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债权债务常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商 > 债权 > 债权债务常识 >

CIC法律专家唐文波:债权融资释疑

时间:2012-02-22 16:11来源:jing 作者:陶然 中国法律网
(cic法律咨询专唐文波)

从2008年的银根缩紧到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深化,对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言。银行信贷门槛有了实际性的提高.固定资产又不足以抵押给信托机构,VC(创业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受上游LP(领袖行动)资金的制约已捉襟见肘。投资机构和企业受情势所迫.已经开始考虑通过债权投融资的方式谋求"双赢"。

"股权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昂贵的,如果能通过债权的方式融资使企业得到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若能结合国家对高新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就能降低债权融资的成本,减小企业的压力。"领航资本董事总经理杨镭分析道。与股权型投资长期持有不同,债权型投资的周期相对较短。http://www.5law.cn/info/minshang/zhaiquan/zhaiquanzhaiwuchangshi/2012/0204/135509.html。以2008年9月成立的融众基金为例,其从事的债权型投资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平均资金周转率为1-1.5个月,以此确保正常的资金流转。但是,债权融资仍然需要资产抵押。如果不是被'逼上梁山'了。企业绝对不会考虑债权型融资。企业往往在遭遇了短期的现金流,但又不希望过多地稀释股权时,才会迫于无奈采取这种方式。"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的高级分析师郑誉芬直言不讳地表示。债务债权融资工具。但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获得债权型融资。投资方会考量企业的成长性,看其是否接受过其他风投的投资,以及是否有将债权转成股权的可能性等,在签订协议时附带的对赌协议可能比较苛刻,企业承担的风险往往更大。"郑誉芬补充说。

从投资方的角度看,对本土规模尚小的创投机构而言,在目前市场行情不被看好、自身资金量有限,无法与大机构争夺优势项目的情况下,采用债权型融资的做法,不仅能保证有一定的收益。还能降低投资风险。"双赢"的可能性处于创业早期的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无形资产抵押的方式进行债权融资,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被投资界人士看好。比如知识产权抵押,高科技公司或者创新型公司一定会有一些无形资产如专利发明、技术创新),其品牌也可以作为无形资产抵押。但很少有企业愿意用品牌和技术作抵押,因为品牌是创业者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创造出来的财富。而技术可能是关乎企业生存的最核心资产。无形资产抵押对投资方也有一定风险,如果企业没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投资人拿到这些资产也没用。因为使用的人不同。品牌和技术就无法继续发挥其价值,造成"双输"的局面。业界人士认为。债权型融资更适合中晚期的企业,因为这个时期的企业有资产可以抵押,如果公司发展不错会产生可观的现金流,这无论对于投资机构还是银行贷款都是比较安全的。

此外,企业债权融资还有一种被称之为"内部循环、内部供血"的参考思路。即把企业内的部门按照盈利的和不盈利的进行分类,之后用债权和股权的方式分别对其进行融资。把发展不错、能产生较多现金流的部门持续做强。假如某个创新型部门很有前景。但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母体仍继续为其"供血"。有一天母公司的财务供不起时将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时可将该部门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单独找VC或者PE融资。这种做法对于面临生存问题的企业尤为重要。只有对企业内部进行重组,把那些正在流血或需要积极支持的部门进行剥离、重组.或者融资、抛售、关闭,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同时,一些仍可产生现金流,但前景不大的传统部门也可以采取剥离的方式,与PE或VC结合之后。用换来的资金投入新的、更有前景的部门。

当前,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利率降低意味着融资成本降低。这是利用债权融资的绝佳机会。如果公司有海外事业部,可把办事处转变为分公司,靠其在海外进行融资。

欢迎点击唐文波的门诊与他在线交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