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婚姻家庭 >

婚姻心理咨询——婚外恋心理

时间:2012-04-19 23:04来源:宋可 作者:erin 中国法律网

一、什么是婚外恋
成年男女在法定婚姻关系以外产生的恋情。婚外恋是夫妻关系不稳定的产物,也是婚姻纠纷、家庭解体的常见原因,且易于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婚外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有配偶。但在心理上倾慕与行动上追求配偶以外的已婚或未婚异性,或接受配偶之外已婚或未婚异性的追求;另一种是自己尚未婚配,但在心理上与行动上追求已婚异性,或接受已有配偶的异性的追求。婚外恋多发生于婚后适应期以内,尤其是在配偶间出现感情危机时。
1、产生基础:如果现实生活中的婚姻质量不高,就难以经受婚后感情的波折和打击。婚姻。以金钱、地位、容貌、住房等为条件缔结的婚姻占有相当比重,造成了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夫妻双方对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与对婚姻原有的期待值有关,同时也受自我感受和外向比较两种参照系的影响。自我感受参照系是一种涉及肉体和心理的自我感受,是婚姻关系最直接、最基本的体验,对婚姻关系的稳定十分重要;外向比较参照系是通过对他人婚姻关系的评估而引起的心理感受。一对婚姻关系自我心理感受很差的夫妻,婚姻。在和他人的婚姻相比较时,往往会强化他人婚姻中的美满和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况比较容易促成婚外恋情,并通过和婚外恋人产生的感情同自己的配偶相比较,使婚姻的矛盾激化,加剧婚姻的不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婚外恋呈逐年增多趋势的原因相当复杂,而并非因为缺乏真正的离婚自由。事实上2010年节假日表。一些已经“死亡”或应该“死亡”的婚姻固然应该以离婚告终,然而,婚姻和家庭决非纯属个人私事,在婚者必须对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未在中国人心中泯灭。因此,一些出现夫妻矛盾的家庭在受到各方面(包括工作单位、婚姻登记机关、家人及邻里)舆论的干预时,不愿贸然离婚;有些当事人则因为受子女、住房、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感到离婚的代价太大而却步,这样的当事人并不一定转而寻求婚外恋情。发生婚外恋情,更多的是出于性本能的缺乏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喜新厌旧,不重视婚姻双方的感情巩固。尤其是受西方性自由的消极影响,在权钱许可的条件下,婚外性行为大量发生。因此,这是社会道德风尚衰落的表现,而非没有离婚自由。
2、两性差异:婚外恋中男女两性的差异显著。从初始动因看,男性一般是为了寻求新鲜感、卸却事业和家庭的重负感、满足征服欲,女性则一般是出于补偿心理、依托心理和回报心理。从恋情特征看,男性婚外恋多因性诱惑,具有随缘性、偶发性和即兴性,恋情的爆发速度和力度甚于女性;女性婚外恋情则更注重情感基础和心理感受,在情爱的深度和持久性方面甚于男性。在角色特征上,男性呈现主动性、冲动性和阶段性,女性则更具被动性。从婚外恋的行为结果看,男性婚外恋的一般历程是从“喜新而不厌旧”到“不厌旧而弃新”,而女性婚外恋的一般历程是从“厌旧喜新”到“弃旧图新”。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男性一般更注重事业、前途,更现实;女性则多把爱情作为人生的主旋律。两性婚外恋的差异使女性在婚外恋情中容易受到更大的伤害。
2、类型:与主体的自身心理素质、婚姻境遇、社会氛围条件有关。常见的有:①怀旧型。当事人对现实婚姻不满意,进而与旧日的恋人、知己或好友产生婚外恋情。②情投意合型。夫妻双方在理想追求、生活情趣等方面缺乏共同语言或婚后感情交流不足,导致另寻知音而发生的婚外恋情。③寻求安慰型。夫妻两地分居或一方对另一方的冷漠、虐待等原因,使深感孤独、失落和屈辱的一方从婚外异性身上寻求抚慰和满足,因而发生婚外恋情。④感恩回报型。多见于已婚女性因图报异性对自己的帮助、搭救之恩,混淆友情与恋情界限而产生的婚外恋情。相比看婚姻。⑤崇拜型。对婚外异性的才华、魅力由敬慕到爱慕,进而发生婚外恋情。多见于女性。⑥报复型。配偶一方爱情转移,另一方为取得心理的暂时平衡或报复对方而与婚外异性交往,进而产生婚外恋情。
3、道德评价:婚外恋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较普遍现象,大多数人对婚外恋持否定和反对态度。婚外恋现象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复杂的,不能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关键是提高婚姻的质量。尽管婚姻质量有待提高,但是爱情婚姻仍是主流。同时,《婚姻法》也明确规定,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解除不幸的婚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外恋不但会破坏他人的婚姻家庭关系,而且也是损害自己配偶利益和对配偶人格价值不尊重的行为,这是道德和情理所不允许的。当夫妻生活出现矛盾时,需要正视并正确地予以处理。在婚姻关系未解除之前,忠诚是婚姻关系的基本要求。保持性爱的专一性,实行一夫一妻制是中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婚外恋正是对合乎人性的一夫一妻制的挑战。一夫一妻制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道德的进化,并最终表现为男女双方对对方人格价值的尊重,婚外恋行为也有悖于此。因此,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流行“性自由”、“性解放”的西方,婚外恋均为大多数人所否定和反对。
4、法律责任:对婚外恋行为本身,中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但是,因为婚外恋行为引起的虐待、遗弃、重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溺婴、伤害、凶杀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结果,中国的婚姻法、刑法及一些单行法规均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婚外恋引起的上述行为,必须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按不同罪名,依法定罪量刑,坚决予以严惩。
二、婚外恋心理主要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有:
1、 偷情
2、 负情
3、 欠情
婚外恋有哪些特征:
1、 隐蔽性
2、 陶醉性
3、 极端性
婚外恋有哪些类型:
1、 主动型
2、 被动型
3、 自然型
就其从具体情况而言,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婚姻法案例
1、 为补充心理需求的某些欠缺而产生的婚外恋。
2、长期的夫妻两地生活而导致的婚外恋
三、婚外恋有哪10种心理因素
1、完美主义者的心理
2、视野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3、“喜新厌旧”的心理
4、恋旧的心理
5、补偿的心理
6、寻找知己
7、摆脱苦闷
8、漂亮的情人
9、追求时尚
10、功利的目的
四、婚外恋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1、解脱苦闷
2、寻找知己
3、喜新厌旧
4、怀恋旧情
5、追求功利
6、追求情人
7、环境误导
总之,婚外恋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一是外部条件宽松。包括社会压力减弱,外在约束力减小,经济收入增入,住房条件改善,个人隐私权得到尊重。二是社会流动增大。这使人际交往增多,发生婚外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三是道德观、价值观、婚恋观变化。
五、婚外恋心理有哪些危害
1、有悖于婚姻道德
2、有害于婚姻幸福
3、有害于身心健康
4、有害于社会安定
六、怎样透视婚外恋者性心理
有关造成婚外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 性补偿心理
2、 性相爱心理
3、 性恋爱心理
4、 性反抗心理
5、 性虚荣心理
6、 社会性接触心理
七、什么是风尘情人? 这种形式的婚外变是最容易处理,因为他们之间很少存在情感上的互相依恋。男人与风尘女子追求性的快乐是为了寻求紧张和焦虑的解脱,不会带有个人的情感投入。
他的妻子并不了解。对于这种形式的婚外恋解决方法很清楚——找出他和需要,看这种需要是否能在家里得到满足。
八、什么是经济依赖性情人
在这种形式的婚外恋中,男人为他的情人作出经济上的安排和支持,以换取她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处理这种形式的婚外恋非常复杂,因为他的情人在经济上信赖于他获得用于享乐的收入。许多男人在决定与情人断绝关系时要付一大笔钱,这笔钱的数目可能相当于给予她一年的经济支持。从原则上来说,妻子可能极力反对这样的事。但是,这却不失为处理这种复杂婚外恋关系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九、什么是已婚情人
双方已婚的男女发生婚外恋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当双方的伴侣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种关系将会自动结束。
十、婚外恋有哪些结局
结局大致有三种:
1、 双方关系中止
2、 双方想办法解除原有婚姻,重新缔结新的婚姻;
3、 既不会分手,也不结婚,双都保持原有家庭,便彼些情人关系相对稳定,情夫与情妇之间实际上构成了违反婚姻关系。
十一、如何预防婚外恋心理
1、 尽量避免寂寞
2、 努力促进夫妻生活的和谐
3、 避免爱情厌倦
4、 建立防卫机制
十二、如何矫治婚外恋心理
1、 冷静对待
2、 理智处理
3、 及时补过
十三、如何防止婚外恋的发生
1、 不要使配偶感到孤独
2、 切勿使生活变得单调
3、 注意维护配偶的感情
4、 正确处理夫妻间的两性生活
5、 给予婚姻的充分自由
十四、如何防范第三者的插足
1、 不断强化夫妻的爱情
2、 夫妻要无话不说
3、 提高道德水平
4、 夫妻保持异性魅力
5、 正确对待婚后的异性交往
十五、如何选择专业治疗婚外恋?(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