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一、合同主体确定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名称及其行为能力法律风险:(1)合同主体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风险;(2)合同主体名称与工商登记的名称不一致的法律风险;(3)签约主体非实际权利义务履行人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严格审查签约主体的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记录,确认其是经工商登记并有效存续的合法企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审查合同主体的名称,使之与签约主体工商登记名称相一致;(3)以合同的实际履行人做为合同签约主体。 2、合同主体履约能力法律风险:(1)对方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法律风险;(2)对方不具备合同履行能力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签约前要求对方提供相应资质证书,必要时到相关部门核实;(2)签约前核查对方的履约能力,确保合同正常履行。 二、合同签订过程法律风险 1、对方签约代表人未取得合法授权的法律风险:对方签约代表人未取得合法授权,引起合同效力相关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在合同签署前审查对方签约代表的委托权限期限,避免发生越权代理或无权代理。http://www.5law.cn/info/a/minshang/hetong/2012/0111/84161.html。 2、合同先履行后签署的法律风险:合同先履行后签署的法律风险,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引发合同争议。 防范措施:坚持先签署书面合同,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后再履行合同,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书面依据与保障。 3、合同条款有空白内容的法律风险:空白部分的填入内容可能与我方的真实意愿不符,存在加重我方义务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在合同签章前,确保合同内空白部分已全部填写完毕并核对无误,合同。符合我方真实意愿。 三、合同权利义务约定的法律风险 1、权利义务约定不对等的法律风险:(1)加重我方合同义务、排除我方合法权利的法律风险;(2)违约责任约定不对等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分清合同义务的法律性质和归属,排除依法不应由我方承担的责任;(2)按照公平原则和对等原则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2、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权利义务约定不明,履行合同时对方可能推托责任引发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严格区分且准确表述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或合同争议。 3、权利义务约定无效的法律风险:(1)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2)约定了合同主体外第三方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导致约定无效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确保合同中关于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的条款具有合法性;(2)合同条款仅能约束合同签约方,如需约定第三方的义务与责任,应将第三方列为合同签署人,或与第三方签署相关内容的协议。 4、未约定保密义务的法律风险:对方泄露我方的商业秘密,造成公司损失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在合同中约定对方的保密义务;(2)明确对方违反保密义务时应承担的责任;(3)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 四、合同履行条款的法律风险 1、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对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准确约定合同标的,标的未能确定数额的,应约定标的计算方式,便于合同的履行。 2、标的物数量、质量、产地、标准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标的物的数量、质量、产地、标准约定不明,导致合同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明确约定合同标的物的数量、质量、产地、标准,必要时用大小写表述。 3、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约定不明,导致发生合同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期限、具体地点和履行方式;(2)注意明确双方履行各项合同义务的先后顺序。 4、付款条款的法律风险:付款义务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付款的条件、金额、时间及支付方式,以及收款方提供真实票据的义务。 5、交付条款的法律风险:对交付方式、步骤、验收、风险转移时间及交付的附随义务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在合同中明确交付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约定标的物交付后的书面确认义务;(2)约定验收的标准和步骤,明确样品与标的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约定交付标的物时同时交付相关证书或单据;(4)明确约定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6、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和费用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未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的责任主体和费用承担,可能发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引起责任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方是安全文明施工的责任主体和赔偿主体;(2)约定若对方未能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我方有权相应扣减或不支付安全文明施工费用;(3)约定安全事故或文明施工责任给我方造成的损失由对方承担。 7、结算条款的法律风险:未明确结算的范围、依据、时间、条件和程序,导致争议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明确参与结算的项目范围;(2)约定结算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明确相关政府部门的发文是否能够作为变更计价的依据;(3)明确结算文件的范围;(4)约定结算的时间、条件和程序;(5)约定结算争议的处理方法。 8、保险条款约定的法律风险:未约定投保义务,或对投保人、受益人,保险费的承担、保险事故责任的承担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对于需要投保的重要合同,应确定投保人、受益人、约定投保的时间和保费的承担,以及约定当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后,仍未能填补我方损失的,对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9、质量保修条款的法律风险:未约定质量保修的范围、期限和费用承担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明确约定对方承担质量保修责任的范围和期限,及其对保修费用的承担;(2)明确约定对方及时保修的义务,当对方未及时履行保修义务时,我方另行委托第三方维修所发生的费用由对方承担;(3)明确因未及时履行保修义务,导致我方或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对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10、对不可抗力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可抗力产生费用的承担,以及不可抗力发生时对方的义务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根据合同的类型和特点,充分考虑不可抗力对我方的影响后,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2)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所引起费用的承担;(3)约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对方及时通知和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4)约定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履行情况发生变化时的处理方式。 11、税费承担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未约定税费承担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明确约定税费的支付方和承担比例,以及对方未能及时缴纳税费时所应承担的责任;(2)对于应由对方负担的税费,尽可能避免约定由我方承担;(3)我方应严格审查对方税费缴纳凭据是否真实有效。 五、其他条款的法律风险 1、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法律风险:(1)合同变更未及时签署书面协议的法律风险;(2)未约定合同解除条件、期限或程序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双方协议变更合同,应及时签署书面补充协议;(2)明确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期限、程序以及解除后的责任。 2、争议解决条款的法律风险:(1)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导致出现一裁终局的法律风险;(2)约定了对我方不利的仲裁机构或管辖法院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约定争议解决方式时,尽可能选择诉讼方式,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合法权益;(2)尽可能约定有利于我方的仲裁机构或管辖法院。 3、履约保证条款的法律风险:(1)合同中未约定履约保证条款,可能造成损失的法律风险;(2)履约的保证方式和条件约定不对等的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1)在合同中约定,对方应提供资金、财产或其他担保;(2)避免约定加重我方履约保证责任的条款。 4、通知义务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1)未约定对方通知义务的法律风险;(2)未约定对方收取我方通知的地址,及地址变更时如何处理的法律风险;(3)未约定通知义务的履行方式。 防范措施:(1)明确约定双方履行通知义务的方式;(2)明确对方的通讯地址,约定对方通讯地址变更时,须及时通知我方,否则对方自行承担相应责任;(3)在合同中明确,将文件发送到对方通讯地址后即视为已履行通知义务。 5、合同附件法律风险:(1)未将合同所涉及的文件作为附件,或附件内容表述不明确的法律风险;(2)未约定附件的法律效力。 防范措施:(1)将涉及合同履行的重要资料如清单、承诺等文件作为附件,其内容的表述应明确、清晰,为合同的履行提供完整依据;(2)明确约定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及当两者内容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选择适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