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已废止) 国家计委
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1998年9月28日,国家计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行政处罚,保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价格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正、公开地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职权;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 (三)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四)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对重大案件的处理,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六)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 价格行政处罚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第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规章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组织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价格主管部门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意见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 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对当事人的告知可以采用口头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可以在告知书限定的日期内向价格主管部门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七条 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笔录,当事人也可以将陈述和申辩意见以书面形式递交价格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经复核能够成立的,应当采纳。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当事人逾期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组织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第八条 执法人员、听证主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回避决定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作出。 第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一节 简易程序 第十条 对下列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者; (二)集贸市场上的经营者; (三)违反明码标价规定,违法行为轻微的经营者; (四)其它有确凿违法事实,情节简单并且违法行为轻微的经营者。 执法人员作出的当场处罚决定,对公民应当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查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调查违法事实,收集必要证据,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第十二条 适用简易程序查处案件的有关材料,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归档保存。
第二节 一般程序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应当立案。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呈批表》,同时附上相关的材料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十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进行执法活动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第十五条 立案后,执法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收集证据,并制作《检查登记表》和明细表。 第十六条 执法人员应当收集以下证据: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上述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应当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并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执法人员亦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有权要求当事人及有关人员提供证据资料或者涉嫌价格违法行为的其他资料,并由资料提供人在有关资料上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资料上注明。 第十九条 执法人员应当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原始证据。对收集原始证据有困难的书证,可以复制,复制件应当逐页由出具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条 对涉嫌价格违法行为的财物进行检查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 第二十一条 在检查过程中,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经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并送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价格主管部门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加封封条,就地由当事人保存。登记保存证据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条 价格主管部门在进行抽样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并开具物品清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 案件调查终结,执法人员应当写出《调查终结报告》,报请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价格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案件审理委员会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物价检查所负责人、法制和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组成。 对情节简单或者一般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也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第二十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案件的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三)案件事实与证据; (四)案件定性;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 (六)办案程序; (七)行政处罚意见。 第二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