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劳动保障 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劳动保障 >

【引用】王勇平被免职:宫女怀孕 毙了太监

时间:2012-07-07 15:28来源:倚天剑 作者:镜花水月天 中国法律网

文/勒克儿

王勇平被免职,新华社配发的图片

8月16日晚间,一度沉寂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网络红词再度热爆整个网络。推手是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新闻:中国铁道部8月16日表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免职。
人民网当日晚间以“据新华网英文消息”在国内进行了转载。
姑且不论国家喉舌新华社为何只对外发布,不发中文稿,更不追究铁道部为何不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发布消息。看到腾讯弹出消息的第一反应竟是一古代笑话:一宫女怀孕了,皇上下令:劳动合同短期化。把太监拉出去毙了!

新华社英文发布王被免职消息,有两个值得玩味的地方,一是消息的背景新闻:
王勇平的几句话:“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还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在随后几日,被网友们在网上无数次地引用。还有网友开始用“×××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次较长时间的新闻发布会的副产品就是王勇平一手创造了“高铁体”。
二是消息配图:面对长枪短跑,王勇平低头道歉。

王勇平被免职,归罪于他一手创造了“高铁体”,这难道是在复辟古代文字狱?这对我们目前高呼建设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情何以堪?
平心而论,王勇平的那两句话,有哪一句很“敏感”,继而必须在互联网设置屏蔽装置拦截?木有,他说的都是情急之下的大实话。但这几句话之所以能走红网络成为XX体,那是在他面对万众,习惯性语态、语调乃至表情的综合演绎下,把那场万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一不小心搞得臭名昭著:铁老大一贯的傲慢与偏见与衙门的跋扈,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再现。http://www.5law.cn

作为部委新闻发言人,他仅用一贯性的语调语音和表情说了两句实话,所代表部门三成话语权和公信力就被摧毁! 是的,在铁老大看来,王勇平是在关键的事件、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间,犯了“关键的错误”,老大不迁怒,才怪!

但,他那“一贯性”,不都是你铁道部教出来的么?


王勇平被免职,注定成为共和国史上“新闻发言人话语权和综合素质问题”的经典案例。
早在8月12日,人民日报就发表文章 直言不讳地说:王勇平犯了低级错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居然都来自于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的资深发言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应该说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一个新闻发言人能够不回避,能够坦然面对记者前所未有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相当不错了。然而由于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和传播素养,也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对于新闻发言人在中国的困境,他心知肚明,王勇平绝不是个例,正是目前中国发言人现状的集中体现——
他们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来广泛的质疑;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却也是信息的过滤器。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看来,作为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此次被免,实乃为“低级错误”给铁道部抹黑而买单。
作为官员行政不合格,绝对应该免职。但仅仅一个低级错误就“杀无赦”,而且“杀”的同时,给公众一个疑惑是,中国铁路同日实施新列车运行图、部分高铁降低速度消息昭告天下,并在万众瞩目国务院动车事故调查结果的焦灼期盼氛围中,同日拿区区一个新闻发言人作为动车事故问责开刀,宫女怀孕,毙了太监。这是否是铁老大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作为新闻人,我曾参加政府新闻发布会无数,见惯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看东家脸色行事的照本宣科和无可奉告式的自我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本就在这“面无表情,言多必失”款式下被稀释,因为王勇平的前车之鉴,这些大大小小的新闻发言人,会不会因此更加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趑趄?
如此,公众的知情权,是否会更加被人为过滤而稀释?

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民众一直在期盼敢说话说真话的新闻发言人横空出世。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今日零点36分手机就微博说:突闻勇平兄被免职消息一惊。不错,他的发布会并不成功,但比起那位死不开口的院长不知强多少倍!我固执认为,勇平兄迈出了勇于张嘴的第一步,如何张好嘴可要学习!
但如此杀鸡吓猴这般,民众的期待眼神,恐怕在相当时间,将收藏于汉字状态。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