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出国到加拿大不久,由于英语不好,没法找我的本行计算机的工作。通过报纸上的广告,我找到一份在一个加拿大人的家庭中教中文的工作,心想我可以一边教孩子中文,一边跟加拿大的"独立学习中心"学习英文。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叫巴博(BarbSingleton),是高中校长,她有4个儿子。1992年她从中国扬州领养了一个3个月大的女婴,并给这个女婴起名叫艾玛(Emma)。1993年她又从另一个领养家庭接养了一个2岁大的女孩,起名叫晒米(Sammie)。我到她家时,爱玛是两岁,塞米是2岁半,还有一个巴博自己的小儿子,4岁的吉米(Jamie)。巴博非常热爱中国,她为了能让这两个领养来的中国女儿保持中国文化,收养。从一开始,她就花钱请了教中文的老师,每天定点教孩子中文,同时她自己也尽力的学中文,家里到处都贴着中英文对照及标有拼音的提示字条。她还买了一些中文的看图识字的大图挂在墙上,买了中文歌曲磁带及书籍供孩子学习。她规定在她家里一定要和孩子讲中文,即使孩子听不懂也要讲,并且回家后,她会从孩子那里了解情况。记得有一次,那天我为了练英语,教完孩子中文后,我就和孩子用较多的时间讲英文。第二天,她给我留了条子(巴博上班早,她都是用留条子的方式和我交换信息),批评我没有用全部时间和孩子讲中文。当孩子长大些后,巴博还多次领着她们到中国去过暑假,一呆就是2个月。在中国,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她在当地的一个学校里教英文,她的两个女儿在小学里和中国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中文。她就是这样不遗余力的为这两个中国孤儿保持中国文化而不懈地努力。 巴博还常常告诉晒米和艾玛"你们妈妈在中国,他们很爱你们","等你们长大了,你们可以回去找你们的妈妈"。在巴博的家里每个房间都挂有"我爱你们""要有爱心,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等条幅。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得都很和睦,团结。巴博还根据孩子们的特点,从小就为艾玛请了钢琴老师教她学钢琴,晒米性格像男孩子,巴博就送她去学了空手道。现在他们都已经17,18岁了。晒米去年刚刚进了多伦多的一所大学,艾玛从小就爱美,喜欢化妆,现在她在学化妆。这些被领养的孤儿在国外生活的非常愉快和幸福,她们真是幸运儿! 在巴博家,朱莉收养的孩子。我干了两年多,后来觉得英语好些了,就找了计算机工作,回到了我的老本行,离开了她家。这两年多和巴博家的相处,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有时还是互相探望,相比看婚姻家庭刑事诉讼案件中的死刑适用。互相联系,我们之间,无论谁有困难,找谁帮忙,我们彼此都会没说的尽全力的去帮助。去年7月份,我去多伦多看儿子的同时,也拜访了巴博家,并照了一些照片。 巴博和我: 右起,巴博(Barb),晒米,艾玛和我: 前排右起,晒米和艾玛。当年的小姑娘,转眼如今变成了大姑娘: 下面一副照片是巴博的婆婆道瑞瑟(Dorothy),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在这里我不能不讲讲有关她的故事。记得我在她家工作期间,平时道瑞瑟由于年龄大了,常常呆在家里。一次吉米感冒了,我在电炉上烧了小半锅的姜汤,准备烧好后给吉米喝,趁这工夫,我就领着孩子们到外面去玩,可出去后,我却全然把烧姜汤的事给忘了。等我领着孩子们回家后,只闻的一股烧糊的味。我吓坏了,赶紧打开锅盖一看,只见里面一点水都没有了,锅也烧黑了,但这时炉子的火是关着的。我知道一定是道瑞瑟闻到糊味把火关上了,我知道我闯了大祸,赶快进屋和她直道歉。可我没想到是,道瑞瑟坐在那儿,非常平静的说到"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的",她没有批评我,也可能她知道我已经意识自己的错误。她的宽容和大度,使我感到无地自容,收养条件。也非常感动和受教育。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她们家要举办一个春节聚会,大家都在为这个聚会忙碌着。忙碌中,我不小心将她家的一个英国造的蓝瓷花小盘子打碎就了,我知道那个盘子是很高级的,也很贵,就赶快报告了道瑞瑟同时也向她道歉,可她关心的不是这个,嘴里一个劲问我"areyouokay?areyouokay?"(你伤着没有?你伤着没有?)。她就是这样,老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事事替别人着想。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待人要真诚,宽容和大度的优秀品质。 幸福的的全家,其中包括巴博的两个二媳妇,左三是巴博的丈夫--炮(paul):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