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债权债务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债权 > 债权债务常识 >

《通胀来临时的投资策略》--通货膨胀债权人债务人通胀劳动成果|

时间:2012-04-10 11:27来源:潇儿菲飞 作者:农民出城 中国法律网

通货膨胀:意味着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指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程度。

在货币没有产生前,人们交换劳动成果时,喜欢共同确定一种等价交换物,俗称硬通货,先后由稀缺的贝壳、铜钱、黄金、为公共流通货币。

人们约定每生产出来一个单位的劳动成果,相应的发行等价值的货币,如果发行出来的货币多于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显然就升值了,货币相对就贬值,俗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象疾病一样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严重程度。当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时,称温和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的状况为温和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率为二位数或三位数上涨时,称急剧通货膨胀,日本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发生高达50%-700%的通胀。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对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

当通胀率大于三位数以上时,称恶性通货膨胀,象癌症一般窒息整个经济,市场经济势必变得一无是处。

苏联人当1992年物价突然放开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5年内价格会上升1000倍,那些仍旧以传统方式保留财富的人都是不幸的,他们眼看着自己的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债权人就是将钱借给别人的人。

债务人就是将别人的钱借来的人。

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们所持有的资产与负债的种类有差别而造成的。

如果欠别人的钱,http://www.5law.cn。那么价格急剧上升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意外收益。

假设你为买一所房子借款10万,每年偿还固定的本金和利息是1万元,倘若大幅度的通胀突然将所有的工资收入都翻一番,虽然你需要偿还的贷款名义上还是每年1万元,但你的贷款实际成本却只有原来的一半,你只需要付出去一半的劳动来支付这1万元,这种大幅度的通胀使你的抵押贷款的实际价值减少了一半,从而增加了你的资产。

相反,你是个债权人,价格突然上涨,会使你变得比以前穷一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有害于债权人。

美国是债务人,中国是债权人,杨白劳是债务人,黄世仁是债权人,可是美国和杨白劳借到钱不去投资,而去消费。

记住,当通货膨胀来临时,一定争做债务人,不做债权人。

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是通胀期远大于紧缩期,一般通账率在3%为最佳点,所以银行给储户的利率总在3%左右,让储户不赔也不赚的境地。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借来的一大把钱干什么用?往何处投资,这点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所有的投资品,房子是最稳定可靠的,即使房价是下降趋势,也不要慌,房子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别的投资完全掌握在国家或机构手里,你只能无奈的随波逐流。即使你手里握着钱不也是同样的贬值吗?国家发行货币就是在稀释你手中的货币。

具体怎样买房子,在同等时间里增值速度比别人快,是我讲课的精髓,下次活动继续讲述。

下面我继续阐述人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和属性,很有必要澄清。

我们每个人把手中暂时闲置的钱存入银行,存钱人就是债权人了,银行就是债务人,通胀来临,银行占了便宜,存钱人吃亏。

相反,聪明人想尽一切办法,从银行贷款出来,这时银行就是债权人,贷款人就是债务人,通胀来临,借到钱的人占了便宜,银行吃亏了。

关键是你借到钱去干什么,千万不能借钱去消费,必须是投资,并投资房地产,投资别的,银行也不会借钱给你的。

为什么银行支持你去投资买房呢?因为房地产在银行家心目中是最好、最可靠的投资品,即使房价跌去50%,银行也不会赔钱的,因为房屋他项权利证是银行的,所以银行敢大胆借给你钱。

银行借钱给你买汽车,不也是拿你的房子做保抵押的吗?房子是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