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债权债务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债权 > 债权债务常识 >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时间:2012-02-23 13:15来源:谭延桐 作者:我为猫咪狂 中国法律网
资料包括:论文(8页7115字)

说明:

[摘要]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IPO后的股权与债权的融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的初始市值,于是我们选取了家庭耐用消费品行业以及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对同行业间各组匹配公司进行直接比较,从而发现:站在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角度考虑,债权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这主要是股权融资的软约束造成的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进而导致企业进行多次股权融资行为后市场价值下跌。

一、引言

西方公司财务理论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运作目标,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尤其是债权融资与外部股权融资之间的选择问题,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理论就这一方面进行了分析。学会 债权。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类观点--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基于企业管理的理论。

权衡理论有三种基于不同角度分析的理论。起源于MM理论的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融资时主要权衡债务融资税盾收益和财务危机成本,从而寻找该最佳债务比率;而基于代理成本的权衡理论认为,企业会在债务融资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减轻股东与企业实际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自身带来的代理成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寻找到最佳债权融资规模,企业的融资行为就是寻找这个最优债权融资规模;而基于公司控制权的理论从普通股具有选举权(这标志着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债务并不具有选举权这一差异入手,通过目标收购公司管理人员对自己持有股份的收益与自己控制公司的非货币性收益之间的权衡,分析他们的融资行为,从而认为债务融资对目标收购公司的投资者很有利。

信息不对称理论发展很快,已经成为金融、经济学领域内很重要的一个分支。该理论认为,由于不对称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存在,债权融资被市场认为是公司经营质量良好的信号,而股权融资则相反,于是对于公司来说,进行债权融资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从而使得市场对公司的未来前景预期提高,而股权融资将会导致市场预期变差。因此, 债权。对于公司而言,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例如,基于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交互作用的理论认为,行业的产品市场条件或者竞争状况对最优债务政策会产生较大影响,但企业通过发行足够的债务,可以向竞争对手传递他们不减产的信息。所以,债务融资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类观点主要是考虑实际的企业管理所发展起来的理论。基于风险管理的融资理论认为,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利率和汇率风险,企业倾向于采用债权融资(这个时候不能采用股权融资)以做到企业资产期限和币种的匹配。基于现金管理考虑的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现金流比较充分时,他们就会按照成本最低原则选择融资方式;而当企业的现金流紧缺,或者当企业主为了避免在公司经营不善时期仍然有现金支出,企业就会倾向于进行现金支付压力小的融资方式。而企业往往会发行长期债务,并且保证有固定的项目收益可以与现金流出相匹配,从而保证企业的流动性。

目录:

一、引言

二、实证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以及前期的分析

四、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比较

五、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LoughranandRitter(1995), 债权。TheNewIssuesPuzzle,JournalOfFinance,50:23-51.

Myers(1984),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JournalOfFinance,39:575-592.

HarrisandRaviv(1991),TheTheoryOf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e,46:297-355.

Jensen(1986),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Reviews,76:323-329.

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载《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文宏:《融资偏好与融资效率》,载《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第11期。

李向阳:《上市公司需要付出什么?》,载《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7-8期。

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陈斌、李信民、杜要忠:《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4月15日。

李学:《投资者收益、风险和行为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年12月3日。

作者点评:

写作心得、体会、及文章所获其他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