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易师乘舟寻仙子 诗曰: 仙子魂去体长留, 易师思念意未休。 孰知须向世间觅, 乘舟寻仙一春秋。 黄易师精神恍惚地走出炼丹房,缓缓行至桃花仙子的卧处,只见她气息全无,芳魂已逝,只有体态安然,面色如旧。不由得伤心至极,不禁对天长叹: “仙子啊,为什么就这么走了,为什么我们的仙缘如此之薄!天啊,为什么只留下我等,孤独地活在这世上!” 众人见黄易师伤心欲绝,就帮忙搬动桃花仙子的躯体,黄易师吩咐众人,将仙子的躯体抬到圣水泉边的一个朝阳的地方。 众人动手,却怎么也搬不动仙子的身体,就问黄易师: “黄岛主,快来看,仙子的身体怎会如此沉重,怎么也搬不动!” 黄易师心有所感,他仰天思索了一会儿,又点了点头。接着走近桃花仙子的身体,用手轻轻抚摩着她娇羞的面庞,觉得她似有体温,再试,却没有气息,于是,在她的身体上洒了些许神泉圣水。 恰在此时,一股桃花香味扑鼻而来,人们正在称奇纳罕,只见黄易师双手轻轻一托,桃花仙子的躯体如活了一般,飞落到黄易师的手臂上,黄易师双手托着桃花仙子,缓缓地走向圣水泉边。 众人紧随其后,不知如何给黄易师帮忙,黄易师更是头也不回,步履坚定地往前走。 忽然,天空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黄易师内心涌起千缕思绪,万般柔情,泪水随雨水而下。想自己许多年来,并无倾心女子,而今,自己倾心的女子,却已僵在自己的怀里。化悲痛为柔情,柔声道: “仙子啊,你为何弃我而去!你魂已去,但到不远,我会追随你的,不管你到了世间何处,我会找到你的,不管千辛万苦!” 黄易师暗下决心,不管天涯海角,海枯石烂,一定要找到桃花仙子寄魂托身的人,到时,不会错过机会,定当完就前缘! 众人看黄易师呆呆傻傻地做着这一切,不知道怎样对待他们的主人。 一声更大的霹雷,却见神泉圣水旁,有一个正好可以安放桃花仙子的凹处,黄易师托着桃花仙子,一步一步走向那凹处,轻轻地将桃花仙子的躯体放下,又走出来,将周围的碎石一一拿起,又轻轻放在桃花仙子的周围,精心垒着。 雨越下越大,如此大雨的刺激,使得黄易师更大地发泄出了自己对桃花仙子那种无法言状的感情,或许叫爱情吧。 雨水沐浴着桃花仙子的躯体,海水汹涌着,海浪哗哗的,似乎伴奏着,在黄易师听来,那是为桃花仙子奏响的哀乐。 大雨过了,桃花仙子的躯体已安放在神泉圣水旁。 天晴了,黄易师的心在空中飞,他如痴如醉,不小心掉进了神泉圣水里,众人急忙去救援,而黄易师大声喊道: “让我死,让我死吧。” 众人救他出了神泉时,他已奄奄一息了。他梦见了自己乘舟摆渡,正在海上追逐。起初,还未弄明白自己在干啥,后来,见桃花仙子向他招手,她妩媚的样子让他心动,心醉。 他使尽全身力气摇啊摇啊,却见桃花仙子若即若离,时隐时现。 在一处岸上,风清日丽,一片桃树,桃树上鲜花怒放,他远远看去,似有停意,可舟不停地在海上飘渡,他想让舟停,舟在惯性的作用下依然渡着。 这时,他见桃花仙子在那片桃树林间穿梭,他想追她,想追上她,抱住她,可她越上天空,向他嫣然一笑,不见了。 这时,他下了决心,放弃摆渡,一跃上了岸边,走到那一片桃园,只见桃园里有一处深宅大院,里里外外都站着岗,而岗上的全是女的。黄易师想进去,那一个个的女侍卫非常严肃地警告他,这是桃花仙子的圣地,凡人不可进也。 黄易师一下子没明白过来,自己是凡人还是神仙。黄易师一直没明白,桃花仙子是人还是仙,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往里闯。 侍卫们刀剑相交,他一跃飞过,走到里边,却见一仙人蒙面,向他说: “我乃是桃花仙子之灵魂!黄易师,若你觉得还有什么心里话需要告诉我,就请你在此说个明了,也好作个了断。” 黄易师说: “我从南方来到北方,一是想找一个岛练习武功,成就学问。二是想寻一个心爱的女子过这后半生。第一个我在桃花岛上两年来,练了行走轻功,踏浪走水,行云跃山,都是我的强项学问。我按照易经中的学问,特习练了摆八卦阵。第一个愿望,在这两年间,我已实现了,而第二个我在还没有想时,却出现了,那就是我全身心地爱上了一个姑娘,我发现,没有她我就没有了心,也就是丢了灵魂,由此,如若我第二个愿望实现不了,第一个愿望即使实现,也是毫无意义的。也许,你会说我傻,也许,你会劝说我,男子汉以事业为重,可我将第二个与第一个结合在一起时,我才发现,我该做一个爱情第一,事业第二的成功的男子汉,这也是我为什么乘舟追逐你的原因。” 蒙面仙人道: “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痴情的男儿。” 她叹了一口气道: “人间最怕是痴心,可我还是想将桃花圣水洒上人间,让世间男男女女,有真诚的痴心的两情相悦的恋爱。” 黄易师急问: “你说我们的恋爱会不会成为现实?” 蒙面仙人道: “上天已经赐给你我一段姻缘,你不必急于求成,等到来年的三月三,你会与你心爱的人儿晤面的。” 黄易师一听来年,还得等一年,这还了得?一日如三秋,若待来年三月三,那自己还活得了吗? 想到此,他急忙跪地,泪如雨下: “自从爱恋萌发心间后,一切杂念皆无,全是一个痴字,如若今年三月三,尚可等得到,若到来年三月三,那我还不如等到来世再说。” 语音未落,就听咚一声,黄易师倒在地上。 蒙面仙人令众人将他扶起,又将手中一粒桃花丹送进黄易师嘴里,这时,黄易师慢慢醒过来,睁开双眼。 蒙面仙人说: “你刚才服了那粒桃花丹,你就可以在今年的三月三桃花盛开的时节,见到你最痴爱的姑娘。” 黄易师一听,一阵高兴,还要问个究竟,却被众侍卫礼节性地让出仙台。 他用心计算着离三月三还有几日时,却听得一声大喊: “黄易师醒了,黄易师醒了。” 黄易师急问: “我这可是在桃花园里吗?” 众人答: “你是在桃花岛上啊。” 黄易师问: “桃花园离这里有多远?” 众人道: “不就在岸上吗?岛主你怎么了?你是知道桃花园在哪里的呀?” 黄易师听后,开怀地笑了。 这时,有一侍人来报,外边有一女子前来送信。黄易师急忙道: “快快请来。” 不知这女子是谁? 二十 风雨丝绸千里路 诗曰: 倩娘原是一仙人, 凌霄峰上有慧根。 远祖正元为巨贾, 易得江山一世人。 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水芙蓉大酒店的老板娘倩娘。 这水芙蓉大酒店的老板娘倩娘,是一个久经风浪,非同一般的人物,当真是女中豪杰。那日,认桃花仙子为干女儿之事,当真是常人不敢说、不敢为之事!而她,敢说敢做,竟认了个与女儿慕容兰燕相貌绝类的桃花仙子为干女儿。世间哪有如此巧合之事? 原来这倩娘也是个颇有灵秀之慧根,是个大有来头之人,只是她自己不明所以罢了。她乃是昆仑凌霄峰上的一位仙子,因偶得凡心,下界历三千年之劫。 倩娘代代转世,到宋朝已是巨商之女,倩娘本姓李,本是丝绸巨贾世家。到倩娘高祖一代,李家已是全国各地分号遍布,成为南北同行的泰山北斗。直到后来开办三维丝绸。 自传说中的黄帝之妻嫘祖开创桑蚕放养丝织以来,丝绸业已历经四千余载,世世代代男耕女织,已是中国的风俗。 江南吴越一带,是蚕茧丝织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发展到宋代,北方也已延伸开发,有了长足的发展。 倩娘的高祖李正元颇有经营头脑,是个生意奇才。接过父亲的产业时,产业很小,但他依托日照这块风水宝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开创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话说李正元年轻之时,风流倜傥,大有仁侠且豪爽之风,颇受众人称道。然而,毕竟创业艰难。 当时,父辈经营的绸布店甚小,李正元将自家的小店扩大门面,改为“三维绸布庄”,日照经营绸布店的商家甚多,在城里开绸布庄的人为数不少,竞争特别激烈。 一日,李正元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道: “父亲,孩儿有个想法,想听听您的看法。” 正埋头练书法的父亲惊讶地说: “哦,今日怎么说话文绉绉的,还这么一本正经的了?有话直说呀,儿子。” 李正元这才毫不拘束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咱们北方的丝绸很好,可咱们现在的三维丝绸庄虽然较原来的扩大了,可毕竟本地人不大喜欢绸缎,当然,这与咱们当地的气候有关,一因昼夜温差大,二来较南方冬长些,三因咱们当地的流通欠发达,四因为咱们这儿的商人安逸得多。当然,咱们这里喜欢穿棉布的人多,穿绸缎的人少,而绸布庄的商户甚多,竞争激烈,有些过剩,由于这些缘故,中国土地市场网。这就导致咱们的丝绸庄商业经营受阻,收入低下。而咱们这里产的绸布,质量一流,南方人也许很喜欢,所以,我想到江南去转一转,取取经,也好有更大的发展。” 老父亲听罢儿子的话,略一思考,然后道: “儿子,这个想法不错,只是现在你去,一是年龄小些,二是咱们的三维绸布庄刚刚扩大规模,现在去恐怕有些不妥。等你大些时,咱们的三维绸布庄立住了脚根,你再出去如何?总之,我觉不妥,恐有后顾之忧……” 李正元听了父亲的话后道: “不知父亲有什么顾虑?” 老父亲缓缓地说: “你刚才也说如今竞争激烈,你这一走,我年龄大了,家里无主要掌管之人,怎生是好?” 李正元道: “父亲,孩儿我这不正是跟你商议吗?” 老父亲说: “到江南,路途遥远,走海路还近些,可你到江南,一来一去,少说也要一年二载的,经费开支可不是个小数目,二是咱们家里的三维绸布庄,你不在家,别的商户会不会挤兑咱们?我是担心呢!” 李正元说: “父亲,这孩儿我倒是有些考虑,咱们的三维绸布庄只要平稳地撑住两年,等我从江南取经回来,或者也会联系了江南的绸布大商户,与咱们合作,咱们不就大发展了吗?到了那时候,咱们还怕挤兑吗?经营好了,咱们还会收并其它绸布庄哩,到时候,咱们说不定独领风骚呢!” 老父亲不无担忧地说: “说起来是容易,做起来恐怕难呀……” 李正元充满信心地说道: “父亲,我想好了,路费只准备单程的,我可以带些咱们北方的绸布和绿茶,到南方碰碰运气,回来就靠它们了。” 父亲道: “南方的绸缎和茶叶都是盛产呢,你敢冒这个险?恐怕不容易呀……” 李正元道: “父亲,咱们这里的丝绸和绿茶这两种都是本地的特产,都不比他们南方的差,甚至还好。价值最起码也是与南方等同,遇到识货的,也许会还高哩——我想好了,越是不容易的事,我越是要做一做,您不是也常说,年轻人要出去闯一闯吗?” 老父亲又说: “话是这么说,三维绸布庄谁来支撑?再说,你媳妇刚过门不久,怎么办?” 李正元胸有成竹地说: “这我也考虑了,三维绸布庄嘛,还是由您来主持,再加上几个小伙计,应付个一年半载的没问题的,我的媳妇更没问题了,她在娘家就是一把管理绸布庄的老手,她不正可以帮忙打理三维绸布庄吗?” 老父亲点头道: “既是这样,你就去吧,我一定会全力支撑的,生意少一些,也不至于赔了。家里就放心好了,只是你一路要谨慎行事,做事当行则行,不可鲁莽行事,不成的话,早点回来,免得家里惦记!绿茶一定带咱当地的极品茶——圣谷春牌的,此茶从种植、采摘到炒制,都非常考究,品起来的滋味也与其它绿茶不同。” 李正元道: “是!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不取到真经,不联系几家大商户,是不会回来的!” 老父亲正色道: “如此更好。哪天上路,别忘了上桃花岛,到玉皇仙宫祭奠祈祷一番,让玉皇大帝保佑你顺利平安。” 李正元点头称是,于是,亲自带人四处办货。 转眼三天过去。 李正元已雇好大船,准备走海路到苏州、扬州、杭州一带。 李正元率人在岸上祭了土地,鸣放鞭炮之后,大船缓缓驶离张家台码头,向桃花岛进发,扬起一片水波。 李正元此时已穿戴齐整,打扮成了一个白衣秀士,手执折扇,昂首立于船头,旁边站着一位身着桃花色衣服的女子,正是李正元的新婚娘子。 二人衣裳一红一白,相得益彰,真是如花美眷。妻子依着正元,扯住衣襟,大有不舍之意。 大船驶向桃花岛。李正元要先到玉皇庙祭拜,再扬帆远行。 水手们因为要到南方去,而且是要到人间天堂苏州杭州去,格外兴奋,十分卖力地划船。不大一会儿,众人已登上桃花岛。 正是烟花三月,桃花岛上鲜花盛开,蜂飞蝶舞,百鸟和鸣,好美的景色! 此时的李正元夫妇已无心赏景,他们直奔玉皇仙宫而来。 随从人员布菜,祭酒之后,李正元夫妇二人一齐在玉皇座前的蒲团上跪倒。恭敬上香后,李正元祷告: “玉皇大帝在上,小可李正元为生计所迫,想要到江南一行,愿您老人家保佑我,一切顺利,取得真经,联系来商户。归来之时,正元再来给您老人家磕头上香……” 说罢,二人连磕九个响头。 又听李正元妻子祈祷,已带哭腔: “愿玉皇大帝保佑我夫君,此行一切平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早日归来!我会在家设您的牌位,每天给您上香,多多保佑啊!” 说罢磕头不止。 随从之人不禁心酸。 祭罢,众人登船,李正元与妻子依依不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千言万语凝在心里,无法表达。 李正元咬牙分手,上船,妻子也登上了带来的小船。 两船渐行渐远,李正元不忍再回头,生怕一回头就会失去南行的勇气,只是催着水手们快速划船前行。 过了很久,李正元才回过头来,小船已变成了远处的一个黑点。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妻子的呼喊: “夫君——早日回来,早日归来啊——正元——” 李正元心里一片惆怅,但转念想,儿女情长,怎么能干成大事!随着眼前海面的开阔,李正元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 这次出海,大船也已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备足淡水和粮食,几个月不靠岸也没问题。李正元在日照本地采办了大量的生丝和茶叶,将来要在杭州一带贸易。 江南原是生丝和茶叶的盛产地,带这些东西到苏杭去,这不是班门弄斧吗?李正元临行之时,许多朋友都这么劝说,怕他赔个血本无归,劝他只身前往,不要带这么多生丝茶叶。 李正元则有自己的想法。南方当然是生丝茶叶的盛产地,但日照的桑蚕丝绸业与绿茶产业虽然起步晚,却也是发展迅速,这次采办的“圣谷春”绿茶,正是聘请大宗师炒制的最好的本地绿茶! 不去班门弄斧,拿去与南方的产品比较一下,较量一番,怎么能知道与人家的差距?这次即使是赔了,也可以看作是交了学费!更何况,我带来的是日照最好的产品,也未必就赔了。 再说了,能取得真经,联系到大商户与我合作,赔一点又算什么呢? 李正元充满了信心,可说是胸有成竹。只听他说道: “伙计们,拉起帆来,快速前进!” 舟师们齐心协力,拉起了两片白帆,调好角度,高高挂起,吃饱信风,大船飞速前进。 远望两帆,两帆各书大字,其一为“三维丝业”,其一为“圣谷春绿茶”,很是显眼。 白帆上从来不书字,这次的书写,正是李正元的创意——咱北方的好东西,要让南方人亲眼看一看! 二十一 圣谷春茶有奇功 诗曰: 正元一路访苏州, 苏州盛意人自留。 若是红茶能醉客, 但愿长住不登舟。 风正两帆悬,千里渺云烟。 李正元的大船顺风顺水,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得多。 这天,风和日丽,船已到达苏州地界。江南多雨,如此晴好之日,实乃少有。 李正元命令将船泊在码头,取生丝茶叶上岸,雇车直入苏州城里。 苏州乃江南名城,果真秀美繁华! 走在苏州大街上,只见城内商铺林立,人潮涌动。这在北方沿海城镇是很难看到的,李正元不禁感叹: “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啊!到大地方一看,自己便似井底之蛙!今日一来,纵使生意亏损,也让自己长了见识!” 欲找一家客舍暂住几日,在大街上问了几个人,无奈江南之人说话舌软,说话便如唱歌一般,不能问个明白。 况且北方之人穿着与本地不同,苏州乃丝绸之业高度发达之地,各色丝绸应有尽有,穿起来也是五花八门,大显华丽。北方人厚重,穿着亦是单一。走在苏州城里,李正元一行人不免显得扎眼,不时引来好奇的目光。 李正元倒是不觉得自惭形秽,一个伙计说道: “掌柜的,您瞧人家看咱们的眼神!” 李正元一笑,说道: “他们爱看,就让他们看吧,还能把咱们看矮了吗?咱们是来做生意的,又不是来比好看的,管那么多干什么?” 走了半天,总算在城里一处不太显眼的地方,找到了一家旅店,安顿下来。 有了在大街上问人的经验,李正元这次用的是官话(犹如今日之普通话),说活力求字正腔圆,到底店家是见多识广,招待过南来北往客商的人,听李正元是北方人说官话,他也说起官话来。 李正元要了几间上等房,江南苏州人喜欢园林,旅店的布置也具园林之美,李正元他们住的上等房真是优雅素净,入住再也感觉不到大街上的喧闹。 不大一会儿,店小二送上茶来,每人一个盖碗,李正元打开盖碗,溢出一股独特的香气,茶水亦呈红色! 众伙计称奇,他们原以为茶叶只有绿色一种,想不到竟有红色的! 众人待询问,小二说声“客官慢用”,已转身离去。 一个伙计道: “真是奇怪了,只见过绿色茶叶,怎么还有红的?” 另一个说道: “是啊,这红茶味道肯定怪怪的,就像尿水一般……” 李正元呵道: “不得胡说,咱们大家都尝一尝,看与咱们北方的绿茶有何不同。” 李正元细品这茶,只觉得入口不似绿茶略带苦味之清香,此茶入口略涩,香味较大,感觉亦有江南风景之美。 有几个人喝了几口,便吐了出来,大叫难喝! 李正元笑道: “你们真是没见过世面,人有黑白高矮,茶为什么就不能有个红茶绿茶?保不准还会有黑茶白茶呢!” 众人也笑,一人说道: “掌柜的,您觉得这茶如何?” 李正元说道: “不错啊!我品此茶,觉得与咱们的圣谷春绿茶各有千秋,各擅胜场,咱们喝不惯南方茶,人家却也未必就能喝得惯咱们北方的绿茶。” 众人点头称是。 一人又说; “掌柜的,听说杭州产名茶,等咱们到了杭州,可得好好的品一品他们的龙井茶,不都说龙井茶天下第一么,咱拿咱的圣谷春绿茶与他们比一比!” 李正元嗔怪道: “比一比!好大的口气!你们几个听仔细了,出门在外说话行事都小心点,嘴头多个把门的。” 众人不再言语。 正在此时,小二来续水。 小二见地上有茶水,打量了这班人,心里全都明白了,续水之后,转身要走。 李正元叫住了他,说道: “小二哥,且慢走,我有几句话问你。” 小二放下大水壶,道: “不知客官有何吩咐?” 李正元说道: “不知你们掌柜的高姓大名,如果这会儿他不忙的话,你就说山东客商李正元请他品茶。” 小二说道: “我们掌柜的姓高,就叫大名,高大名……” 李正元和伙计们都笑了。 小二不解众人为何笑,立在当地。 一个伙计道: “我们掌柜的问高姓大名,你就说你们掌柜的叫高大名?” 小二正色道: “的确如此,怎敢欺骗顾客,再说我们掌柜的名号我也是不敢胡说的啊。” 李正元点头道: “如此甚好,有劳小二哥请掌柜的来,说李正元请他品茶,顺便请教些生意上的事。” 小二应道: “客官稍等。” 不大一会儿,这怡和园旅店的掌柜高大名匆匆过来,他四十多岁的年纪,衣着大方,满脸堆笑,一脸的世故,打了个躬,说道: “哎呀,李掌柜,适才前边生意忙,对各位有所怠慢,还望海涵啊——” 李正元忙起身,还礼道: “高掌柜说哪里话,正元来到贵宝地,初来乍到,有许多事还要请您指教呢,说不上还要请您帮大忙呢……” 高掌柜说道: “李掌柜千万别客气,有什么尽管吩咐,只要小可能帮上忙的,我一定会竭尽全力!” 李正元吩咐,取出带来的圣谷春绿茶,让伙计冲泡两杯,不一会儿,只见杯中茶水青莹碧透,上浮一层既白又轻又薄的茶雾,如仙山飘荡的云雾,颇有灵动之气! 李正元说道: “高掌柜,请,请品尝我从北方日照带来的绿茶……” 高掌柜笑道: “好茶呀,色香怡人,不用喝也已让人陶醉了,真乃好茶,好茶……” 说罢,轻轻呷了一口,咪了一会眼睛,又大声赞道: “好绿茶!南方人不大喝绿茶,故不知其妙处,今日一尝,妙之极矣,茶香醉人胜美酒啊……” 又细细观察了一会,细细品了品,连声叫道: “真乃好茶!看其叶,较我们南方厚些,而细细尝,其滋味特别浓,香气特别醇……” 又喝了几杯,高掌柜夸道: “真是耐冲泡的好茶!” 李正元笑道: “高掌柜,先别忙着夸奖,这也许是我们北方昼夜温差大,天然条件所造就的吧,这茶我带来不少,正想与高掌柜的探求销售之路呢。” 高掌柜思考了一下,说道: “如此好茶,当不难销售,不过本地人喝红茶由来已久,认可绿茶恐怕得有一个过程。” 李正元沉吟道: “这——” 高掌柜道: “李掌柜也不用犯愁,我有一个内弟,正是做茶叶生意的,可将茶叶给他代销。不知您是只到苏州呢,还是前往它地?” 李正元道: “实不相瞒,我等此行是要到苏杭两地,所带货物为日照本土产的生丝和绿茶,江南素来是丝茶的盛产地,小可本不该带这些来班门弄斧,但我在那边也是经营生丝绸布的,既产也销,到南方来,并非只为卖货一事,我是想以货探路,来拜访名师,回去好发展自己的产业……” 高掌柜点头道: “原来如此,李掌柜乃是干大事业的人啊!这么办吧,茶叶你留苏州一半,由我内弟代销,要是信得过我的话,你从杭州回来之时,来取货款,如何?” 李正元笑道: “高掌柜如此热心,哪有信不过之理!就这么办吧。” 高掌柜接着说: “苏州这地方很有特点,私家园林颇多,又兼盛产丝绸,绣品更是全国有名……” 李正元接话: “正是,这些早已耳闻,尤其丝绣,听说皇上的龙袍都是在这里绣成的呢。” 高掌柜道: “这话不假。我这怡和园店虽小,我本人却认识本地的四大丝绸商,并与他们常来往,待来日,我逐一给你引见,如何?” 李正元大喜,不禁眉飞色舞,说道: “多谢高掌柜,多谢,正元有幸,遇到高掌柜这样的贵人相助,真是三生有幸啊!此事就有劳高掌柜了,多谢,多谢……” 高掌柜道: “李掌柜别急,这四人张、王、高、赵在本地称‘四大天王’,各有怪脾气,但为人义气,诚信当头,有时,你去拜访他不见,有时,不请他又自来。感觉到没有,我这小店特别安静?” 李正元道: “是啊,我也奇怪——” 高掌柜道: “我这店隔壁西临,就是四大天王之第一的张震霖的私家园林——修园,我与张老板私交不错,选店址也就是选在这里了。” 李正元大悟: “哦,原来如此,要见张掌柜就全靠你哪。” 高掌柜笑道: “这倒不用客气,您住我的店便是对我的关照,帮点忙是理所当然,再说,我看掌柜说话行事爽快,我也正愿意结交这样的朋友。恕我高攀,咱们兄弟相称如何?” 李正元起身,举起茶杯,说道: “小弟求之不得,来,小弟以茶代酒,敬大哥一杯!晚上,由小弟做东,宴请大哥!” 高掌柜连忙说道: “兄弟说哪里话,为兄自应做东,为你们接风洗尘哪!” 李正元与伙计们一时高兴,来时顺风顺水,到了苏州又有如此巧遇,一时间,笑声响成一片。 当晚,高掌柜在本店会宾大厅,宴请李正元一行人,他与李正元一席,伙计们坐次席,另邀来高掌柜的内弟天喜茶行老板陆先陪,李正元顺便谈妥茶叶生意。 宾主合欢,酒过三巡,菜上五味,大厅内一片欢笑。 正谈笑间,几个中等身材,衣着华丽、气宇轩昂的男子来到大厅,其中一人高声说道: “高掌柜,好酒兴啊,饮酒也不告诉兄弟们一声,我们可是不速之客!” 高掌柜小声对李正元道: “好,不请自来,老弟你真是好运气!” 正元心为之一动,明白这三人乃是本地四大天王之中的三位,速忙起,与高掌柜一起迎客。 高掌柜起身,双手抱拳,道: “我今日认识一位北方的兄弟,饮酒庆贺,正想明日带他逐个登门拜访三位掌柜,不想哪一阵风把三位一齐吹来了,请,快请!哈哈哈——” 李正元也跟着抱拳施礼。 高掌柜延让三人入席,重新安排了座位,换掉旧菜,换上新杯,重开宴席。 众人坐定,高掌柜站起身,举杯道: “各位举杯,今日盛会,实在是小弟的荣幸,今天,刚结识山东日照的李掌柜李正元,我们二人义气相投,已结为兄弟,庆贺之时,又得三位嘉宾,三生有幸……” 三位天王与李正元齐抱拳,道: “幸会,幸会。” “兄弟,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泰和的王掌柜,这位是苏州丝业的泰斗赵老板,这位是祥瑞的高掌柜,再加上西边元丰的张掌柜合成‘四大天王’,你的事他们正可帮忙呢!” 李正元道: “幸会,幸会,小弟正元今日结识大哥及四位掌柜,真是三生有幸!” 高掌柜又对三人道: “这位正元兄弟,家住山东日照,在那边也做丝业,此来苏州,带了些生丝和茶叶,一为探路,二来取经,请得名师,得到江南大商户的支持,回去好在北方发展自己的产业,我看各位都是爽快人,可一定得帮我兄弟这个忙啊!” 王、高、赵三位以及茶行陆掌柜齐道: “好说,好说,既是高掌柜的兄弟,一切好办,请放心吧!” 高掌柜高兴地说: “兄弟,这下也不用去杭州了,你的茶叶生丝全解决了,还不快谢谢各位掌柜!” 李正元早已举起酒杯,敬道: “正元无知,来此地人生地疏,原来考虑千难万难,不想遇上贵人相助,各位热心肠,小弟无以为敬,借高大哥的酒,敬各位老板三杯,以表谢意,请赏脸,请——” 这晚,宴饮高潮迭起,笑声不断,直到深夜,各人尽兴。 席间谈妥,生丝由三家分用,临回时,再从三家各带一点回去,茶叶全由天喜茶行包销。同时商定,各家轮流宴请李正元。 此后,李正元不断往苏州发运茶叶,苏州的北方圣谷春绿茶延续至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晚,李正元带着十二分满意,进入梦乡。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二十二 缘结丝绸荣归乡 诗曰: 行侠只为热心肠, 收得善果在他方。 丝绸原是丝来结, 结得善缘荣归乡。 且说,那晚宴会之后,李正元一直想找机会,与高大名一起去拜会苏州丝行业老大张震霖,可是王、高、赵、陆几家轮流宴请,已轮了好几轮,那几个掌柜还不算完,一连多日,皆是如此。 偶有无宴会之日,派人打探,张掌柜又不在家,只是干着急。 这日有闲,李正元穿戴好新添置的一套行头,衣冠楚楚,带了一个伙计出城,去游玩虎丘。苏州虎丘乃天下名胜,各地游客亦多如牛毛。 二人一上午游得尽兴,正欲返回,忽见三五个小混混,在讹诈一位年轻公子与他的仆人,说是二人不小心碰坏了他们摆在路边上假作销售实乃讹人的盆景,索要巨额赔偿。 年轻公子没钱,双方言语不合,发生争执。小混混们正揪住年轻公子不放,年轻公子甚是窘迫。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李正元见此情景,犯了山东人的直脾气,也不管自己是个外地人,上去斥责道: “光天化日之下,讹人钱财,有王法没有?再说了,人家一个文文静静的相公,你们怎么凭空讹人家?大家都评评这个理!” 年轻公子投来感激的目光。 李正元带来的伙计一看要出事,催他赶快离开。 这可惹恼了小混混,为首的一个狂笑一声,叫道: “哪来这么个野小子,敢管爷们的闲事,懂不懂规矩?王法,什么是王法,我就是王法!看见没,弟兄们,今天咱就让他知道知道,给我上,教训教训他,看他还敢不敢强出头……” 李正元在家是习过武的,一看众混混要上,摆出一个姿势,向混混们招了一下手,说道: “本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山东李正元便是,也不是我强行出头,只因我平时最看不得人受欺负,这位小兄弟你在一边看着,看我如何教训这帮小混混,也好让他们今后不敢再欺负人。来吧,你们上吧!” 那位年轻公子微微施礼,致谢,道: “多谢兄长相救,兄长也要小心为是!” 不知怎么,他行礼之时,竟带些女子之气。 小混混们一拥而上,被李正元指东打西,手脚并用,不几下打得都趴在地上,不住声地求饶。 李正元呵斥道: “还不快向这位公子道歉,讨打!” 众混混在头目的带领下,齐向公子道歉,低头耷脑地说: “对不起,这位公子,您大人大量,求您放过我们这一回吧,再也不敢了……” 说罢,混混们一溜烟地逃走了。 那公子再次道谢,他的小童却不住地催他快回去。那公子却不急着走,抱拳行礼,说道: “多谢恩公出手相救,还没请教恩公尊姓大名,日后也好报答大恩。”说罢,脸上竟然飞红。 李正元心念一动,豪爽地笑道: “公子不要客气,千万别恩公长恩公短的,我叫李正元,请问公子高姓?” 公子脸上一红,说道: “蒙兄长垂问,小弟姓张……” 小童又催: “公子,再不回家,老爷又要生气了。” 说完,拉了公子快速走了,惯好结交朋友的李正元意犹未尽,不禁怅然若失。 回到怡和园旅店,高掌柜告诉李正元说,张掌柜后天在家,且已早有通报,后天直接登门拜访便可。 李正元听了惊喜万分,终于可以见到这位老大了,说不上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大的帮助! 转眼两天已过,李正元与高掌柜带了随从,带了礼物,到修园去拜访张震霖张掌柜,一行人在门童的指引下,尽赏了园中的美景,李正元及从人每看一景观,那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惊叹。 曲径通幽,终于来到了张掌柜的正厅房。 张震霖看上去有五十左右,长袍马褂,瓜皮帽,人略显胖,双目慈祥,却也不怒自威,颇有大家风范! 他亲自在台阶前行迎接高李二人,朗声道: “高掌柜,李掌柜请,今日得会二位,实是荣幸,万分的荣幸啊,请——” 李正元与高掌柜一齐拱手行礼,随张震霖步入大厅。一位年轻小姐和一女童也在大厅,李正元一眼看去,觉得面熟,却又说不出在哪见过,一时纳闷,人家女眷也不能无礼地直瞧啊! 只听张震霖笑着介绍道: “这是小女,从小没了妈,都是我惯着她,来了外客也不知回避。莹儿,过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山东的丝行掌柜李正元,李大掌柜……” 谁知这位小姐突然开了口,说道: “爹,这位李先生我认识的……” “啊?!” 众人均是一惊,李正元更是一头雾水。 小姐又道: “爹,李先生前天在虎丘救过我,我跟您说过的,就是他,把那些小混混打跑的……” 李正元有所悟,说道: “小姐,您是——您是——原来是——” 小姐笑道: “是啊,我那天是打扮了男装的,认不出了吧,嘻……” 张震霖正色道: “原来李掌柜救过小女啊,这我倒要好好谢谢您,看来咱们真是有缘分啊!李兄弟,请坐,请坐……” 李正元道: “张掌柜,您是本行的前辈,万不可称我是兄弟,还是让我尊您一声叔吧!” 小姐也道: “这样才好呢!” 高掌柜笑着,打圆场道: “我看这事咱们不用争了,我与正元称兄弟不错,正元称张掌柜为叔也不错,我与张掌柜攀称兄弟也不错,随时而变吗,哈,哈,哈……” 张震霖朗声一笑,道: “人在江湖,正是如此,莹儿,还不快叫一声李大哥,谢谢李大哥!” 张莹趋前一步,行礼道: “见过李大哥,多谢李大哥相救之恩……” 李正元脸上一红,说道: “言重了,小事何足挂齿……” 这日,欢宴自午至夜,兴尽而归。席间,张震霖对李正元既有商业头脑又有侠义之气大加赞赏,商定将来出资,帮李正元扩大规模,并派技术人员常驻指点。 李正元心花怒放,想不到这次江南之行如此顺利,从心里感激高掌柜以及所有掌柜。 以后的几个月,与张掌柜来往越来越密切,最终在高掌柜的撮合之下,张掌柜终于同意将独生女儿莹莹远嫁日照,形成了江南丝业与日照丝业联手发展的新局面! 三十年过后,日照李家的“三维”丝业已发展迅速,全国各大城市均有分号,生意红红火火。 又百余年后,生意传到倩娘这,她从小灵巧聪慧,也颇有经营头脑,生性活泼好动,只是不喜欢静坐做女红之类,所以最终成为“水芙蓉”酒店的老板娘,在桃花岛一带经营得有声有色。招待南来北往客,发尽春夏秋冬财。却也想不到会发生一出神仙姻缘的妙事。看官且看下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