府17公里。全村由上长溪、下长溪与董家、曹家、方家、岭脚四个自然村构成。原来的婺源棚、大连山、庄林、刘家木、外方村等自然村因居住人家先后迁移,相继湮灭。曹家、方家地处村东,与古坦戴家交界,距长溪村7华里;岭脚、董家与景市天宝相邻,距村10-15华里。至2005年6月止,全村人口2181人,595户,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溪上村、下村,曹家等四个自然村人口420人。其中戴姓占全村总人口87%,另有丰、程、汪、翁姓氏人10%,其它姓氏3%。

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戴姓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周初,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以国名“戴”为氏。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江浙、山东、福建;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不少向安徽、湖北、江苏、山西、四川定居安业。

《戴氏族谱》?序?记载,唐贞观六年,魏徵奏戴氏宗支有三望,一望亳州谯国郡;一望扬州广陵郡;一望齐州济会郡。长溪系出自亳州谯国郡一支。唐神龙年间,就有戴氏迁入婺源之凤亭里游山居住。唐开元婺源建县,戴氏亦也在乐平(古属饶州)发展繁衍。

长溪之来在《戴氏族谱》有记:因其六世祖宋明经大学士戴匡德,与同科文友前往长溪宝灵殿进香,举目四望,见长溪山水迥环,层恋迭翠,朝神者车马如簇,遂率家人徙居之。宋咸平五年(997年)始有《戴氏族谱》,其时皆手抄庚录,未有刻本,乾隆癸未族人始议修谱,并付梓刻印,嗣后续谱皆循沿录。

长溪古称星江马源,宋初村中有一宝灵殿,多有灵验,朝拜者络绎不绝,因路途不便,进香者来多用马车代步,马簇如盖,故曰马源,然此说从村多山路,难能足信。又有一条长长河流经村而过,又曰长溪,或称马源长溪。至清年间,村多以马源长溪为名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因相邻村争执河流归属,多有诉讼,康熙五十八年,安徽巡抚李老爷批檄议定,长溪河上自石城山岭脚下至浮梁界黄沙止,均归属马源村管业。并定凡有杉松竹木经此河内出者必须雇请村居民斫做撑放,以酬方民力食之计,否则另行折费。

追本溯源,长溪村建村有记载的时间应为宋淳化年间(992年),始迁者为婺源戴氏六世祖戴匡德。而村中老人历代言传,说早在戴姓到长溪之前,就有丰姓、翁姓散居在村内天一之中,后逐渐形成村落,又有王、何、查姓迁入,故有“丰翁王何戴,还有豆腐查(渣)”之说。传至二十二代,明洪武年间,村己有规模,己有六七百人口。清康熙年间,人气更盛,村中各种店铺林立,景象繁华。茶号、木材行、米店、当铺、屠铺多达二十余家,不少村里能人己在广东、上海、江苏、景得镇、九江等地开店设铺,艰苦节俭,成了小富。富贵归家乡,他们把所赚钱财大兴土木,或在浮梁天宝堂购置大量田产,由当地人佃耕种收租,其时里天宝大部份田产均为长溪人所有。清未民初,因村居僻远,少有战乱祸害,村人生活一直安稳富足。时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象。在世老人忆述,戴氏后人,孝谨仁良,服勤力穑,在婺源热土上,繁衍生息,日益兴旺,鼎盛时期,村人达600多户号称“千烟”,人口己达二千四百之众。至此今日,传承42代了。村有言描绘:门前石桥水碓碣,日上看见千人上下,夜间瞧见万盏明灯。足见当时村旺人兴是何等繁华之象。

二、生态环境

长溪村在婺源来说,属高山区,村周青山环抱,群山逶迤,峰峦叠嶂,绿水依流。村内鳞次栉比的典型徽派民居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村有诗云:飞泉高低锁源流,鳞光山色溶画中。可说是“九山半水半庄园,只见道路不见田”。因村中及村周围没有耕田,长溪自古就有“千烟无耕牛”之说,村内大路巷弄均青石铺路,十分清洁。全村有林地近八万亩,资源丰富。具发展林业的优势,是婺源的重点林区。境内河流、山地相间分布。最高山峰三花尖海拔1057米,大多山峦海拔都有500米。过境河流长溪河纵贯村境的高山峻岭,气势磅礴逶迤。长溪河流自成水系,源出五花尖,流经戴村、方家、长溪、港头,至车田流入景得镇市界。长31公里,流域面积7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71米,平均坡降1.51%,流速0.3米/秒。这里降水量大,水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1990年,装机320千瓦的长溪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清纯甘洌的长溪河水,水质好,无污染,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信口可喝用解渴的天然矿泉水。可谓“长溪山藏珍蕴宝,绿澈河水玉流金”。

村山地域辽阔,属鄣山山系,北高南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6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名贵动物有虎、熊、狐狸、刺猬、穿山甲、獐、麂;野猪、山羊更是随处可见。刺胸蛙(石鸡)、鳖、鹰头龟等珍贵水生动物为村之特产,广泛分布村内山涧之中。水生珍贵动物娃娃鱼在小溪中会偶尔露面。野生禽类有多种,其中较为珍贵的有锦鸡、画眉、雉鸠、鸳鸯、翠鸟、猫头鹰等。植物除大量的马尾松,栲、枥、枫、杉、槠等150多种,还有明清古松、古柏、古山茶、古樟木、檀木、楠木、梓木等古树名木;花卉尤以兰花和桂花、杜鹃花驰名;“九节兰”为兰花之珍品,在村山中亦常多见。河边山上杜鹃花尤多,一到春天,满山皆红。听说工伤赔偿金。桂花树全村山中不少上千株,在村里就有“桂花坑”“桂花坞”,花开时季,花朵簇簇,香久不散。鸡冠花、栀子花、月季、牵牛花、玫瑰、蔷薇、丁香择季开放。全村“来龙”“水口”风景林,景色秀丽;路道旁的遮阴大树抬目随处可见,且这些树龄大多是上百年以上的古老树种,有的还是珍贵稀有树种。上村村屋后山上那棵银杏树(白果树),据传树龄己近千年。因村人失火烧死,现是枯树倪立。在外方村的古樟树群,共有10棵,每棵树高18-22米,最粗胸径有3米,树冠叶茂枝繁,每棵树错落分布,冠幅占地有近20亩。村中老人在记事时就是树高围大,历史少说也有二三百年。如此集中众多的古樟,在全县亦是少见。巍然立于上村村头五棵巨枫,村古人称为“五虎把龙头”。这五株枫树,系村始祖载种,己有千年历史,这些枫树树高都达25米之上,其中1棵为最大,胸围有3.6米,现仍生长旺盛。循村路拾级而下,又有6棵高18-20米粗有2.8米左右的枫树苦槠树依序分列路旁,根相连,冠相靠,立于树下,凉风习习,精神顿之一爽。至村中港边,有三棵苦楮树,排列在屋前,屋树河木桥浑然一体,相映相趣。据传树龄也有一百六十多年。村民戴宗招家门口,有一年己过百的桂花树,每年四季开花,至每季初月或次月开花一次,每次花期长达半月,香及近里。

村内矿产资源有瓷土、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村东部。探明大理石有10多个品种,储量约100万立方米。

此外,较著名的的林果还有:蜜桃、板栗、鸡心栗、米枣、杨梅、毛栗、野生猕猴桃、野山楂,都是村民常食之物。蕨菜、香菜、荠菜、香菇、黑木耳,马齿苋菜等野菜,满山可采摘。

三、村落建设

长溪村古宅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屋中木雕极其精美,房屋的外墙是青砖砌成,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村之传承徽州民居特色,讲究的是“四水归堂”,有的人家的堂前,用一大水缸,装天井汇集的雨水,取的是财不外流之意。内用杉木檐柱框架,贴墙的柱间都嵌有木板,因此,房间四面都是板壁,分正房、厢房,少则六间,多者达十多间。高为三层或四层,显示主人雄厚财力和显赫家族。房间的窗户多有窗户,每一片无不都是一幅极为精美的木雕,谓之“槛门”。以前大多以人多业大为荣,几代人住在一起,因此.有些大户人家房子很大,分成几进,也就有了“里堂““外堂”“后堂”之别。原有明清古屋二百多所,是徽派建筑(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婺源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皆因解放后拆建改建,以及“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现在尚存有的古宅只有四十余处,保存稍好的不过十户而己。

村境内公路建设始于1978年,至1997年,有3条村道通车。村距相邻乡村少则7、8公里,多则18公里,是婺西最为僻远的山村。村围山峦耸立,峰高路陡,解放前,人们出行靠的是步行,为求行走方便,各条通向邻村的道路全都铺填青石板,路面平整。解放后,村公路建设贯彻“民办公助”方针,1978年,村开通达镇驻地公路,全长13.5公里;1996年接通村至景得镇天宝的断头公路,全长8公里。彻底解放了村民种田肩挑背驮的历史,极大提高了全村劳动生产力。另有一条通往大连山的生产公路,全长约8公里。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公路少、公路等级差等问题,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村至甲路(岩前)、古坦戴家两条道路仍为步行山路。解放前,村中木竹靠的是雨季涨水,扎排外运;日常所需及茶叶山货销售均是用劳力肩挑驮运。现在村客货运车有客车、小型货车、三轮车共5辆。年客运量1万人次,汽车已成村民代步工具。
1998年,村架设了光纤电话线路,有100门交换机1部,安装电话179部。自然村董家2003年接通天宝网络,曹家方家线路正在与电信部门商议之中。中国移动、联通网络没有开通。

长溪石桥位于长溪村上村村口,跨村之河流,为村通往古坦、甲路、岩前要道。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全村人集资倡建,村有谚称:“石桥头上看云起,绿水青山氲绕檐;心神俱佳桥上走,延年益寿九十九。” 该桥全为青石砌成,共有六片各长7米、宽1.2米、厚0.35米长条青石组成;四片为桥面,两片居桥墩中间为四片桥面垫石,桥墩前向呈船头V型,前锐后丰,全用光面青石砌成,全长18.60米,宽2.5米,桥与水面高9.6米,桥侧面刻有“石宝”“乾隆四十三年建”字样,桥上昔有桥亭、土地庙,今已毁。清代乾隆年间,村人在桥头立有禁碑一块,全文是:“严禁敲石磨刀,河中禁止戳鱼,若有不遵违犯,重罚一定不饶”。有老人记得,这定律一直到民国时期村人依然无人触犯,那时村河中鱼鳞戏水,女人们在河中洗衣刷碗,也会随手带上条鱼,可是谁也不敢带回家,都会自觉地把鱼放回河里。石桥迄今226年,依然“跨川如虹,卧波如龙”,气势雄伟,为婺源古代桥梁中较为壮观的一座。这座石桥,每片桥面重达十五吨,从何处运来,又是如何架上桥墩,现在人们都还觉得难以想象,亦可推想出当时村人的财力、物力、人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马源桥,在下村村口桥东坑,有一用两条青石铺设的石桥,上刻“马源桥”字样,从石刻文字知晓,此桥乾隆二十四年洪水冲毁,二十五年(1761年)由村人戴世钱遗孀汪氏出资重建,算来也有244年历史了。此桥只是跨一小溪石板桥,不可与上村石桥之雄伟同日而语。

“社公亭”座落在上村,傍临村河边,建于明崇祯七年(1638年),清嘉庆二十四年(1821年)重修,为一层檐亭榭建筑。该亭跨村而建,南、北僻门,中间通道,穿村而过。亭有四圈柱子,井字随梁,简易结构。从村谱牒图中可以看出,在亭两侧原有两座房屋,但今日只见菜地了。亭分两进,一进为外间,有长条石凳,供村人与过路客人憩息,内有一庙,供奉着社公社婆,是村人求神祈福的场所,故又称为“社公庙”。“社公亭”门顶上依稀见有“马源”字样,这是村中留存有“马源”记字的建筑,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长溪村原来是称为“星江马源”,更说不上村自何来了。

登贤里牌楼位于下村登贤里入口处。登贤里是古马源人丁最为兴旺的一支所,属八家支系。登同“丁”字,取为人丁兴旺、贤知达礼之意。相传此牌楼明朝时八家一在外为官者家人出资所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牌楼7.2米,通面宽4.5米,门楼上嵌有木匾一块,选料讲究,上雕镂一龙二凤,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如栩如生,显示了徽派木雕艺术的精湛。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保牌楼不被拆毁,遂用石灰把雕刻的龙凤灰盖,时久日远,如今己无法剥去粉刷上去的石灰了。

长溪村中那条长长溪河,曲曲弯弯,沿村而过,岸边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沿河而建,古老的石桥横跨溪上,河边不时有村妇浣洗的捣棰声。村以庙岭为分界,分为上长溪、下长溪。古时庙岭是一小山丘,山后有一宝灵殿,山连接两村的路道均用青石铺为石阶,故为庙岭。在旁有一大戏屋。

长溪村的祠堂过去家族撰修族谱、家谱,蔚然成风。由于浓厚的宗族观念支配,村内建祠祭祖,树碑立传极为盛行,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宗祠或分支祠堂,有乡人共建的祠堂、有同姓族人共建的祠堂,也有大族分派所建的支祠。如上村又分上门、中门、下门,各有宗祠,也有纪念七世祖令陈公祠,建在社公亭地带。老人回忆,祭祀祖祠树德堂、肇庆堂建于明未年代,两个祠堂在解放初期保存都较完好,尤其是肇庆堂,约四寸厚的樟木大门,用花岗石门礅作槛承托。大门上装饰着一对斗大的含环紫铜狮子。登上祠堂石阶,就会看见两根缕花圆石柱托着精美的樟木斗拱,进堂是一个正方形的天井,穿过天井踏上台阶,这便是大祠堂的正堂。祠堂门面宽广,又有两根方形石柱支撑嵌镶着各种木雕的梁檐。进入祠堂内堂,地面青石光滑无比,迎面近两丈高的照壁矗立。高大的香案上,摆放着闪闪发光的的陶瓷祭器。香案后面的神龛中,层层排列着始祖匡德公第几十代孙,属于这个祠堂族系的列祖列宗的牌位。从左右两边转出,步下两级石阶,左右回廊偏厢,两边各有四根木柱斗拱承托着回廊的瓦面,布局显得严谨肃穆。在下村,有称下村史祖的雪寿公祠,有永锡堂、忠义堂、固本堂、丰祠。还有庵、庙多处,戏台、社坛、宝灵殿。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