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次裁员看猫扑的商业动物的投机主义 秦尘:从二次裁员看猫扑的商业动物的投机主义 本文首发中国TNT论坛()。 千橡集团市场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为节约成本,将进行第二次裁员,计划取消在线事业部,负责媒体对外宣传的部门也将取消。 猫扑的二次裁员,没有出乎笔者意料,在第一轮9月26日的裁员事件中,笔者就断定猫扑还会裁员。12月的裁员事件,事实上,并不是一次性的裁员,应该是在最近一段时间,猫扑在不停的断断续续的裁员,12月13日不过是正式向外界公布结果。陈一舟说,下周会在博客上透露二次裁员的细节,笔者倒认为陈一舟还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吧。 一、猫扑的裁员事件背后反映了千橡是个纯粹的商业动物的投机本质。 我们可以先梳理一下千橡的发展历程: 2002年11月,千橡集团成立; 2003年12月,上线; 2004年3月,并购猫扑网;5月,推出下载软件,“DODO下载加速器”;同年喊出“以猫扑-DUDU网络矩阵为代表为新新人类的提供虚拟社区服务的网络社区服务盈利模式的第四大商业运作盈利模式”; 2005年2月,并购WOWAR.COM与RENREN.COM;8月,并购UUME,喊出“全力打造web2.0娱乐互动门户”;9月,推出“P2P宽频流媒体”全套解决方案;12月,并购DONEWS。 2006年3月,推出个人门户“我的空间”,欲造中国版Myspace;9月,第一次裁员10%;10月,收购5Q校内网;11月,谣传收购硅谷动力,同月宣布“新媒体、新门户”战略,进军门户。 通过猫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猫扑不停的在并购与变化中,它的战略与盈利模式也不停的在变化,但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哪个火热,哪个红,就投哪个。社区、宽频、P2P、web2.0、IT网站、门户、Myspace、Facebook这些关键词哪一个不曾火热过呢,当它火热的时候,猫扑就投进去,我不知道劳动合同短期化。当它被媒体渲染成泡沫的时候,猫扑就会裁员、端了整个部门。14日上午,陈一舟在答搜狐IT采访时说,千橡集团的策略是“哪里有泡沫,哪里过热,我们就会谨慎的选择退出”,典型的机会主义嘛。 猫扑第一次裁员,端掉了视频与DUDU客户端软件;第二次裁员端掉了在线与媒介宣传,再联系整个猫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作一个结论,猫扑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或者一贯性的战略。 猫扑的机会主义第二点体现在占便宜,猫扑不停的收购UUME、DONEWS、5Q等便宜货,关键是便宜没好货这样的道理陈一舟也不明白。千橡还指望在未来三年内送DONEWS上市,无稽之谈。 二、千橡集团成了典型的商业动物,不能保障员工的利益和发展。 猫扑的二次裁员,是很正常的事情,思路也是正确的,不裁员怎么2.0呢?但是猫扑的裁员太生硬了,整个部门都端了,员工没有任何过错就被裁了,战略性的调整与失误,应该追究的是决策层的责任,而不是让普通员工去承担。从IT论坛看到的《完……被告知离职(千橡)》、《千橡……痛的发源地》等千橡离职员工的自白,我们可以知道,千橡近期在不停的裁员与调整,千橡的离职员工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一裁了之。 1、千橡的裁员从商业行为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从web2.0的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在机会主义盛行的千橡,也是正确的。但是,千橡的过错在于让普通的员工,普通的IT从业人员去承担了决策层“乱指挥”、“随意指挥”所带来的沉重代价,这种学费不应该由普通员工承担。在剖析千橡战略得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普通员工的利益保障与成长保障。 2、Web2.0具有高度自组织、社会化的特征,确实不需要象传统新浪、搜狐、腾讯那么多的员工。Flickr是拥有250万名会员的图片社区,有数百万的人在为它提供内容与网站建设,而真正领薪水的员工不足10人。2005年7月,Myspace网站注册人数约2千万,整体PV在年底将超过Google,每月新增2百万用户,员工却只有100人左右。Digg网站员工16人,3个程序员,其余的做开发支持,其价值已经估价到上亿美元。Youtub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Google,其员工只有67人。 让用户参与,让用户贡献内容并不是神话或者幻想,Flickr、myspace、digg、youtube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Web2.0应该是造成就业压力的。千橡9月26日宣布裁员150人,占总人数10%,我们推算一下,千橡所有员工应该是1500人左右,如此庞大的员工总数,怎么去做web2.0呢?千橡早就为今天的裁员埋下了痛苦的种子。这一点,值得所有的web2.0创业者警惕。 3、通过裁员来压缩成本,这是千橡,乃至业界的笑话。事实上,通过裁员节省下来的成本,远远无法弥补错位的战略调整、低靡的士气等所带来的损失。千橡再次裁员,笔者不得不怀疑其内在根源于投资人的压力。 陈的大方与阔绰在业界是响当当的,再拿到4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陈一舟的大手笔是有目共睹的,不停的收购,不停的推出新的产品,不停的战略口号,打造三家上市公司的卫星口号,笔者不得不感叹,陈一舟花钱不心疼啊,不是自己的钱就可以乱花啊,陈一舟的手也伸得太快、太远了。工伤保险条例。 4、的二次裁员,一定会造成对猫扑员工以及业界对2.0的信心。每一次业界裁员,媒体或者一些IT评论人士都会感叹2.0的前景迷茫。猫扑的再一次裁员,不仅会让猫扑的员工对猫扑的前景迷惘,更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的信心。说得直接一点,在猫扑被裁了,到其他创业中的公司,甚至新浪搜狐,又怎能保证无法避免被裁的命运呢?猫扑的在职员工为了可怜的“N+1”“N+2”裁员方案开始主动离职了,下一次裁员,也许就没有更好的补偿了。 5、被裁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这就要谈到人本化的管理了。在中国IT界,这是最空虚的话题了。 酷客音乐网做了一个《IT民工》的MV,受到从业人员的喜爱,它道出了IT从业人员的心声。IT从业人员,看似白领,实则如同民工一般,“IT民工”想象已经成为中国IT界最正常不过的畸形现象。 加班、加班、再加班。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不断推翻尚未过时的“新产品”。决策是领导做的,受苦受累的是员工。《千橡……痛的发源地》透露了千橡基层运营经理与员工的状态。端了整个部门,是最残忍的事情,因为员工被裁的理由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整个部门被端了。就好像生硬的将人的胳臂给砍了。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停的通过IT民工加班,压缩成本,通过低水平的劳动力来获得竞争力,由此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也助长了千橡这样的投机性的商业动物。但有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 TCL集团并购了阿尔卡特,再次进军欧洲。2006年10月31日,TCL宣布对欧洲业务进行重组。面对TCL汤姆逊严重恶化的形势,他们只有裁员重组止损这一途径。但是TCL在欧洲的这场重组,将开创中国企业在欧洲大规模裁员的先河:从巴黎到波兰,超过450名员工因此失业。TCL为此次重组预估的费用,更是高达9000万欧元。欧洲的裁员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根据法国《劳动法》,在公司基于经济困难或技术变化原因裁员时,对雇员的补偿标准将不得低于工资总收入的20%,在工龄超过10年时,在前一补偿的基础上,还要再加补最后六年工资总收入的2/15。在欧洲,员工除了得到法定的补偿,往往还会要求增加一些额外补偿,补偿的数额将由资方与工会谈判决定。按照法律,劳方还享有三个月的预通知期;期间资方需继续支付工资。而一旦劳资谈判时间拉长,将直接影响重组进程。李东生的决策几乎陷入了困境。 而在中国的IT业,裁员就如同切菜一样,咔嚓就裁了。这不能不让人反思,谁来保障IT业基层的利益,谁能考虑他的长期发展?很多IT民工都羡慕Google、微软员工的待遇,羡慕他们对员工的保障。 中国人强调爱岗敬业,强调奉献精神,因此加班再多,奉献再多,那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但,那些IT公司、高管也许更应该为这些民工多考虑一点,他们的利益。裁员不要搞得象切菜一样,伤人伤心,连感情都没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