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师在和孤独症孩子做游戏 今年8月,2岁的小明宣被父母遗弃在南京湖南路上,小明宣撕心裂肺哭泣的照片被传上微博,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9月份,这个被诊断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终于在网友、媒体的关注下,找回了曾经遗弃他的父母。带着爱心人士的捐款,小明宣在母亲全天陪伴下在南京明心孤独症康复中心(明心幼儿园)接受训练。 时隔两个月,快报记者走进南京明心幼儿园、鼓楼特殊教育学校,走到被孤独困扰的孩子们中间,去触摸并感知这些带着明显孤独印记的孩子。这群孩子被形容为“来自遥远星球”:漂亮、神秘;却和我们这个世界隔着百万光年,可望而不可及。 罗大佑在《你的样子》中唱道:“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可是在现实中,情况正好相反:“聪明的孩子”才是上帝的恩宠,而这群孤独的孩子,则提着易碎的灯笼,摇晃地走在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轨道上。 灯笼里有烛光,烛光里有希望,但是灯笼提在孤独的孩子手里:易碎。这些孤独的孩子,亟须全社会的帮助,亟须大家伸出援手,把他们从“遥远星球”带回地球。 随时随地 冬冬都能找到磕头的地方 真真大声地笑着,不停地笑,甚至在初冬的寒意下笑出了一身汗,也没有人知道他在笑什么;坐在他对面的可可不停地重复:“你让开,你让开,我要开车,呜——呜!”这是两个孤独症小朋友的互动。可他们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一样,走不进彼此的心里。 快报记者和南京明心幼儿园园长陶菁菁通电话的时候,听见背景音一片嘈杂:清脆的哭喊声、有点急躁的脚步声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呼唤……陶菁菁接电话也是匆匆忙忙,也许她又看见哪个小孩从家长手里挣脱了,想帮忙去制止。 这是一所家长、孩子、老师一起上课的幼儿园,因为这里的134位孩子都是孤独症儿童。 这些孩子仿佛来自遥远的星球,用星星般的眼眸观察这个他们不小心闯入的世界,并很少做出反馈,而家长和老师们都想把他们带回到地球上来。但是,他们大多仍然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穿行于孤独中。 走进明心幼儿园的大厅,一眼就能看见3岁的冬冬,蜷着身子,双膝跪地趴着,不断用额头撞击着冰冷的地面。强行被奶奶抱起来后,他又执拗地哭着恢复了之前的姿势,额头上一片通红,泛起点点血印。 随时随地,冬冬都可以找到一个“磕头”的地方,有时是在地上,有时是在沙发上,有时则是上课的课桌上,伴随着无法劝止的哭泣。如果老师叫到冬冬的名字,他也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游离的眼神,就那么一扫而过,拒绝与任何人交会。 一个半小时后,冬冬有些累了,仍以双膝跪地的姿势趴在地上,只是停止了撞击和哭闹。在他的身子下面,多了一摊尿液。 “你这孩子,怎么又尿了!”冬冬的奶奶大吼着。 这样愤怒又心疼的家长、不说话但狂躁不安的孩子在明心幼儿园能见到不少。很多家长一开始都不相信这是一种病,就像冬冬的奶奶一样,直到今年5月份,她才意识到冬冬是“天生不懂事”。但她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孤独症,自己的孙子又为何会患上这样一种“孤独的病”。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作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孤独症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老师说请小风举起右手 小风会犹豫地举起左手 冬冬所在的班级一共有10个孩子,其中8个是男孩。40分钟的体育课,有6个孩子因为无法完成一个简单的扔球动作而大哭。安慰、鼓励、呵斥……有的家长失去耐性,强行用手堵住孩子的嘴 ,或者,拿起了准备在一边的藤条。 “我可以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心敏是一位孤独症患儿的妈妈,她说,从儿子宁宁被诊断为孤独症那天开始,快乐就从她身体里被抽走了,只剩下难过、失望、悲观,“现在的我,充满了焦虑,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明心幼儿园小学班的孩子们在上识字课,14个学生,前后左右都围有老师。老师们得时刻注意着,因为总有孩子会冲动地开始“自我行动”。 在明心幼儿园,最大的孩子已经有13岁,家长不放心把孩子送去培智学校,便一直让孩子在明心学习。透过教室的窗户,有位小朋友不停地朝记者招手,处于换牙期的他笑得一脸灿烂。“他现在逢人就招手,大概是最近刚学会的‘拜拜’动作,总是重复一种动作也是孤独症的反应特征。”一旁的志愿者解释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