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能震慑拖欠高温补贴的“老赖”? 文╱渝东布衣 “政府出台高温补贴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都不能无视这项规定,不仅要发放,还要按时、足额发放到劳动者手中,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市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出现用人单位拖欠高温补贴的情况,市民可拨打电话向市安监局举报。(2010、8、6重庆日报) 进入“二伏”,重庆各地集体发起了“高烧”,在副热带高压和大陆暖高压两股势力的控制之下,气温直逼40℃ ,汽车自燃,户外作业工人中暑晕倒……肆虐的高温仿佛无形的杀手,已经威胁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烈日炙烤下的劳动者格外让人牵挂。这几天,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招用童工的处罚。纷纷走向街头、生产第一线、建筑工地……向奋战在高温下的交巡警、清洁工人、建筑工人送去清凉的饮品,这样的社会温情我们当然乐意看到。但是,如中奖般的慰问只是少数人的幸运,何况有了今天,明天又该如何?还是未知数,毕竟慰问也不是天天能有。因此,对为数众多的劳动者而言,发放高温补贴才更值得期待。 所幸,素以“火炉“著称的山城重庆,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该办法规定,当气温升至37℃—40℃时,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必须向劳动者发放每天5—10元的高温补贴;超过40℃时,每天补贴10—20元。按照这个规定,今年重庆市的劳动者应该享受多少高温补贴呢?据市气象局统计,7月主城区共有8天气温在37℃以上,其中有1天“烧”上了40℃。按照我市高温补贴标准算下来,这一个月,我市劳动者可以领取最低45元、最高90元的高温补贴。从补贴的金额来看,相较一线工人拚命加汗水的付出,并不是很多,想知道劳动关系仲裁。但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性关怀”,值得期许。 气温居高不下,政府规定发放的高温补贴,能否兑现?成了拷问社会良知的现实底线,但从记者走访的实际情况来看,差强人意,情况堪忧,仍有部分劳动者尚未领到高温补贴。环卫工人、电力工人、工交司机普遍落实较好,让人稍感安慰。那么,没领到补贴的是哪些人呢?从交通协勤队员、建筑工人和小区保安,得到的回答却多是没领到补贴,甚至一名保安还说,若不是记者问到,他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一项特殊的补贴。 纵观这些没能领到补贴的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实、木讷、技术单一,生活在社会底层、大多与用工方无劳动合同保障关系,但又特别珍惜这份已有的工作。多年来,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使他们已经养了成逆来顺受的习惯,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已经是最大的奢望,逞论什么高温补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能否享受到政府规定的补贴,关键在于老板悲悯的良心发现,而非工人主动权利诉求所能主导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博弈中,作为第三方的政府有关部门,不但在政策宣传上敷衍塞责,而且对用工方的监督上明显缺乏角色意识。面对这么多一线劳动者权利被束之高阁,市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出现用人单位拖欠高温补贴的情况,市民可拨打电话向市安监局举报。这样的举措看上去美,但在笔者看来,纯粹是玩花拳,转移不作为的责任风险罢了。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电话暂且不表,但如果把高温补贴和饭碗相比较,谁更重要?答案不言而喻。那么,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敢于冒着饭碗被砸的风险打电话举报老板?除非脑子进水,否则谁也不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笔者以为,打电话举报拖欠高温补贴的“老赖”,只能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有关部门与其在凉爽的办公室里坐等举报电话,还不如主动出击,才是责任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