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2013年司法考试“拿来主义”行不通

时间:2012-12-10 22:39来源:林心如 作者:sunday 点击:
很多朋友已匆匆踏上了2013年之旅,其中很多人把应付司考的方法归之为通过司考的工具。这些工具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只要自己用了跟成功者同样的工具,自己也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殊不知,有些工具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用得好的。在司考的世界里,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

很多朋友已匆匆踏上了2013年之旅,其中很多人把应付司考的方法归之为通过司考的工具。这些工具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只要自己用了跟成功者同样的工具,自己也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殊不知,有些“工具”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用得好的。在司考的世界里,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

任何一种有用方法都是由一种特定的理念来支撑,等这种特定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了之后,该有用方法就成了一定范围里的真理。无论怎么说,司考都是狭隘的,而一度被称道的方法也不太可能上升为真理。因此,想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出真理性共性是比较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在使用别人方法时产生无法与自己原有的理念接轨,并或多或少存在排异,最终使得该方法不能在某个人身上发生其原有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司考中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成败的关键了。我们听不少人在这样讲,唉!第一年,我们运气太坏了,只差5分;第二年,我们运气真坏透了,只差了1分。这种讲法如果只是与人开个玩笑,或者刹那的自慰的话还不是太糟,如果在其脑子里就存在这种投机的心理的话,我们想其失败的根源也就明朗了。他的失败不是运气不好,是他那种在复习时已经存在的喜欢怨天尤人的投机心理。全国参加司考者几十万,要知1分之差的,全国又有多少人,如果有100个话,那其实已经差了100分。我们前面提出个“考试意识”的问题,朋友们看是看了,但我们想真正能够体会我们所讲的考试意识到底是什么恐怕还是不多吧。这种意识就是一种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失败还会继续!于此,我们想得出第二个结论:在司考过程中,无论你水平如何,既然参加的是考试,就先树立一种绝对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作风,哪怕你所谓的学术真的很厉害。如教育网老师所言,司考就是一个考试,仅此而已。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应试的态度。

你也许看了很多别人的学习方法,可每看一种都会让自己胆战心惊,因为你发现自己的方法与别人所讲的有差距,尤其是觉得其说得很有道理的时候。在此,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从今而后一定要摒除这种念头,因为这样是很可怕的。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拿到任何一种方法,哪怕是司考状元的方法,你们可以浏览他们的内容,精彩的地方还可欣赏一下,可千万不要执着于其方法的具体内容本身。什么复习计划时间作息表呀、什么复习步骤呀等这些东西我们个人理解是可以参考一下的,但根本没有必要马上对此做出巨大反映,并修改自己的原有计划。因为每个人的作息时间与精力的时间点都不一样,并且有些计划也只是别人理想化的东西,真正实行起来他自己都未必能做到,你又何苦受他所累呢?复习最、最、最重要的是你看进去了多少,不是你看了多少。一定范围里,时间与结果是不成正比的。我们不是说别人的东西没有用,我们想我们们更应该多去思考的是为什么他会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他想到了这点而我们却一直在盲目地复习。我们想这就是差距吧。那么又如何去思考“为什么”呢?我们想这更多是个人习惯思维问题。不过暂时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1)别人提供了我们认为很好的方法,而我们却没有想到也没做到,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考试中我们与他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差距呢?当年考试前一个月,一位已是二次参考的考友天天拿成套的历年真题模考,卷卷百分左右,让我甚是羡慕。但介于自己的情况,没有贸然尝试,依旧按部就班实验班的课程,任由他如何品头论足。结果,我顺利一次过关,那位仁兄却连续几年与司考纠缠不清。

(2)想要改善这种差距甚至超越这个差距,如果拿来主义显然还是不行的,但我们相信你暂时还真想不出所以然来。于此我们建议你停下来,先不要去想这个问题。一个人如果懂得在面对极大挫折时还能告诉自己我们一定会成功的话,那个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如果在此之后还能够冷静地去开导别人的话,他已经成功差不多了。相信有一点大家是认同的,无论是什么东西,交流永远是很重要的。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也就是些破铜烂铁。在无法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方法时,最有用的方法是用实践创造方法,而实践本身又是最好方法。敢于、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别人听,然后认真地去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要不停地改善。别人的方法永远都只能参考,绝对不可拿来主义!那么,我们所说的方法就不是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的什么条条框框,好的方法是在脑子里的,不用写在纸上。也只有能够把方法印在脑子里,那也就是你能通过考试的一个巨大功能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使用方法的方法。

朋友们,别人的成功经验、有效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但那是有选择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浑沦吞枣,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2013年需要我们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精彩链接:

转发分享: 将文章“”转发至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网让更多网友分享。 分享到: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死者享有身体权吗?

    人死后,其身体权是否完全丧失?自愿捐赠遗体者的家属能否对遗体的最终走向享有更多的...

  • 1110 01

    全国站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热门城市: 您的位置: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受贿罪量刑...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