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舒兵 通讯员 尤利华
当前,医患纠纷已成为法治社会的不和谐音符。记者在沙洋县各地采访时发现,该县沈集镇中心卫生院从2009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他们是如何有效化解医患矛盾、预防医患纠纷的?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沙洋县沈集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该院的文化长廊里,一份版面简洁、文风清新的内部小刊物《法治医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健康常识”、“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法律解读”等栏目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医院整洁宁静的环境,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切的交流,让人感觉到温馨和谐。
“小刊物发挥了大作用。我们创办的《法治医苑》,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为医院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院长周茂雄一语释惑。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在镇级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增多,矛盾也随之增多。“有些医护人员不知道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纠纷处理中常常处于被动。”为此,沈集镇中心卫生院开始思考和探索。2008年8月12日,第一期《法治医苑》诞生。在“创刊词”中,该院提出了展示医务工作者精神风貌、探讨和交流医疗技术、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打造“诚信沟通、和谐发展”的医院文化品牌这一办刊理念。
“发生医疗纠纷如何诉诸法律”、“疫苗事件增多的背后”、“医患纠纷典型案例评析”……一篇篇来自院内外的文章,一个个真实的“以案说法”,从理论到实践,《法治医苑》让法律知识通俗易懂。通过撰写投稿、法律知识测试,目前,全院医护人员主动学法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医疗事故纠纷案例。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同时,通过进行交流探讨,也促进了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降低了医疗风险。除作为各科室内部学习资料外,《法治医苑》还配发全镇24个村(居)委会,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引导群众按法律程序处理纠纷,保障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纠纷没有了,医护人员安心了,患者也放心了。全院的年门诊量由两年前的4万人,增加到近8万人,县外转诊率在全县最低。
另一方面,《法治医苑》也成为该院院务公开的一个窗口,增加了医务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医患的信任度。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该院通过《法治医苑》发布相关信息,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辖区群众免费建起了健康档案,开办了“准妈妈学校”,开展了以“责任心”、“建设家园”等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