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前,传来双龙即将破产的消息,文章标题为“双龙今日面临破产 4000名警察血战工厂”,看看标题就让人奇怪,破产就破产吧,怎么还有4000名警察血战工厂呢?这就是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存在的一个现实区别,他们有“工会”这么一个组织,来与企业对话,初衷是保护工人的利益!但是在民主的旗帜下,工会组织的罢工或游行,逐步演化为某些政治组织团体的工具,因而这种政治团体之间的斗争,不仅不能保护工人的权利,同时也更加加巨了对已经面临破产边缘的企业的摆脱困境的困难。 有媒体指出:“据相关报告显示,本次双龙的破产,不是因为双龙公司的大股东及高层管理者的过错,导致公司进入回生程序。公司进入回生程序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2008年国际油价暴涨,以及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公司在韩国国内和海外的整车销售急剧下降;美元兑韩币的汇率暴涨导致成本上升;公司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低下,收益性下降。” 对于挽救双龙的途径,双龙公司共同管理人朴永台曾表示,公司必须通过四个步骤才能走出回生程序。分别是:裁员;以裁员为前提进行融资;债权团批准裁员和融资为前提条件的回生计划方案;寻找新的投资人。 这种从企业看来唯一的也是符合市场的方案,却不能实施,那么受到的损失仅仅是韩国工人与双龙汽车吗?从深层次看,受到损失的还有中国的企业:上汽集团。5年前,上汽5亿美元并购双龙,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随后又相继投入数10亿元用于扩大生产线、开发新产品。这次如果双龙破产,上汽的几十亿基本相当于交“学费”了。难道这些钱不是我们中国产业工人的血汗钱?我们中国企业该找谁说理去? 更加可恶的是:双龙公司共同管理人朴永台表示:“上海汽车已经放弃了经营权。一旦确定回生计划方案,就会进行财务调整和减资工作。上海汽车将丧失大部分股权,成为小股东”。 大家看看,几十亿的资产,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了,而且自己的身份也由大股东变成了小股东,难道这不是中国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另一种形式吗?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世上没有后悔药的,所以这个案列的真的应该成为警示我们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样板。那些抱有各种目的,借助经济危机对海外企业冲击造成的有利优势,从而积极投身到海外企业并购的中国车企们该醒醒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难道海外并购真的“不差钱”就行吗?这种并购真的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机会吗? 首先,从这几年传出的海外并购的消息中,大家明显可以看到,并购的对方都是一些杂市场上表现不好,或者技术比较落后,经营面临很大困难的企业,从前一段时间传出的四川民企并购悍马就可以看出来,人家美国已经在紧急危机中选择了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替代高油耗、高污染的落后汽车这样一种产业政策、或者说经济救世政策,所以才把不良资产进行抛售,看看那个傻瓜来收购,可是偏偏就有中国企业去了,把这样一个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象宝贝一样纳入怀中,还自我解嘲,“我们看中的不是这个悍马产品,而是这个品牌!” ,听到这样的话,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难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即使有一些不错的产品与品牌传出出售的消息,但是咱们也要想一想,这些优质资产是我们想买就能买到的吗?这其中背后肯定有更加深刻原因,那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把这些好的资产卖给你的,不论你出多少钱,“菲亚特收购博通获批 一汽落败”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是那么大的一个市场,好技术好产品给了中国,中国发展自己的产品,到时候他们的产品卖给谁?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某些国家的狡诈。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还要冒死往上冲呢?真的不明白! 所以前一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奇瑞、吉利”收购沃尔沃,到现在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只能当成新闻炒作来看待了,反正我个人找不出沃尔沃会卖给中国企业的理由,这样的事件不是仅仅靠资金就能搞定的。 其次:中国车企真的做好海外并购的准备了吗?海外并购除了资金方面的问题,还要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管理、发展”问题,思维的差距、文化的差距、市场的差距、政策法规的差距,所有这些都是海外并购必须面对的而且比资金问题更难处理的问题。在国内,仅仅管理一个中国市场,管理中国的员工,中国政府也会扶持自己的企业,一切道也是比较容易的。到了海外,除了面对工人的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要面对劳工,更加要面对当地政府,这些大企业往往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厂,各地的情况又都不一样,试想一下,连国内自己的企业都还管理不好的企业,怎么去管理这个多元化的跨国企业?我们真的不想再看到双龙与上汽这样的结果产生,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最后还戴上“傻二”帽子。我们要说的是几十亿的资金都是咱们国家的钱,都是中国产业工人的血汗钱,凭什么白白的给了别人的同时,而我们的企业却没有一点脾气,还自嘲“交了学费!”?这也许就是太想走出去的中国车企的悲哀了。 中国的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太大了,国外品牌、合资企业的产品就占据了我们国内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要多,那么这么大的市场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就看不到,放着国内市场让国外的企业蚕食,自己却要想占领国际市场,这难道不是一种畸形的,不可理解的做事方式?所以,回到现实,先把自己家门口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企业作强,把自己的品牌作强,积累经验,积累资金,到那时我们的海外扩张之路会平坦的多! 再次:海外并购对我们蓬勃发展的国内企业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扩张方式,事实证明国外的跨国企业也是成功的,但是不要忘了他们走过了多少年的海外扩张之路,而我们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慎之又慎。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问一下我们自己:“为了国外的一个品牌就去并购一个企业”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去做吗?难道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就不能有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品牌去占领海外市场难道不是一条更好地路子吗?我们可以看看海尔品牌,走的就是用自己的品牌占领世界的路子,到哪里都是“中国海尔”,而不是“双龙上汽”,这里面的意义难道仅仅是在名字上面的几个字的差距吗?虽然“海外并购品牌”与“用自己的品牌去并购”都是走出去的路子,但是既然我们看到了目前的状况,我们国内的企业何不静下心来,按下那颗浮躁的心,用十年磨一剑信念,做好国内市场,做好自己的品牌,用咱们国人自己的品牌去占领全世界,难道不是一种更加自豪的梦想? 最后,我们不应该反对海外并购,但是我们坚决反对盲目的海外并购,我们希望早一天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大舞台上舞蹈,但是我们更愿意看到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冲锋陷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